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往创新突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755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过往创新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回顾过往创新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回顾过往创新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回顾过往创新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回顾过往创新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顾过往创新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过往创新突破(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战略篇第 1 页 共 11 页回顾过往创新突破企业战略篇第 2 页 共 11 页回顾过往创新突破由企业战略谈起 记不记得2003 年刚成立柳桥集团有限公司之时,是否有人曾意识到她今后要走上跨跃式的发展, 也在那个时候, 她的事业不单单是由原来的一个小加工厂到现在的工贸结合企业为止,必然会走向多元化集团企业发展之路。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超常规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金的良好运做,更重要的还是战略选择。记得二年前的一次公司宴席上,Fu 总说起山东棉纱厂的赢利是因为战略选择上的胜利,单此公司的运做,我们确信。 就此之余, 来看工厂占整体集团企业战略的意义是否必要,亦或是否最佳的选择,其重要性有待进

2、一步商榷。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来理解和分析呢?我个人认为与当下中国发展阶段的特点有着紧密的关系:第一,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这一实事不再与我们的国策而受到丝毫的影响,我们必须正面中国已确确实实的崛起,同样也意味着某些国家的相对衰落。其中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速度与程度,是我们及全世其它国家始料未及的,带给我国在全球的定位中尚未有充足的时间及空间来做思考和相应的调整时,可以说就目前它是不清晰,亦或说是被混沌的。关于此,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众多大国崛起与衰落的交替(可参考中央台播放的大型历史记录片大国崛起 ) ,无一不是通过战争来完成,那么我国现有的国策及国家定位和平崛起,是否足够清晰, 并为其

3、它国家所接受而达成一道共识吗? 这将事必对后续地区及全球经济、政治走向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之一。第二,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期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 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特别在当下的中国不是自下而上的市场自决式循序推动的,而是自上而下的政策运动式推动的,因此对经济的波动影响会更大,而且在全球市场经济主导的国际贸易次序下,自然会更加剧烈。第三,各类文化观念的冲突地球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就包括中国,而且中国有着14 亿人口、 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 深远的文化, 再怎么韬光养晦也挡不住外围的猜忌及自身对周边的影响。但就国内而言,则共产主义、共同富裕的上层价值取向在实际的经济快速增长执行中

4、偏差甚远,导致现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一体的仁义价值观与西方基督教为特征的普世价值观,也冲击着国民的价值取向。那些蕴藏在中华民族血液中不断更新交替的文化对社会、经济、政治、财富有更深层的影响。当然,如果细究起来,还有许多其它的特征(如伊斯兰、大陆型强国、海洋型强国、犹太、拉美等等 ),但我个人认为就上述三点最为重要,而且会伴随我们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因此,如果能够把握住时代的主要特点,并先于市场做出正确的预判,则对我们把握自己的生活,企业的发展会更加自信,将比常人更加坚定的信念从容应对。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然万事都没有那么

5、简单,想到了就可以做到, 对形势的误判及战略出错却是实际发展中概率极高的事。无数历史事例已为我们证明,大到国家战略,小到邻里之间,那么企业亦然企业战略篇第 3 页 共 11 页在我们理清当下中国发展阶段的特征之后,再来谈企业的发展战略,我相信会更有实效性。那么何为企业战略,对柳桥集团又会带来些什么,今后如何运做发展最佳等我想就此问题进行粗浅地分析。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简单来讲, 企业是指借助一定生产资料进

6、行生产、营造利润的团体; 战略则是运用差异化的竞争手段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从实际意义来看,就是企业竞争力的总和。一,入 WTO 十余年,未被承认完全市场经济任何一个企业业,都处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就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如此内外部环境。一方面经济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国内制度得到相对的稳定。同时WTO 已为我们纺织品解决了设限类国家, 出口贸易额逐年的稳步增长足于证明出口强势。而且产业间的整合环境已相对成熟,对于产业升级及延伸已提到日程。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似乎走向恶化(次贷危机/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 /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等)而不能自拨 单以出口拉动之路似乎越走越窄,要求企业转型/升级 /走出国门似乎也成为各公司

7、必选之路。转型之路在经历红海战略及蓝海战略之后的国内市场,再加上去低廉劳动力成本的国情,似乎这条路并不好走,想走通也必定会经历伤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惨状,也许也只有那些财大气粗的国老们才消耗得起。走出国门来跨国并购, 则是一个更复杂系统,更只有拿着全国资本的央企们才玩得起,比如我们的四大银行, 两大产油公司, 中外运等等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 转型和并购似乎都不好走(华为 /阿里巴巴 /联想等则是另一些个别案例),唯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升级,即由现在的初基代工向深度代工走,从简单的劳务加工生产向辅助设计 /资料处理 /原辅料采购 /生产加工 /运输为一体的方向走,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现实。其实我们早已知

8、道各公司的互相发展和竞争才是市场变化的最终依据,我们又为何默守着早已暗允的规则呢。法律规定不可以做的,我们不做,没有规定的,就应大担尝试(海尔集团、) ;利用现有规则,产业充分高效整合(韩国三星、) 。二, 深度剖析,处理各种关系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从一个年产值不足100 万的羽绒加工厂到今天年产值30 亿以上的集团企业,我们以任何方式去欢腾,去喧嚣,去骄傲都不为过,但更重要的是能在无边际的喜悦中沉寂下来,面对过去的种种荣誉,用理性思维更冷静地追索企业的发展路程,从而回归到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人才竞争。所以人是企业发展的跟本,且这里讲的人才应是广义的泛指,所以我们把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放在第一

9、位,诚信则是充分条件。那么如何建立信任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1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当一个人因为种种原因或机遇,成为一家企业的领导或创建了一家公司,那么必须面对管理这家公司, 同时无一例外地去思考如何管理,如何建立及提升自身的领导威信?在我认为诚信是一切的基础,建立在互相信任关系的领导威信,企业才有较强的生命力。信任的建立首先要制度的公平,平等的人与人间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基础,反之则会猜疑、扯皮推诿、阳奉阴违,亦或对抗、拉帮结派等等。试想一个企业的中员工整天都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别说做好,就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也完成不好。人以信为本, 失去了信任, 就失去了沟通理解及建立良好人际

10、关系的基础,小事会被扩大,善意会被误解,正常的运作会被逆向判定。如此连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没有办法建立,怎么能建立良好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去完成企业试想达到的一项项任务。那么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关系上,员工的潜能、忠诚才会被发掘。也因此领导者就会授权、包容;被领导者积极参与、听从。企业战略篇第 4 页 共 11 页当然, 这种关系并不是一天就修成正果,从它的第一天开始,就会有不断的新员工被招聘进来,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协调及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呢?我想必须遵循四个准则:A/ 农业自然法则,即每个人都必须经过播种,劳作,才会有收获。也就是一个新员工不可能一到公司马上就有威信,同样也不能一下要求他对企业忠诚。

11、我们必须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让别人来了解你,听其言观其行,才能决定你是否值得信任,那么反观企业也是一样。B/ 原则为重, 即需要统一的原则执行或协调关系利益体。信任是人与人间的一种关系,而这种关系因各方的利益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如只是一味江湖道义,不管对错是非抱成一团,或是只为安身保持一团和气,一味迁就让步。这样的信任对搞好企业非但无益,而且有害。企业是有无数个利益群体组结的公共利益体。所以损害了任何一方利益体,就无法达成企业广泛的信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究会被唾弃。只有当企业的最高领导层间达成共识,建立广泛的信任,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去协调及处理各种关系,才能保证企业的广泛信任。这里有三点可以

12、参考:互换角度,全局为重。当个人、局部、整体三者利益关系发生冲突而不能协和时,必须遵从整体利益为先;在公平、公正的制度上,企业必须按本执行。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员工对领导的公平、公正抱有怀疑,就一定会人心涣散,使企业内的风气随之败坏。 如果企业家不注意,而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公平的事实,那么员工对企业的失望会更加严重。在事情处理上是如此,在人事制度、用人机制上更应体现公平、公正;领导者要用诚心和善意来取信于人。如果我们以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就可以平息很多烦恼,化解很多纠葛。即便他人错了,你也真诚地帮助、和善对待,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自然就会以善报善。而如果你的虚情假意、不守承诺、 朝令夕改

13、、 轻视他人, 也终究会被唾弃,无法得到尊重与信任,同心协力更无从谈起。通过这三点,我们就有了建立广泛信任关系的土壤。C/ 领导者为主体,即在建立信任关系,必须由领导者采取主动。在高层领导与中层领导之间,高层领导是主体;在企业与客户、银行、投资者、政府、物流、销费者等等之间,企业领导是主体;即便在企业内同级之间,每一方都应把自己当主体,积极主动去建立信任关系。因为主体需要取得信任,其言与行决定着能否取得信任。在上述 A 与 B 后,我们运用自然法则建立信任关系,又为此建立信任关系准备了整体利益为先 、 公平公正为制 、 诚心诚意为信这三块土壤,现在自然要把企业员工(被领导者) 与外部各方对企业

14、信任的最重要要素聚焦起来,显然企业领导者的能力和人格将是我们探讨的,这也是探求当好企业领导的方法。就此我分别从六方面来简单讲述(参阅企业文 (03)关于企业领导的素质):1/ 学习能力。我们正处于变化多、快、且复杂的时代,这决定了企业必须顺应这个时代特点,以变创新求生存。自然,变革创新不能空想与盲动,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知识、新形势、 新动态; 必须深入实践, 了解本行业、 本企业、 本部门的现状, 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必须勤于思考,通过学习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制定最佳策略,改进工作进展与局面。当然,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是一种持继的状态。这样,不仅是你始终充满活力,企业也能因此而充满活力。2/

15、判断推动能力。决策与实施是企业领导的日常工作,没有判断能力就没有正确的决定,自然得不到广泛的认同,达不成共识,怎么可能推动工作的进度。当然,判断推动能力包括对市场形势、企业局势的判断,对企业变革方案实施的推动,只有准确的判断,才能赢得信任,推动工作的进程,达到预期的目标,树立领导权威。如能对羽绒价格波动的走向做判断,就能赢得先机。还有其它原材料:棉花、棉纱、坯布等。3/ 充分授权并把握大局能力。在现代企业中,授权已不再是可用不可用的领导方法,企业战略篇第 5 页 共 11 页而成为必不可少的信任、激励、参与和共同管理。领导者通过授权则是对信任的最好全译,只有你充分相信下属的能力,才有可能保持与

16、你有一致的价值观和目标;同时授权也是对下属最好的激励,还是最好的培训;当然,授权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掌握全局的情况下,让你的所有员工都参于到工作中来,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在授权发生问题时,特别是权限下放而产生腐败问题时,能提前预防或及时改善、控制局面,而并不是简单的收回授权。4/ 责任心。它不是以身俱来的,是通过后天教化的人格品质。我们的领导如果没有责任心是无法在员工面前挺立的,也做不到工作推卸到此为止。它关乎企业的兴衰,所以我们必须确立在职一天,就负责把这一天事情做好的思想。5/ 谦卑诚实。这是领导人格魅力中最吸引人、感动人的品格。就算是世上的许多伟人,也因此大打折扣,如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斯大林的独裁对朱可夫的排斥、肯尼迪的梦露之死等,都给他们的形象带来巨大阴影。做为一个企业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都逃不脱这样的规律,只有你诚实面对,积极进取,才会得到你的下属、员工、客户、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信任,愿意与你打交道,做生意。相反则避之还惟恐不及。谦虚是人的一种美德。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