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云南特岗教师初中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9516477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云南特岗教师初中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云南特岗教师初中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云南特岗教师初中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云南特岗教师初中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云南特岗教师初中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云南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云南教师考试云南教师考试 网网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2016 云南特岗教师初中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云南特岗教师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特岗教师考试, 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特岗教师招聘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1.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D )。A.亲鸟喂食B.青蛙抱对C.蜜蜂采蜜D.公鸡绕道取食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分析: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

2、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亲鸟喂食、青蛙抱对、蜜蜂采蜜的取食行为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公鸡绕道取食则是一种学习行为。故选 D。点评:正确的判断动物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主要看该行为是否是一出生就有的。2.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伪足B.动物通过运动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C.脊椎

3、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D.球星詹姆斯扣篮的能量由 ATP 直接提供云南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云南教师考试云南教师考试 网网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考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动物运动的意义。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运动的行为方式和特点。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运动结构和动物的行为目的、方式等方面来切入。解答:A、变形虫没有鞭毛,依靠伪足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多为叶状伪足

4、),这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结构,兼有摄食的作用。运动时先伸出伪足,然后整个细胞向前运动。但是变形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组织,更没有器官,此项说法错误。B、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动物能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运动还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动物利用运动来筑巢、迁徙、寻找配偶等,此项说法正确。C、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此项说法正确。D.动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

5、在 ATP 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ATP 在 ATP 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腺嘌呤的高能磷酸键断裂,ATP 水解成 ADP 和游离磷酸团,并释放出能量,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因此动物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ATP,此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只有熟练掌握各种生物学知识才能做出正确解答。3.观察图,当你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出于何种状态?( C )云南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云南教师考试云南教师考试 网网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A.肱二头肌收

6、缩、肱三头肌收缩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产生,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中是伸肘动作,因此,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故选:C。点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更多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尽在云南教师考试网,欢迎广考生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