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旅游资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490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9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旅游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园林旅游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园林旅游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园林旅游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园林旅游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旅游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旅游资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园林简介 -3 第一节中国园林的分类 -6 第二节中国园林要素及其审美特征-10 第三节园林中的构景手法 -30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31 第五节中西园林对比及著名代表-37 2 园林旅游资源 园林简介一、园林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 理水) 、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对于现代园林的概念的局域性1)他们认为园林只是指与植物,园建相关的景观营造。2)现在的经济时代,这个认识并不能完全概括园林包含的内容,现代园林的范围已变得非常广阔,除了原来传统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雕塑

2、小品。还有很多新型的内容,如大地艺术,光线艺术,花溪,塑石等,同时还包括很多新元素,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园林的素材(只要我们能想象出来的)。3)钢,石,水,木,植物常见的材料,还有玻璃,塑料,有机物,彩色水泥,布料,废品,光线等新颖材料,只要能表达出我们心理感受的,所有材料都可以借用:绿色塑料造型的植物,用玻璃做成地被,垃圾做成的花园。二、世界造园艺术三大体系东方体系:中国、日本、韩国世界造园艺术有三大体系欧洲体系:法国、意大利阿拉伯体系:土鲁奇?东方体系:典雅且精致3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先秦 及秦汉时期-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

3、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最初的“囿”, 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猎苑。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 “天子百里,诸侯四十”。这种最早期的 “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囿”了。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周

4、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 “鹿观”、 “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如“核桃”, “紫纹桃”等等。不过此时尚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1.片地宽广。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2.工程浩大。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3.人工设施增加。由于狩猎地

5、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 又有池沼或台。 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唐宋 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艮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

6、4 迭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可惜已经在战火中夷为平地,在地面上永远地消失了。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二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辆川园” 。明清 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

7、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从我们今天仍能亲眼目睹的很多实物实景就可以知道。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休发展,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清时期,诸如听政、贺寿、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 ,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 .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化,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2)形式多。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亦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区

8、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 ?红楼梦 ?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面则吸收了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 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园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5 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艺术化。明清园林中占主导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风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用,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一体,水石、植物、建筑等的精心安排都起到了立体形象,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

9、设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阿拉伯体系:植物和水法阿拉伯体系,主要是指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园林,它们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后来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所继承,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阿拉伯造园历史,可推溯到公元前,基督圣经所指“ 天国乐园 ” (伊甸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岸,远在公元前3500 年就有花园。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是历史上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相传, 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博得爱妃的欢心,比照宠妃故乡景物,命人在宫中矗立无数高大巨型圆柱,在圆柱之上修建花园,不仅栽植了各种花卉,奇花常

10、开,四季飘香,还栽种了很多大树,远望恰如花园悬挂空中。支撑花园的圆柱,高达75 英尺,所需浇灌花木之水,潜行于柱中,水系奴隶分班以人工抽水机械自幼发拉底河中抽来。空中花园高踞天空,绿荫浓郁,名花处处。在空中花园不远处,还有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塔,以巨石砌成,共7级,计高650 英尺,上面也种有奇花异草,猛然看去,比埃及金字塔还高。据考证,这就是圣经中的“通天塔”。空中花园和通天塔,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至今仍令人着迷。作为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的埃及,早在公元前3700 年就有金字塔墓园。那时,尼罗河谷的园艺已很发达,原本有实用意义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到公元前十六世纪演变成埃及重臣们享乐的私家花园

11、。比较有钱的人家,住宅内也均有私家花园,有些私家花园,有山有水,设计颇为精美。穷人家虽无花园,但也在住宅附近用花木点缀。古波斯的造园活动,是由猎兽的囿逐渐演进为游乐园的。波斯是世界上名花异草发育最早的地方, 以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公元前五世纪, 波斯就有了把自然与人为相隔离的园林 天堂园, 四面有墙, 园内种植花木。 在西亚这块干旱地区,水一向是庭园的生命。因此,6 在所有阿拉伯地区,对水的爱惜、敬仰,到了神化的地步,它也被应用到造园中。公元八世纪,西亚被回教徒征服后的阿拉伯帝国时代,他们继承波斯造园艺术,并使波斯庭园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在平面布置上把园林建成“ 田” 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

12、字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当作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具体用法是点点滴滴,蓄聚盆池,再穿地道或明沟,延伸到每条植物根系。这种造园水法后来传到意大利,更演变到神奇鬼工的地步,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演,成为欧洲园林必不可少的点缀。?欧洲体系:规整而有序欧洲体系,在发展演变中较多地吸收了西亚风格,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自己“ 规整和有序 ” 的园林艺术特色。公元前 7 世纪的意大利庞贝,每家都有庭园, 园在居室围绕的中心,而不在居室一边,即所谓 “ 廊柱园 ” ,有些家庭后院还有果蔬园。公元前3 世纪,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筑园于雅典,是历史上最早的文人园。公元5 世纪,希腊

13、人通过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宅院内布局规整的柱廊园形式,把欧洲与西亚两种造园系统联系起来。公元 6 世纪, 西班牙的希腊移民把造园艺术带到那里,西班牙人吸取回教园林传统,承袭巴格达、大马士革风格,以后又效法荷兰、英国、法国造园艺术,又与文艺复兴风格结成一体, 转化到巴洛克式。西班牙园林艺术影响墨西哥以及美国。古罗马继承了希腊规整的庭院艺术,并使之和西亚游乐型的林园相结合,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公元2 世纪,哈德良大帝在罗马东郊始建的山庄,广袤18 平方公里,由一系列馆阁庭院组成,园庭极盛,号称 “ 小罗马 ” 。庄园这一形式成为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规则式园林效法的典范。其最显著

14、的特点是, 花园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般均耸立着主体建筑,建筑的轴线也同样是园林景物的轴线;园中的道路、水渠、花草树木均按照人的意图有序地布置,显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欧洲其他几个重要国家的园林基本上承袭了意大利的风格,但均有自己的特色。法国在 15 世纪末由查理八世侵入意大利后,带回园丁, 成功地把文艺复兴文化包括造园艺术引入法国,先后在巴黎南郊建枫丹白露宫园、巴黎市内卢森堡宫园。路易十四世于1661 年开始在巴黎西南经营凡尔赛宫,到路易十五世王朝才全部告成,历时百年,面积达1500 公顷,成为闻名世界的最大宫园。英国在公元五世纪以前,作为罗马帝国属地,萌芽的园林脱离不了罗马方式。首见载籍的是十二世

15、纪英国修道院寺园,到十三世纪演变为装饰性园林,以后才出现贵族私家园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仍然模仿意大利风格,但其雕像喷泉的华丽、严谨的布局,不久就被本土古拙纯朴风格所冲淡。十六世纪的汉普敦宫,是意大利的中古情调,十七世纪又增添了文艺复兴布置,十八世纪再改成荷兰风格的绿化。十八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造园艺术被英国引进,趋向自然风格,由规则过渡到自然风格的园林应运而生,被西方造园界称作“ 英华庭园 ” 。之后,这种 “ 英华庭园 ” 通过德国传到匈牙利、沙俄和瑞典,一直延续到19 世纪30 年代。由于欧洲体系和阿拉伯体系都具有规整而有序的特点,故而其又合称为西方园林体系。第一节中国园林的分类7 一

16、、中国园林的分类古典园林1、以历史来区分现代园林规则式园林2、按园林的艺术风格分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人工山水园3、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天然山水园皇家园林4、按性质和风格分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北方园林5、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二、主要有三种分法(一)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1、人工山水园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2、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二)按性质和风格分1、(气势恢宏的 )皇家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