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家书法成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645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大名家书法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大名家书法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大名家书法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大名家书法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大名家书法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大名家书法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大名家书法成就(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王羲之一 书法风格与特色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己置身于新的历史层而上。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 一搨瓘直下 ” 。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抒。王羲之对张芝草书“ 剖析 ” 、“ 折衷 ”,对钟繇隶书 “ 损益 ” 、“ 运用 ” ,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

2、 研精体势 ” 。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 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二 代表作品和地位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被后人誉为“ 书圣 ” 。小楷代表作有黄庭经、 乐毅论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今草体势中使用

3、了许多章草用笔,字形趋横势,转折多方笔,中锋、侧锋并用,质朴与妍美并存。草书代表作有十七帖 、 初月帖王羲之书法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行书。行书代表作有姨母帖 、 快雪时晴帖 、 丧乱帖、 兰亭集序等。其中,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 天下第一行书” 。三 对后世的贡献及影响王羲之的书法,表现了东晋文人的精神面貌,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的一次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文人书法取之不尽的源泉。王羲之之后的百年间,成为影响南朝的书法的主角之一,并逐渐侵染北朝。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的楷书均从王羲之真书中出,到颜真卿临王羲之出,转妍为质。行书一脉,王羲之的

4、行草书原就蕴含着“ 平正 ” 和“ 欹侧” 两个方向,以后成为帖学两大派系的策源地。草书一脉,从王献之到中唐张旭、怀素,将其纵逸一路向前推进,在中唐卷起狂草之波澜。此外,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也深受其影响。二 颜真卿一 书法风格与特色颜体书法大致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大气磅礴、气象宏伟。其字愈大愈见气势,与整个中唐的审美风格相一致。充分体现了唐人博大宏伟的胸怀。其次是结字宽博、端庄方正。颜体字与初唐书家结字中宫紧收不同,而呈方形填满界格的结字特点,且字形端正,有正面视人的视觉效果,其审美境界与汉代印章相表里、相一致。第三是以篆书用笔入楷,点画圆润浑厚。颜

5、真卿成熟期的楷书及行书,化用篆书笔法,圆劲浑厚,方圆笔并用,极具立体感。其行书几乎纯用中锋,圆转流走,纵横涂抹,极具感染力。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

6、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 颜体 ” 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二 代表作品和地位传世颜真卿的作品比较多,著名的墨迹有楷书竹山堂联句诗帖、 告身帖行草书祭侄文稿 、 刘中使帖 、 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为公认的真迹外,其余的作品真伪尚有不同的意见。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 ,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 ,风格清远雄浑

7、;勤礼碑,雄迈清整。另外,还有麻姑仙坛记、 大唐中兴颂 、 元结碑等。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单帖有争座位帖 奉使帖等。祭侄季明文稿 ,行草墨迹,纵28.2 厘米,横72.3 厘米,25 行,共 230 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反成为颜氏不可多得的佳作。他用笔苍率,不着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飞动,姿态横出,笔势雄伟,超神入圣,誉为颜书行草第一。元鲜于枢曾评此帖为 “ 天下第二行书 ” 。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三 对后世的贡献及影响他的书体被称为“ 颜体 ” ,与柳公权并称“ 颜柳” ,有 “ 颜筋柳骨 ” 之誉。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

8、的曲折出圆而有力。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三 苏轼一 书法风格与特色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苏轼书法成就主要是体格的创新。他反对传统束缚,认为写字重神韵,重视表现个人的思想

9、感情。苏轼敢于创新。“ 唐人尚法 ” ,他却认为执笔无法,书法乃无法之法。他斜执笔,用侧锋,遭人讥议,却笔挟伟力豪气。他置“ 书贵瘦硬方通神” 的训则于不顾,用既肥又扁的字形,吐露萧散风神。他在书法作品中抒发他的才情学识,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个性情绪的触发都在作品的笔画中表现出来。苏轼从前代和当代书家中汲取营养,他一生的坎坷遭际也无不影响和促进他书艺的成长,终于达到卓然自立的境界。苏轼生命之波澜,至黄州一变;苏轼书法艺术,在黄州也随之一变。历炼越深,其书艺也愈加超越自我。他至儋州后又为之一变,“ 晚岁自儋州回,挟大海风涛之气,作字如古槎怪石,如怒龙喷浪、奇鬼搏人,书家不可及。” 在苏轼那里,书

10、艺与他的文学成就一样,随着生命的流走,阅历的加深,愈益闪放光辉,通向美妙的境界。二 代表作品和地位罗池庙迎享送神诗碑以苏轼的真迹刻石而成,刻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 年) ,正书, 10 行,行 16 字,无书写年月。在用笔上虽仍是三分笔,但温厚中出险辣,得气得势。比如其中一些“ 我 ” 字, “ 戈” 法不取钩,而是一泻而下; “ 事” 、 “ 兮” 等字末尾均以铦利之锋芒挟裹而出。结字上也率性而作,如“ 鹅” 字特大,且用行书,众多 “ 兮” 字,也随手妙变。王世贞有评:“ 东坡书罗池铭辞遒劲古雅,为其书中第一。” 罗池庙碑与表忠观碑相比照,可以看到苏轼书碑的又一种面目和情调。前赤壁赋 ,

11、行楷书,纸本,前有缺行。曾经贾似道、文征明、项元汴、梁清标等收藏过,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此赋用笔锋正力劲,欲透纸背;在宽厚丰腴的字形中,力凝聚收敛在筋骨中。这种力又往往从锋芒、挑踢、转折中闪烁出来,就像宽博的相貌中时有神采奕奕的目光流观顾盼。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苏轼选用行楷表现出一种静穆而深远的气息。明董其昌赞扬此赋“ 是坡公之兰亭也” 。董氏还赞扬此书墨法:“ 每波画尽处每每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三 对后世的贡献及影响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12、四 赵孟頫一 书法风格与特色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很高。赵氏书法早岁学 “ 妙悟八法,留神古雅” 的思陵 (即宋高宗赵构 ) 书,中年学 “ 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 颜、柳、欧、赵”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

13、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康有为曾说 “ 勿学赵董流靡之辈” ,这是个人偏见。因康瞧不起赵身为帝胄而入元为官,故对其书法极尽贬低。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谓: “ 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 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俗,这是董其昌的评价。不过,作为入门规范训练,还是不错的。二 代表作品和地位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 洛神赋、 汲黯传、

14、胆巴碑、 归去来兮辞 、 兰亭十三跋 、 赤壁赋、 道德经、 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 、 松雪斋文集12 卷等。三 对后世的贡献及影响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 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