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中西医治疗及健康管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4601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8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哮喘的中西医治疗及健康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哮喘的中西医治疗及健康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哮喘的中西医治疗及健康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哮喘的中西医治疗及健康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哮喘的中西医治疗及健康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哮喘的中西医治疗及健康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哮喘的中西医治疗及健康管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哮喘一、发病原因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 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 (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 /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二、发病机制哮喘的发病机制包括: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包括: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失常、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

2、道重构及其相互作用等。三、疾病分期及分级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 3个月以上。1、缓解期哮喘严重程度分级目前通常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比较大,易于被医生掌握。见表 1。完全控制 (满足以下所有条件)部分控制 (在任何 1周内出现以下 12项指证)未控制(在任何1周内)白天症状无(或 2次/周)2次/周活动受限无有夜间症状 /憋醒无有出现 3项部分控制特征需要使用缓解药的

3、次数无(或 2次/周)2次/周肺功能(PEF 或FEV1 )正常或 正常预计值 /本人最佳值的 80% 80%或个人最佳值,且疗效维持34 h) ,通常不需要使用其他的药物。 如果治疗反应不完全, 尤其是在控制性治疗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发作,应尽早口服激素(如泼尼松龙,每公斤体重0.51 mg) ,必要时到医院就诊。部分中度和所有重度急性发作均应到急诊室或医院治疗。除氧疗外, 应重复使用速效 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压力定量气雾剂的储雾器给药,也可通过射流雾化装置给药。 推荐在初始治疗时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 (每4 h 1次) 。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激素,特别是对速效 2

4、-受体激动剂初始治疗反应不完全或疗效不能维持, 以及在口服激素基础上仍然出现急性发作的患者。口服激素与静脉给药疗效相当, 副作用小。推荐用法:泼尼松龙 3050 mg每日单次给药。严重的急性发作或口服激素不能耐受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滴注,如甲基泼尼松龙 80160mg ,或氢化可的松 400 1000 mg 分次给药。地塞米松因半衰期较长,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作用较强,一般不推荐使用。 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有可能减少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如静脉使用激素23 日,继之以口服激素 35 日。重度和危重哮喘急性发作经过上述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无改善甚至继续恶化,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5、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抗生素 “ 大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的指征,除非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或属于重度或危重哮喘急性发作。中医学的哮喘治疗一、病因病机哮的病因以痰为主,痰因肺脾肾功能失常,津液凝聚而成。痰伏藏于肺,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多种诱因而引起发作。哮证的特点呈发作性,发无定时,以夜间为多,发时痰鸣有声,气促不能平卧。发作短者仅数分钟,或几小时,甚者持续数天。发作前可有如鼻喉作痒,喷嚏流清涕,呼吸不畅,胸中窒塞,嗳气,呕吐,情绪不宁等先兆症状。二、辨证论治1、寒哮证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

6、利,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即发,形寒畏冷,舌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哮鸣喘咳)小青龙汤加减(表寒里饮,寒象重)2、热哮证见痰鸣气粗, 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白或黄, 黏稠厚浊, 咯吐不利,烦闷不安,面赤汗出,口苦,口渴喜饮,不畏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治法:清热肃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清化痰热)越婢加半夏汤(肺热内郁)3、风痰哮证见喘咳胸闷,痰涎涌盛,但坐不得卧,喉如曳锯,咯痰黏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治法:涤痰利窍、降气平喘。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味4、寒包热哮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

7、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 烦躁,发热恶寒无汗, 身痛,口干欲饮, 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表寒为主)厚朴麻黄汤(烦躁而表寒不著)5、脾肺气虚多见于缓解期。证见食少脘痞,大便不实,食油腻后即腹泻,往往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倦怠,气短,语言无力,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加减。6、肺肾两虚证见短气息促,动则更甚,吸气不利,心悸,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劳累后喘哮易发。若兼见畏寒,肢冷,自汗,面色晄白,舌质胖嫩,苔淡白,脉沉细,为肾阳不足;若兼见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补肺益肾方药:生

8、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对于哮喘有很好的疗效,它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抗感染。 对急性发作期可较好地控制症状,临床比较重视缓解期的治疗,可减少其反复发作 ,控制哮喘病情 ,使患者能正常地参加工作、 学习,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哮喘持续发作及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一)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以宣肺化痰 ,平喘降逆为主 ,风寒犯肺者佐以散寒解表;痰热壅肺者佐以清热化痰。缓解期以健脾补肾,培元固本为主。肺脾气虚者佐以健脾益气;脾肾阳虚者佐以温补脾肾。(二)取穴(1)基础方:急性发作期取肺俞、定喘、天突、列缺、丰隆穴。缓解期取膏肓俞、肺俞、定喘、关元、太渊穴。(2)随症

9、加减 :风寒犯肺者加大椎、风门穴;痰热壅肺者加尺泽、鱼际穴。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太溪穴。(3)配穴:肺俞配定喘 ;定喘配膻中 ;膻中配天突 ;肾俞配足三里 ;足三里配丰隆。(三)方法(1)针刺:急性发作期针用泻法 ,针后可于大椎、肺俞、风门等穴拔罐。缓解期针用补法。(2)化脓灸 :用枣核大艾炷 ,直接置于胸背部腧穴上 ,每穴59壮,灸后敷以淡水膏药,保持疮口清洁 ,并有2030日化脓期 ,间日灸治 1穴,每疗程取 34穴。(3)隔药饼灸 :附子饼置于胸背部腧穴行艾炷灸,每穴灸 35壮,以皮肤微红为度。(4)水针:取定喘、足三里穴 ,注射用胎盘组织液或黄芪注射液,每穴注

10、射0.51ml,隔日治疗 1次。四、穴位敷贴 : 1、用白芥子 30g、半夏 15g、细辛15g、甘遂 10g,适量研末 ,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制成药饼敷于肺俞、膏肓俞、百劳穴,一般在三伏天敷贴 ,每伏1次,每次12小时,局部有红晕微痛为度。2、章涵教授用白芥子、苏子、白果、麻黄、地龙各等分,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定喘、肺俞、足三里穴位。每次贴药48h,隔日 1 次,7 次为1疗程,2个疗程总有效率 95% 3、小儿支气管哮喘:在 78月期间予穴位敷贴治疗,穴位敷贴药物为白芥子、延胡索各 2份,甘遂、细辛各 1份,肉桂 0.5份。将上药研细末,加入凡士林调成膏状,做成直径 1cm 的药饼,用胶

11、布固定于所选穴位上。选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定喘。方法:每隔 3天敷贴 1次,每次 ,23h,敷时或敷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疼痛、红肿、起泡等可减少敷贴时间10次为1个疗程。五、穴位按压1、发作期:取经外奇穴定喘,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心俞,膈俞。2、缓解期:取经外奇穴定喘,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膈俞,脾俞,胃俞,手法选取点按揉三种手法结合,力度中等即可。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心俞: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膈俞:第七胸椎棘突,旁开1.5寸定喘穴: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六、适宜吃的食物:提出了以下食物对哮喘有益:蔬菜:茼蒿、冬葵、鱼腥

12、草、毛笋、百合、茄子、豆腐、豆浆、荸荠、慈菇、萝卜、生姜、木耳、丝瓜、胡萝卜、南瓜。坚果:胡桃仁、松子、白果、甜杏仁、莲子、核桃、落花生、。水果:梨、橘子、柚、橙、柿子、柿叶、柿饼、柿霜、杏子、枇杷、罗汉果、甘蔗、柠檬、白梅、乌梅、五味子肉食:鸡血、鸡蛋、蛋黄、燕窝、猪肺、猪肝、猪骨、蛙油、银鱼、龟肉、鲍鱼、玳瑁肉、蜂蜜、芝麻油。虽然以上食物可作为哮喘患者的日常食物食用或与偏方、单方协用,但对食物过敏的哮喘患者在选用上述食物时则需避开相关的过敏食物如海鲜、奶、蛋类等高蛋白食物, 也可结合病人的病史和食物皮肤试验,确认引起过敏性哮喘的食物。中医认为肥肉、 虾、蟹、鱼等食物易助湿生痰动火, 故应少

13、吃或不吃。 辛辣、过冷、过热之食品如酒、烟、浓茶、葱、蒜、韭菜、胡椒、辣椒和芥茉等刺激气道的食物应禁戒。七、膳食调养1、山药甘蔗汤:清热生津,固精益肾原料:淮山药 100g、甘蔗汁半碗(约 100毫升)单味性能与功效:甘蔗汁性微凉,味甘,入肺胃经,能,。淮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肾、补肺, 。制作及服法:将淮山药捣烂,加甘蔗汁半碗,放锅中隔水炖熟服食,每日1次。2、无花果饮:清虚热,滋养肺阴。原料:新鲜无花果 100g。单味性能及功效:无花果性平,味甘,无毒,入肺、脾、胃经,清热润肺止喘。制作及服法:新鲜无花果捣汁半杯,开水冲服,每日1次,以愈为度。3、五味肺:补肺虚,化痰止喘。原料:猪肺(或羊肺) 1只,五味子 50g。单味性能与功效:猪肺或羊肺,性温,味甘,入肺经,补肺虚。五味子能性温,味酸、甘,收敛肺气,化痰止喘解小白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对过敏性豚鼠哮喘模型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制作及服法:猪肺(或羊肺)与五味子同煮至极烂,去药渣,分数次食肺饮汤。4、白萝卜蜂蜜饮:消食、化痰平喘、解毒。原料:白萝卜汁 1碗,蜂蜜 50毫升。单味性能及功效:白萝卜性平,味甘,清热生津,消食化痰。蜜蜂性平,味甘,补中益气,润燥解毒。制作及服法:将白萝卜汁与蜂蜜同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