器件式分相绝缘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1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24081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件式分相绝缘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1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器件式分相绝缘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1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器件式分相绝缘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1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器件式分相绝缘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1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器件式分相绝缘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1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器件式分相绝缘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件式分相绝缘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1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AWZ-11 器件式分相绝缘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指导书规定了接触网器件式分相绝缘器的检测(修)作业程序和质量标准。1.2 本指导书适用于 CH II 型、WD V型对接式分相及 XFXP-1.T(G)提速型分相绝缘器的检测(修)作业。2 分相绝缘器检测作业2.1 作业准备2.1.1 人员:2.1.1.1 使用绝缘测杆: 3 人(不包括防护人员)。2.1.1.2 使用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3 人(不包括防护人员)。2.1.2 工具:2.1.2.1 绝缘测杆、钢卷尺、线坠、道尺。2.1.2.2使用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2.2 检测作业安全注意事项:2.2.

2、1 使用绝缘测杆作业开接触网第二种工作票,使用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开接触网第三种工作票。2.2.2 绝缘测杆、 线坠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有否损坏,并用清洁干燥的抹布擦拭有效绝缘部分,并按规定进行绝缘摇测。2.2.3 作业组两端应设好行车防护,并时刻注意避让列车。2.2.4 避让列车时,人员与检测机具均不得侵入机车车辆限界。2.2.5 雨、雪天气禁止带电检测。2.3 作业程序2.3.1 测量分相绝缘器中心对线路中心的偏移值。2 2.3.2 测 量分 相绝 缘器 的负 弛 度, 即绝 缘器 中心 高度(两 端 高度 的平 均值|H1-H2|/2 )与两端吊弦高度的平均值(|H3-H4|/2)的差值

3、(见图 1) 。2.3.3 复线区段测量分相绝缘器的坡度(不测量负弛度),即整个分相绝缘器两端高差与分相绝缘器长度(一般为30 米)的比值。2.3.4 查看分相绝缘器主绝缘、 接头线夹、 承力索分段绝缘件以及各部零件状态。2.3.5 将检测情况填入分段(分相)绝缘器检测(修)记录中,并下达维修任务书。3 对接式分相绝缘器检修作业3.1 作业准备3.1.1 人员:3.1.1.1 使用车梯: 68 人(不包括接地线、防护人员) 。3.1.1.2使用作业车: 34 人(不包括接地线、防护人员、作业车司机)。3.1.2 工具:车梯(或作业车) 、手扳葫芦或倒链、接触线卡线器、单滑轮小绳、接触线校正扳手

4、、平锉、水平尺、手锤、钢锯、木榔头、木垫板、线坠、钢卷尺、扁油刷、扭力扳手、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1.3 材料:分相绝缘器、酒精或丙酮、棉纱、4.0 铁线、硅油、接头线夹等。3.2 检修作业安全注意事项:3.2.1 手扳葫芦或倒链使用前应检查其状态,确认完好方可使用。3.2.2 手扳葫芦或倒链受力后应检查两端卡线器是否滑动,必要时应采取防滑措3 施。确认受力无误后方可卸载。3.2.3 作业过程中不得损伤分相绝缘器,绝缘元件必须避免碰撞和污染,不得踩踏,引弧件不得扳扭。3.2.4 新分相绝缘器安设完后,应检查各部零件受力状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卸下手扳葫芦或倒链。3.2.5 “V”型天窗区段应严

5、格执行安康供电段复线电化区段V 型天窗接触网检修作业办法。3.3 作业程序3.3.1 检查并清扫承力索分段绝缘子。3.3.2 检查分相绝缘器主绝缘。主绝缘脏污或表面有放电痕迹用丙酮或酒精擦拭干净,主绝缘严重磨损或烧伤应进行更换。3.3.3 检查分相绝缘器接头线夹及各部零件状态,分相接头线夹的齿形牙与接触线及辅助线段安装是否密贴吻合,接头线夹的辅助线段截面规格是否与本体接触线规格相同。接头线夹辅助线段是否入槽,各部螺栓应按标准力矩紧固。3.3.4 检查分相绝缘器过渡是否平滑,分相接头线夹的另一头与主绝缘体安装是否平直牢固,主绝缘体底面与接触线底面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不平滑用平锉打磨,用木手锤敲击

6、整平。检查接触线与主绝缘体在接头线夹内是否密贴,不留缝隙。接触线如有磨损,可将主绝缘体端部(长度约50mm ) ,锉平至接触线等高,分相接头线夹过渡处保持平缓。3.3.5 WDV 型分相绝缘器绝缘滑道的窄平面为工作面,调整绝缘滑道与接头线夹以及接触线工作面的高低差,使衔接处不存在硬点。3.3.6测量检查分相绝缘器接头处接触线磨耗情况,调整引弧棒角隙,使之符合标准。3.3.7 调整相邻定位点拉出值,使分相绝缘器顺线路方向的中心线位置符合规定。4 3.3.8 分相绝缘器的负弛度超出50mm 10mm ,坡度超出 1范围时, 通过调整分相绝缘器两端相邻吊弦来满足要求,注意定位坡度不得超标, 并具有一

7、定的弹性。3.3.9 若需更换分相绝缘器,采取以下程序:3.3.9.1 先在分相绝缘器一侧导线上的适当位置安装接触线卡线器,挂上手扳葫芦或倒链后,再安装另一侧接触线卡线器,并与手扳葫芦或倒链相连,抽动两卡线器间的手扳葫芦绳或倒链条,使手扳葫芦或倒链条受力。3.3.9.2闭锁并摇紧手扳葫芦或倒链,边紧边检查两端卡线器是否滑动,必要时采取防滑措施,直至分相绝缘器卸载。3.3.9.3检查受力无误后,拆除旧分相绝缘器,安装新分相绝缘器。3.3.9.4先将接头线夹与接触线连接,紧固分相接头线夹与接触线连接的螺栓,先紧固中间螺栓,后两侧螺栓,逐步反复紧固34 次值至 50Nm ,再接入绝缘滑板,同时将左右

8、引弧件安好。紧固分相接头线夹另一端与主绝缘件连接的螺栓至50Nm 。3.3.9.5慢慢松动手扳葫芦,使分相绝缘器受力,检查各部零件受力情况。再次紧固接头线夹螺栓至50Nm 。3.3.9.6卸下手扳葫芦或倒链和接触线卡线器。3.3.9.7检查主绝缘,并涂硅油。主绝缘在安装过程中不得有损伤。3.3.9.8检查分相绝缘器过渡是否平滑。3.3.10 将检修情况填入分段(分相)绝缘器检测(修)记录和维修任务书。4 质量标准4.1 分相绝缘器的主绝缘器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主绝缘严重磨损应及时更换。4.2 承力索分段绝缘子应采用重量较轻的有机绝缘子,有机绝缘子应在主绝缘正上方,

9、采用瓷绝缘子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300mm 24.3 双线区段, 在列车运行方向为1的上升坡度, 单线区段, 为 50mm 10mm 的负5 弛度。4.4 分相绝缘器导线接头处过渡平滑、弹性均匀。4.5 绝缘器引弧棒角隙应大于240mm 。4.6 分相绝缘器顺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受电弓中心重合,误差不大于100mm 。4.7 分相接头线夹的螺栓紧固力矩为50Nm 。4.8 接头线夹安装部位的铜接触线应平直、无油污、无损伤、无扭曲等不良现象存在。4.9 接触线与主绝缘体在分相接头线夹内要求不留缝隙。4.10 中性区的长度及断合电标的位置符合技规规定。5 XFXP-1.T(G)提速分相绝缘器检修(安

10、装、更换)作业5.1 作业准备5.1.1 人员a 使用车梯时: 68 人(不包括接地线、防护人员) 。b 使用作业车时: 45 人(不包括接地线、防护人员、作业车司机)。5.1.2 工具:车梯(或作业车) 、手搬葫芦、接触线紧线器、单滑轮小绳、接触线校正扳手、平锉、水平尺、手锤、钢锯、木锤、木垫板、线坠、钢卷尺、力矩扳手、内六角扳手( 14mm) 、外六角扳手或套筒扳手(17mm 和 19mm) 、弯线钳或 3/4 吋 400mm 长钢管、轨距测量仪和测杆(或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5.1.3 材料:分相绝缘器、酒精或丙酮、棉纱、4.0 铁线、吊弦线夹。5.2 检修作业安全注意事项5.2.1

11、 作业中严禁高空掉物。5.2.2 作业过程中不得踩踏分相绝缘器。5.2.3 手扳葫芦使用前应检查其状态,确认完好方可使用。5.2.4 手扳葫芦受力后应检查两端紧线器是否滑动,必要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确认受力6 无误后方可卸载。5.2.5 作业过程中不得损伤分相绝缘器。5.2.6 新分相绝缘器安设完后, 应检查各部零件受力状况, 确认无误后方可卸下手扳葫芦。5.3 作业程序5.3.l 检查绝缘滑道是否有污秽物沉积,并用清洁剂刷洗。5.3.2 定期检查螺栓和螺母,特别是紧线器上下两端的防松螺母,看是否有松动,如有松动应立即拧紧。5.3.3 检查两根绝缘滑道的两端,看是否有抽脱现象,表面是否有突起、

12、凹陷和显著的环形裂纹(宽 1mm 及以上) ,若有缺陷则进行更换。同时对绝缘滑道用丙酮或酒精擦试干净。5.3.4 检查绝缘滑道磨损情况,若磨耗高度达到2mm,应将滑道旋转 72 度形成新的工作面(可旋转5 次) 。五个工作面均磨耗后,应立即更换新的绝缘滑道,如果绝缘滑道的护套出现严重的磨损 ,甚至露出芯棒,或者出现环状裂纹(1mm 及以上 ),则必须立刻更换该绝缘滑道,以免引起破坏或闪爆。当需要更换绝缘滑道时,必须同时更换两根等长的绝缘滑道;以免长度差别超过允许范围(12mm)的两根滑道同时在一起使用。5.3.5 检查铜滑道的状态,调整好的铜滑道 ,在运行过程中从头到尾的磨损量应是均匀的。如果

13、 出 现 局部 磨 损 量过 大 (如 进口 处 容易 发 生 ),则 必 须 重新 调 整。 另外, 当 通过200000-300000 弓架次或者磨损量大于2mm 时,也应当对铜滑的位置进行调整。当它的下部球状部分磨损余下12mm 厚时,则必须更换。5.3.6 检查绝缘滑道和铜滑道的间隙是否满足铜滑道在消弧角的一端的两个铆钉之间的下陷处 ,两根长铜滑道的下表面低于两根绝缘滑道的下表面以下23mm 并与轨道平面平行。5.3.7 更换绝缘滑道或铜滑道后必须测量铜滑道与绝缘滑道的间隙满足要求。7 5.3.8 检查分相绝缘器整体的负驰度。5.3.9 检查分相绝缘器的工作平面的底面是否与钢轨平面保持

14、平行。5.3.10 检查分相绝缘器与接触线连接是否牢固,过渡是否平滑,线夹有无裂纹、烧伤腐蚀等现象。5.3.11 检查软吊索有无断股现象及受力状态是否符合要求,若有缺陷则进行调整或更换。5.3.12 若新安装分相绝缘器,采取以下程序1.为了节省网上安装的时间,应在地面做好以下准备:把分相绝缘器的零部件放在一起,松开接头线夹的螺母和紧线器的上下螺母,拆下紧线器上的锁紧钢丝、专用螺母和吊弦线夹的连接件并保存好这些拆下的零件。准备两段和接头线夹板同长的接触线,两段接触线的型号应与接触网上所使用的接触线的型号相同。把供货时组装好的不带铜滑道的分相绝缘器结构放在平面上,用内六角板手逐次拧紧四个内六角螺栓

15、。注意四个内六角螺栓拧后,结构要平直无跷曲。2. 安装地点最好选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平面距轨道中心50mm 范围内。3.使用水平仪或轨道尺确定该分相绝缘器安装点处轨道的倾斜角(即超高量), 在直线段安装可免除此项操作。4. 尽可能地校正接触线 ,使之不存在扭曲、 弯曲或其它变形, 但不能损伤接触线的表面。5.选定轨平面(也可以选作业车的工作平台的平面,但在工作过程当中作业车的平台高度应保持不变)为基准,测量分相绝缘器安装点的接触线到基准平面的高度,并记下这个高度 H。6.按分相绝缘器的安装图所示,在选好的分相绝缘器安装地点的承力索上安装上承力索绝缘子、鞍型线夹和整体吊弦。7.上述工作完成之后, 即

16、可把分相绝缘器本体结构骑跨在接触线上,并使接头线夹的齿形8 角嵌入到接触线的沟槽内。并在接头线夹的上侧沟槽内安装上已经准备好的两段接触线,再用扭力扳手按合理的顺序将接头线夹的螺母逐步拧紧,必须重复拧三次 ,最终力矩达到 50N.m,使线夹的齿形角与接触线的沟槽紧紧钳牢。8.在距两端接头线夹约100mm 处,用剪线钳截断两端接头线夹之间的接触线。9.用弯线钳或3/4 400mm 长的钢管将接头向上弯曲,使之与水平线成45角。10.按照要求 ,把吊弦的下端连接在紧线器的套环上,并使吊弦初步拉紧分相绝缘器,之后稍拧紧吊弦的螺栓卡子。11. 将四支铜滑道、吊弦线夹安装上去,使达到分相绝缘器的全部重量,但暂不扭紧专用螺母和吊弦线夹。12.通过抬升分相绝缘器和向上提升四根吊弦粗略地调整分相绝缘器的高度,使分相绝缘器的中央处的高度比按5 节操作计算出的高度H 高出 X=70mm。13.通过紧线器精确地调整分相绝缘器的高度,使负弛度达到规定的数值70mm,并使分相绝缘器与轨道平面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