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52368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摘要:近年来,台湾当局大力推行所谓“渐进式”,特别是在教育文化领域有意识地向台湾同胞灌输“台湾人意识”的思想,企图削弱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割断与祖国大陆的文化纽带。在此大背景下,面向社会各界、各阶层,开展以加深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涉台法律、法规等的认识理解,加强对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发展变化等的学习把握,进一步增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目的的涉台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汕头与台湾关系源远流长,具有密不可分的历史情结和现实联系。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当前

2、,充分发掘汕头对台工作的区位、人文优势,扩大涉台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推动汕头对台工作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涉台;汕头 近年来,汕头市在上级台办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汕头对台工作的区位和人文优势,以新闻媒体、各类学校、窗口单位、各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等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涉台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紧密配合,涉台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的良好局面,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增强了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汕头市涉台教育工

3、作基本情况 22001 年中央对台宣传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期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汕头市以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召开了有市、区县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及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涉台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明确要求各级学校要适当增加涉台教育内容,各级党校要设立涉台教育课程,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有针对性地做好涉台教育工作。 为加强对涉台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各区县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运用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订开展涉台教育的具体方案,在全市逐步掀起开展

4、涉台教育的热潮。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大力支持,把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列为日常宣传报道的重要内容,为开展涉台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各口岸单位和交通、旅游等部门把涉台教育作为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运用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认真做好来汕台胞的接待工作;汕头大学等高校将涉台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大纲,并恢复了台湾研究所的建制,充实了科研力量,更好地为当地党委政府就涉台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市委党校设立了涉台教育课程,对干部进行系统的对台政策培训;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利用与台湾及海外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台湾民间团体、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等的宣传教育工作;有关街道社区从 2005 年起

5、,积极推动涉台教育进社区的试点工作,努力探索社区涉台教育的有效模式。 各级台办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协调,把涉台教育列入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2002 年至今,全市中小学生涉台教育经历了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两个阶段。2002 至 2003 学年度为“试点探索”阶段。2002 年,市委台办和市教育局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涉台教育的通知,在汕头市华侨中学、龙湖区翠英中3学和朝阳小学三所中小学校开展涉台教育工作试点。全市大约有 5000 多名学生接受了教育,为学校涉台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 2003 至2004 学年度开始,全市中小学校涉台教育进入“全面铺开”阶段。2003

6、 年 6 月,市台办、市教育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涉台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涉台教育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试点学校开展涉台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全市学校涉台教育工作的开展;重点加强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的教育,确保了每一位学生在高中毕业前,能够接受三次不同程度的涉台教育。据统计,从 2003 至 2004 学年度开始,每学年全市都有约 20 万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系统的涉台教育。 二、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主要特色 目前,汕头市的涉台教育工作已初步构建起面向全市干部、群众、学生、台胞、台商、台属、台资企业员工等多层次的、重点突出的教

7、育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部门密切配合,各阶层共同参与的涉台教育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汕头市针对受教育对象的特点,积极探索涉台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努力使涉台教育增强实效性、扩大影响力、保持持续性。 1、以各类学校、社区等为基地,奠定涉台教育的基础。 汕头市紧紧抓住高校、党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四级教育基地,针对学生、学员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高校,主要针对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特点,通过举行专题讲座、专题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和高度上认识和把握两岸关系的发展形势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并将涉台教育列入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如,汕头大

8、学通过开设“一国4两制与国家统一”专题讲座等形式,促使台湾问题成为校园讨论的热点问题,涉台教育课程成为学生选修的热门课程。在党校,主要联系各级干部的工作实际,将涉台教育内容列入干部轮训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抓住学生思维活跃、专业性强等特点,突出体现涉台教育的针对性。如市外语外贸职业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在专业课程中贯穿涉台教育的内容。先后在国际贸易地理课中介绍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在国际贸易课中介绍台湾经济发展情况和两岸经贸往来等有关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学好外贸专业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涉台教育。在中小学校,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把涉台教育作为德育工作

9、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涉台教育;并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在地理、历史课扩充涉台部分知识、举办各种涉台讲座、联系两岸关系形势开展讨论、组织观看涉台电教片、开辟宣传专栏、开展各种涉台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举行涉台教育文艺汇演、台湾校园歌曲歌唱比赛、评选出版涉台诗歌、征文、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对台湾的历史、现状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社区是开展群众涉台教育工作的主阵地。2005 年开始,市委台办与有关县区、镇、街道等进行沟通协调,拟定涉台教育进社区的初步意见,并提出了在社

10、区开辟涉台教育宣传栏、设置对台宣传品摆设点、举办台湾形势报告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等具体工作要求。首批在龙湖区金霞街道碧霞社区进行试点,成为全省第一个开展涉台教育进社区的城市,力争使社区成为对台方针政策教育的有效基地,为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2、充分发挥各类涉台单位、台资企业等的作用,突出涉台教育的针对性。 5市委台办通过将上级台办的指示精神、工作部署、宣传口径,两岸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以及本单位的主要工作等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经常性邀请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参加全市重要涉台活动,如:对台工作会议、台商座谈会、政策法规咨询会、台湾重要团组来汕等活动;订购一批权威性对

11、台宣传杂志,供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学习参考等多种形式,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了解、关心、重视、支持对台工作。 2005 年 3 月中旬开始,市委台办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推动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等涉台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深入基层进行形势教育及法律宣传、走访台资企业了解台商反应、召开台商代表座谈会、举行专题学习、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动员、组织全社会深入学习该法;市人大侨工委、市政协三胞委、各区县、市有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党校、高校、科研单位、中小学校等都结合实际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使新时期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市委台办

12、还以此为契机,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学生开展“爱我台湾、心系统一”主题征文活动;与汕头特区报社联合举办“爱祖国、盼统一”小记者夏令营活动,推动涉台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台盟、台联、台商协会等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经济文化考察活动、座谈会、餐叙会、文艺联谊活动等形式和积极做好排忧解难等工作,加强对台胞、台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增强台商在汕投资的信心和“以台引台”的积极性,使台胞、台属自觉地做好在台亲属的工作,坚定广大台湾同胞“一个中国”的原则和立场。 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台办认真做好出境赴台人员的行前、归后教育工作。对赴台人员的行前教育做到坚持原则、一个不漏。对因公赴台人员

13、还要求归后及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据统计,1998 年以来,全市赴台考察、交流、探亲等6约 3300 多人次,由于各级台办认真抓好赴台人员的行前、归后教育,至今未出现任何问题。 3、运用各种新闻宣传渠道,营造涉台教育的良好氛围。 宣传部门把涉台宣传教育列为经常性的宣传任务。汕头广播电视局、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等新闻媒体多次组织拍摄、采写在汕台商生活、创业等内容的专集、专题报道,通过台商现身说法等具有感染力的形式,展现祖国、家乡良好的发展环境、大陆与台湾无法割舍的历史渊源、现实联系等,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 宣传部门、台务部门、新闻媒体等还积极推动及海外媒体的新闻

14、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对台宣传工作新渠道。各有关单位多次邀请相关媒体深入汕头采访,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介绍汕台两地的历史渊源与现实联系、展现汕台之间经贸合作良好前景等的专题报道,唤动广大台湾同胞的寻根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台湾同胞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市委台办依托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于 2003 年 1 月开辟了全省第一个对台网络宣传平台汕台之间涉台宣传网站,该网站目前已成为汕头市开展涉台宣传和涉台教育的重要渠道。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利用其主办的美国国际日报、泰国京华中原潮汕版等外宣渠道,以多种形式开展涉台外宣工作,并实现了迂回入岛宣传,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依托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涉

15、台教育的影响力。 潮汕文化和台湾文化是两个具有亲缘性的地域文化。在涉台宣传教育中,汕头市充分挖掘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乡情联谊、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平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潮汕文化在增强凝聚力,增进两地人民的民族情感的重要作用。 一是打造对台交流品牌,构筑涉台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 (1)打造“南澳对台品7牌”,充分挖掘南澳县与台湾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现实联系。目前,全县已建成了以郑成功历史遗迹为主轴的涉台教育基地,形成以总兵府、清戍台澎故兵墓等涉台古迹为主体的瞻仰景区等 15 处涉台文物古迹;相继建设了广东省第一个台湾渔民事务工作站、第一个台湾渔民俱乐部、海峡两岸青少年活动中心

16、、对台宣传网络窗口等工作平台。先后邀请了台湾各有关潮汕同乡会、南澳同乡会、台湾各地专家学者等前来参加各种学术论坛、乡情联系等活动。近几年,平均每年前来南澳涉台教育瞻仰基地览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台湾同胞近 2000 人次。 (2)打造“潮汕旅游美食文化品牌”,1988 年至今,汕头市已成功举办了多次汕头旅游文化节、七届国际食品博览会、十一届潮汕美食节等,多次邀请台湾业界前来参加;2003 年 10 月上旬,汕头还专门组成美食交流团赴台举办“汕头(台湾)美食节”,加强汕台两地的旅游文化界的双向互动,以美食文化为载体唤动广大台湾同胞的寻根意识。 (3)打造“潮汕民间艺术品牌”,以潮剧、潮州音乐等潮汕民间艺术作为沟通汕台两地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 (4)打造“兰花品牌”,充分利用汕台两地兰花交流初具规模的有利条件,多次在汕举行两岸兰花交流研讨会、展览会等,使兰花交流成为联络和带动台湾兰界及其他行业来汕考察及投资兴业,密切两地同胞感情的桥梁和纽带。 二是借助乡情联谊、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潜移默化地开展涉台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