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6797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怀古迹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咏怀古迹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咏怀古迹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咏怀古迹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咏怀古迹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怀古迹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古迹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过程与方法:读悟写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古诗经典语言,悟古人深邃思想,学古人大美情怀。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思想感情;鉴赏方法。教训难点:主旨情感的把握。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古有四大美人西施,貂蝉,玉环,昭君,前三人倾了天下,始得鲜血染就史册上的艳名。是红颜似水惹人怜惜,亦是佳人绝代却薄命,玉肌枉然生了白骨。唯昭君,抛却了一生,上不负苍天神明,下不负百姓黎民。大漠孤烟一侧,黄沙漫天飞扬,素手拨弦几下,一曲琵琶幽丝缠绕了古今,如花容颜沉淀了历史风尘。留了青冢向黄昏,博了青名照汉书。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

2、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 遥想 800 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 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板书)二、解题读诗首先读标题,从标题中我们获取到哪些信息?1.咏怀的对象为古迹王昭君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嫱,字昭君。晋代因避司马昭之讳,称她为明君或明妃。昭君自小天资聪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弹琵琶,加之美貌如花、 艳可倾城, 所以年方二八就以秀女身份被挑选入宫。而当时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元帝无法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寿画像。昭君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因此

3、被贬入冷宫3 年,无缘面君。公元前 33 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在呼韩邪临辞大会上,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传说“ 昭君出塞 ”时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掉落在地,由此“沉鱼落雁”中的“落雁”便成了王昭君的代称。昭君到匈奴后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y n zh)。封宁胡阏氏 ,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从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

4、,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公元前19 年,33 岁的绝代佳人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 “ 青冢 ” 之称。 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 青冢拥黛 ” ,成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2.咏怀为抒发自己的情怀3. “其三”: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

5、功业无成的感慨。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2 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三、诵读1 学生依据自己的感悟自由读诗歌,正音正字,注意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体会情感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shuzh 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x ng

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 录音范读,进一步把握情感3 齐声朗读,深入体会情感四、悟读1通过以上反复诵读得知本是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用一个词概括。(怨恨)2她怨什么?你是从那些诗句中读到的?(昭君在汉元帝的深宫时,不过是个失宠的宫女,她风光出塞, 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国母,对于我们今天一般人的理解而言,她应该是草原逐日的千里驹上最幸福的那个人,又何来怨恨之说呢?)明确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学生解读讨论诗句,教师总结)“ 一去 ” 对“ 独留 ” ,“ 一 ” 与“ 独” 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

7、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 ” 对 “ 青冢 ” ,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 连” 对“ 向 ” ,“ 连” 字写出塞之景,“ 向” 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 ” 对 “ 黄昏 ” ,“ 朔漠” 即北方的大漠,“ 黄昏 ” 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这两句诗让我们看到了昭君的生前与死后。其一,生前:去得绝决,连得无奈

8、;紫台,朔漠让我们知道昭君离开天朝大汉投入茫茫大漠,他放下天朝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放不下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他怨恨此去大漠再无法回到故乡;死后只能是月魂空归故乡。这怨恨是思乡的幽怨。其二昭君还怨什么(毛延寿汉元帝)颈联是委婉的讽刺: 仅凭画图哪里能识得佳人的美貌呢?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也许在月夜里, 依稀仿佛,或可听到环佩作响,那是昭君的魂魄归来了吧!诗人通过理性的质问和悲凄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 环珮空归月夜魂” 中的 “ 空” ,从字面上看, 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

9、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 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小结】显而易见,这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相互衔接。正因为元帝“ 省识春风面 ” ,才有昭君 “ 一去紫台连朔漠” 的悲剧;正因为昭君“ 空归月夜魂 ” ,才有其 “ 独留青冢向黄昏 ” 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3 3 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学生讨论)明确:统治者的昏庸总结 :昭君怨恨:思乡的幽怨;君王的昏庸4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

10、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 “ 怨恨 ” 的主题。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 、 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 怨恨 ”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 怨恨 ” 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 “ 怨” ,将感情推向高潮。5. 如何理解“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1、。”“ 怨恨 ” 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千百年来, 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正面写昭君的怨恨,烘托昭君的形象, 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6、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是昭君村的地点和那里的景色)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群山万壑赴荆门” ,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 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情。7-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引出歌咏对象昭

12、君。地灵人杰,好山好水好姑娘,这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 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强调了山川灵秀之所聚,才有绝代佳人之所出,衬托了昭君的美好形象。【讨论】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 “ 朔漠 ” 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 ,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

13、能如愿。 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8咏怀古迹(其三) 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学生讨论)明确:背景简介 :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年) ,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 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

14、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4 昭君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 ,他 “ 飘泊西南天地间 ” ( 咏怀古迹 其一 ) ;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 每依北斗望京华 ” ( 秋兴 其二 ) 。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 岁了, “ 美人迟暮 ” 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板书:昭君怨恨: 杜

15、甫思乡的幽怨;思乡悲苦; 君王的昏庸怀才不遇五总结归纳咏怀古迹其三是借昭君怨恨抒发自己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幽怨。是典型的的咏史怀古诗。那么,咏史怀古诗到底有怎样的特点,该如何去鉴赏,让我们再读几首诗: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1 这几首诗是否为咏史怀古诗?依据是什么?2 请总结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明确: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

16、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3 以咏怀古迹 (其三)为参照,说说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把握诗歌的情感? 明确:抓住诗中直接传达情感的词或句子通过“史”来明“志”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5 步骤三、分析技巧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六 拓展延伸: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思考:1、这首咏史诗吟咏的对象是谁?2、诗人在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七写作训练1 历代文人说昭君 汉家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