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业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652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作业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学经典作业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学经典作业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学经典作业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学经典作业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作业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作业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北京电大通州分校巴山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提“国学”,我们学生脑子里就天生一种偏见和误解。似乎就是孔孟之道,子曰诗云之类的“之乎者也”,于是满脑子反感厌恶。认为它们是腐朽落没的,于当今 21 世纪的社会绝无半点裨益,惟恐避之而不及或除之而后快。其实何然?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

2、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就此,我们可以统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统称罢了。当然了,如果我们都承认中华文化之悠久博大,那么“国学”理应如此。“国学”博大精深,内容浩如烟海。狭义上讲,国学就是指经史子集四部而已。此四部又以“经”为首。现对这四部一一简介。经部:儒学经典,俗谓“四书五经”。其中周易,亦叫易经乃“百经之首”,可谓中华文化之源头。对

3、国人的影响深远难尽啊!史部:指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其中, 史记对后世影响极大。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 谱录。这可就数不胜数了。 集部可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国学”内容主要包含的是思想和观点。就是一些教人如何做人,守规矩。中华民族的所有优良传统也从此演化而来。但这些思想都是零散不成体系的。科技知识是少之又少,虽亦有“四大发明”,也只是在片面的应用方面,对其只有个定性认识,毫无量化,缺

4、乏严密的逻辑性。于是千悲万叹,近代科学未曾诞生于我们这古老悠久的文明大国。实让人反思啊!国学虽也分为社会国学和自然国学。可十为可惜的是自然国学在当时不为世人所重视,以致中途夭折。其实墨子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的一个大科学家,他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在他的著作中得到体现,他是一位很重视实验的科学家。他的著作中包含着众多的科学知识,像一些光学,力学知识。这可都是中国一直以来所缺少研究的方面,可以说,这里蕴含这中国近代科学的主要元素。国学也是精华和糟粕同在一体的。我们当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具有的态度和做法。“国学”的缺陷也在它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了。自汉独尊儒家时起,它的痼疾也便成长壮大

5、,日盛一日。传统思想文化偏重于人文社会的建设,以及人格心灵哲学,对自然界的探索因受“顺其自然”的思想影响过深,而成就不大。例如,我们很早就有了四大发明,但却没能够早于西方形成现代科学的基础,以至中国的现代科学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西方引进的。这不能不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因此,人为拔高“国学”的地位, 期望借此来“脊续文脉”、 “重塑民族之魂”、“ 来扭转社会风气的趋向,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恐难做到。毫无疑问,儒家对中华民族的人格思维习惯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也毫无疑问,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何我国多的是待

6、人处事的学问,而对自然现象研究得极度缺乏呢?中国人擅长整体综合思维,而西方则善于分解分析思维。为何?五四新文化运动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自我否定,文化大革命又一次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更为激烈的“革命”式否定。虽说采取的方式方法不见得合适,但是人们希望摆脱传统文化中落后过时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迫切心情是强烈的。为此,我们的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有人提出“重估国学的价值”,说“我们可以断言,我们的文化教育一定是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出现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危机,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加以正视并克服的障碍与挑战。”,并指出“其根本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固有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承续出现

7、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对体现民族之魂魄的基本载体国学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忽略或偏激的态度。”,呼吁社会“在今天完全有必要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呼唤国学的回归,重建国学的学科。”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必然带动各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我不仅要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还必须更多地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营养,创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的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现在重新审视国学也就势在必然,研究国学也就理所当然了。这不仅是在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无古不成今,如没有对古的深刻反思与总结,哪有现今的铿锵步伐呢?总之一句话:古为今

8、用“国学热”反映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悄然兴起的“国学热” ,实际上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祖归宗”现象,是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中国人对自己精神故乡的回归与认同。国学中的许多思想,既适合人类文明进步法则又指导人们思想行为。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和为贵”等,是教导人们要忠于自己的祖国,要富而思进、穷而奋发,要勤俭敬业、不骄不躁。所以, “国学热”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而有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的发展之路会走得更加坚实。国学是国家的一个文化品牌国学的研究和弘扬不可或缺,这不仅是出于人文学术体系完整性的考虑,更是现代社

9、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实需要。因为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光要有强大的经济和军队作后盾,还要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学就是国家的一个文化品牌。因此,人们应该自觉肩负起弘扬国学的责任。以扬弃的态度对待国学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对现今发展有益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今天我们提倡国学,不是所谓的“倒退”和“复古” ,而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接轨,使之符合当前道德建设的要求。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我们进行扬弃和更新,它就能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就能与时代精神和现代文明交融,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

10、幸福、生活和谐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国学应在年轻人中普及时下,许多年轻人漠视和疏离祖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国学更是缺乏自觉的文化认同,这必将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传统国学不仅有着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更蕴含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近来,有识之士们意识到了国学的重要性并号召国人重视国学和传统文化,一时间国学似乎重新成为了显学。然而这种热闹景象是否真正意味着国学的复苏与传统文化的振兴呢?笔者认为,“国学热”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现象”,而应该化为切实有效的行动!国学不应该仅仅成为文化学者们的研究课题,也应该在年轻人中间得到普及。只有当年轻一代认同并热爱国学,并能自觉地从

11、中吸取文化养分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国学热”才算是真正热起来了。国学“热”了更应学国学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终身研读不止。然而当前的“国学热”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炒作成分,有些人甚至把国学当作追逐经济利益的跳板。事实上,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想真正地振兴国学,就应该夯实基础。小学、中学都应该重视国学教学,让年轻一代增长关于国学的知识,熟知一些关于国学的文化思想经典,并懂得发挥我们传统文化的优长,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有关部门应建立国学院,编写、出版国学教材和通俗读本,以利国学知识的普及。二、你喜

12、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答:我最喜欢的学习方法是137 学习法:1 就是每天读一遍,一遍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3 就是每天读三样, 三到七样 7 就是遵守七日来复的道理。三、我们的教材中的十章主题(即: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 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 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章?为什么?答: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信仰。首先讲明,我在这里要谈的是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而非单一的神话信仰,两者虽然有所关联,差别却很大。“中国人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 ,西方宗教主义者如是评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观。在西方人看来,

13、中国人今天信这个教,明天信那个教,今天拜这个神,明天拜那个神,这就是没有信仰的表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尤其在宗教信仰上,在中国,几千年来就从就没有哪一种宗教形式曾将一统过只能各国的天下。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了解中国宗教或者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谈到宗教信仰,首先不得不说中国的文化传承。在中国,道家学说、儒家学说、佛家学说构成了中国文化内涵的主要因素。注意,这里所说的是“家”而非“教” 。作为对中国影响最为深刻的道家,其思想来源于两部中国经典,一个是周易,一个是道德经 。 周易是从易演化而来,而易的形成远在中国文字发明之前,这有小屯南地的甲骨为证。西周时,周文王作后天

14、六十四卦而成周易。 道德经则成书于春秋晚期,从其主体思想上看,道德经在某一程度上可以说是周易的延续,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以无为而达到知常,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极为先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天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天人合一。可以这么说,当今世界倡导绿色和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已经被提出来。儒家是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论语 、 大学、 中庸等。儒家思想自春秋之前就已经产生,孔子孟子只是把这种思想更为深刻与详尽的表达出来,提出了许多更加先进的观点融合进去,而成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佛教在东汉汉明帝时才开始正式传入我国。其在中国的发展比较晚,但凭借它众多的经典与对统

15、治阶级口味的迎合,佛家思想在我国传播的非常迅速。佛家主要的经文著作有金刚经华严经等。佛家“众生平等” “众生皆有慧根”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但传入中国的佛教已经于印度佛教有了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佛家经典还是在菩萨佛陀的塑像明显有别于印度佛教。从另一种角度看,甚至可以说中国的佛家文化与印度的佛家文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的熔炉,它可以熔炼任何外来文化,却绝不会失去自己,也绝不会让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大行其道。这绝不是中国文化的自私,而是源于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中国人无论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有了多么巨大的变化,骨子里,我们基本上还是属于两种人,要么是孔

16、子式的,要么就是老子式的。世界上,除道教外最具影响力的中交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宗教都信仰一位主神,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从没有哪一个大神可以长期一统天下,甚至,我们中国就从没有出现过单一的神。中国人什么都信,什么都拜,世界上任何宗教只要传到中国,像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等等都是从域外传来的,在中国都有市场。除正统宗教以外,民间信仰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邪神”,也叫“淫柯”。山神、土地、精怪、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草木、活着的好人、死去的坏人, 没有他不信的。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人的宗教信仰非常杂乱,甚至每一个地区都有每一个地区信仰的神。举个例子,有个老太太碰到难以解决的麻烦,她可能会先去拜一下菩萨,然后拜一下老君,在回家的路上,可能还要去一下土地庙,而回家以后又在祖宗灵位前上一支香。仅就这点而言,中国人与西方人是很不相同的。在西方,除了挂在十字架上的上帝,你几乎看不到别的神。众多西方宗教学者以此说只能各国人没有信仰。但是,换一种角度看,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