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社交礼仪》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3492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4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社交礼仪》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川大学《社交礼仪》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川大学《社交礼仪》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川大学《社交礼仪》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川大学《社交礼仪》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社交礼仪》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社交礼仪》考试复习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工具 善于言谈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关键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人类的成长礼仪的产生 社会的进步礼仪的发展 摆脱了原始的蒙昧 物质与精神的文明 沟通情感、调节与融洽了人际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净化社会和人的心灵; 学习礼仪知识有助于和周围人交往、进入社会, 有助 于职场成功;成为有修养、有品位、有风度、有气质、懂得尊重别人、尊重 自己的现代青年人;“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礼仪就在你身边 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 “礼者,敬人也”。 仪,恰倒好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 尊称的一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礼仪:是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沟通技巧;是行为规范。 三、

2、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天地信仰、祖先信仰 礼仪是原始人为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顺; 祈祷祖先显灵、 拜求降福免 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拜祖的仪式。 天神生礼说(对自然的敬畏)天、地、人统一说(顺天地之规律、行四时之 政) 礼源于人性说(辞让之心乃礼之端) 礼源于人性和环境的矛盾的产物 (扬 善抑恶)礼生于礼,起于俗(合理的行为规范约束)中华礼仪的渊源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周代周礼 、 仪礼 、 礼记是最重要的古代礼仪专著。 ( “礼学三著 作” )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孔子、孟子、荀子均重视礼仪。 孔子论语 “ 克己复礼

3、 ” 荀子修身 “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孟子:辞让之心 国际礼仪的渊源 国际礼仪源于西方礼仪。习惯上所称的西方,通常是指欧美各国,其文化 源流、宗教信仰相近, 在礼俗上虽因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别,但共性较 多。与“争斗”、 “战争”有关的动态礼仪;尊重妇女等。 四、礼仪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原则 2、自律原则 3、宽容原则 4、适度原则 掌握原则便能很好地掌握各个场合的礼仪规范。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细节决定成败 五、如何学好本门课程 ? 1、进行理论学习 2、向社会实践学习3、向专人学习 4、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注意:尊重为本、善于表达、形式规范。

4、第一章礼仪概述第一节礼仪的内涵与起源 一、礼仪的内涵 1、礼仪的界定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统称,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用以美化自身、 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 2、礼仪、礼貌和礼节 礼貌: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通过语言、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问候、致 意、祝愿等的惯用形式,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统称,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用以美化自身、敬重 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 (有规范的流程) 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礼仪礼貌和礼节。 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待人的尊敬、友好。 3

5、、礼仪与道德(礼仪属道德范畴) 礼仪与道德 ,不是国家强力推行的 ,而是靠教育,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促使人 们自觉遵守的。 二、礼仪的基本内容 1、礼仪的基本要素 礼仪主体 :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客体 :又称礼仪对象 ,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接受者。 礼仪媒体 :指礼仪活动所依托的媒介。 (包括人体、物体、事体媒介) 礼仪环境:是指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 2、礼仪的基本内容 政务礼仪、商务礼仪、社交礼仪、服务礼仪、国际礼仪以及文书礼仪等。 三、礼仪的特性 1、规范性 2、多样性3、传承性 4、变动性 5、综合性 6、差异性 四、礼仪的原则

6、 1、尊重原则 2、自律原则 3、宽容原则 4、适度原则 第二节我国礼仪的历史沿革 一、礼仪的萌芽时期 (原始社会);二、礼仪的草创时期 (约公元前 1 万年左右); 三、礼仪的形成时期(约公元前21 世纪至公元前 771年) ;四、礼仪的发展和变 革时期(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 ;五、礼仪的强化和衰落时期(公元前 221 年至 1911年) ;六、现代礼仪时期( 1911年至 1949 年) ;七、当代礼仪时期 (1949年至现在) 第三节礼仪修养 一、礼仪修养的涵义 1、什么是修养? 指一个人在道德、学问、技艺等方面通过刻苦学习、艰苦磨练以及陶冶而 逐渐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素

7、质与能力。 2、礼仪修养 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礼仪的品质、意识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 二、礼仪修养的目的 通过修养,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社交角 色相适应。 三、礼仪修养的提高理论与实践 、修德,加强自身的公共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 、加强社交礼仪知识的学习 、全方位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使自己拥有较丰富的文化积淀 、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四、礼仪主体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素质 2、心理素质 3、文化素质 4、生理素质 五、礼仪主体心理障碍的排除 1、嫉

8、妒 2、羞怯 3、自卑 4、猜疑 六、如何树立人的习礼意识 习礼意识,是指由礼仪准则与规范以及施行时,所导致的后果在人们头脑中 激发产生的一种主观映象。 习礼,主要靠传统、家教的熏陶、有意无意的模仿、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礼 仪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逐渐地总结经验教训而实现。 礼敬得人,礼慢失人。 习性,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自动化。受人的主导性格和意识的支配和制约, 习性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通过意志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习 礼意识的培养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细微处,逐渐成习惯。 第二章个人基本礼仪 个人基本礼仪以修养为基础:诚于中、形于外;以尊敬他人为原则:敬人者、人 恒敬

9、之;表里如一。 第一节仪表礼仪 仪表:就是人的外表 ,主要包括容貌、举止、姿态、风度、服饰等。 仪表修饰的作用:掩瑕扬瑜、美化形象 角色整饰、塑造形象 辅佐社交、顺达事业 “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 莎士 比亚 一、着装的基本原则 1、文明大方 2、搭配得体 3、个性特征 二、着装的要求 1、着装应与职业相符2、避免不恰当的着装3、着装要富于变化4、协调着装 注意几点: 与身份和年龄相协调 与环境和季节相协调 服饰禁忌 “ 脏、乱、破 ” 协调着装要领: 与体形和色彩相协调(男以刚为强,女以曲为美) 色彩具有某种社会象征性,许多色彩象征着某种性格、情感、追求等

10、等。黑色,象征神秘、悲哀、静寂、死亡,或者刚强、坚定、冷峻; 白色,象征纯洁、明亮、朴素、神圣、高雅、怡淡、空虚、无望等; 黄色,象征炽热、光明、庄严、明丽、希望、高贵、权威等; 大红,象征活力、热烈、激情、奔放、喜庆、福禄、爱情、革命等; 紫色,象征高贵、华贵、庄重、优越等; 橙色,象征快乐、热情、活动等; 褐色,象征谦和、平静、沉稳、亲切等; 绿色,象征生命、新鲜、青春、新生、自然、朝气等; 浅蓝,象征纯洁、清爽、文静、梦幻等; 深蓝,象征自信、沉静、平稳、深邃等; 灰色,中间色,象征中立、和气、文雅等 5、女士着装禁忌 过于暴露过于透明过于短小过于紧身 6、不同场合的着装 国际通行的着装

11、的基本原则TPO原则: 要求服饰随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办公场合 庄重、保守、传统 社交场合 典雅、时尚、个性 喜庆场合 欢快、热烈、活泼 休闲场合 舒适、方便、自然 悲哀场合 整洁、肃穆、稳重 三、西装礼仪 2、西装的穿着 拆除衣袖上的商标熨烫平整系好纽扣不挽不卷慎穿毛衫 口袋少装东西 3、西装的搭配 衬衫的搭配 1、面料、色彩、衣领、衣袖、衣袋均有讲究 2、穿正装衬衫与西装搭配的注意点: 3、衣扣要系上 4、袖长要适度 5、摆要放好 6、大小要合身 4、领带: 注意场合:打领带意味着郑重其事。 注意与之配套的服装:西装套装非打不可,夹克等则不能打。 注意性别:为男性专用饰物,女

12、性一般不用,除非是制服和作装饰用。 长度:领带的长度以自然下垂最下端(即大箭头)及皮带扣处为宜。 领带夹:一定要用高质量的,要注意夹的部位(衬衫自上而下的第4 粒至第 5 粒纽扣之间)。 结法:挺括、端正、外观呈倒三角形 鞋袜的搭配(皮鞋、深色单色袜子,黑色、深蓝色或藏青色为宜) 鞋内无味、鞋面无尘鞋底无泥、鞋垫相当、尺码恰当 公文包的搭配(手提式长方形公文包,黑色、棕色为宜) 4、西装穿着的注意点 遵从“三色原则”“三一定律”(皮鞋、皮带、公文包) 衣扣:衬衫的第一粒纽扣,穿西装打领带时一定要系好。袖长:衬衫的袖口一般以露出西装袖口以外1.5 厘米为宜。 下摆:衬衫的下摆不可过长,而且下摆要

13、塞到裤子里。 不穿西装外套只穿衬衫打领带仅限室内,而且正式场合不允许。 西装的扣子有单排扣与双排扣之分 单排扣的西装坐着时可以敞开,站起来时要扣上扣子。双排扣的西装要把扣子 全系上。 西装背心的扣子。西装背心有6 粒扣与 5 粒扣之分。 6 粒扣的最底下的那粒可 以不扣,而 5 粒扣的则要全部都扣上。 四、套裙礼仪 1、套裙的选择 面料的选择 (女子套裙面料选择的余地要比男子西装大得多,宜选纯天然质地且质量上乘的 面料。上衣、裙子、背心要求同一面料) 色彩的选择 (以冷色调为主 ,以体现着装者典雅、端庄、 稳重的气质,颜色要求清新、雅气而 凝重,忌鲜艳色、流行色) 目前,女子裙子一般有三种形式

14、:及膝式、过膝式、超短式。(白领女性超短 裙裙长应不短于膝盖以上15 厘米) 四种基本形式:上长下长式、上长下短式、上短下长式、上短下短式。从宽 窄的角度讲,上衣可分为松身式、紧身式(倒梯形造型)两种。 2 套裙的要求 大小适度穿着到位考虑场合协调妆饰注意举止 (高层次的穿着打扮,讲究着装、化妆和佩饰风格的统一) 五、制服的礼仪 制服可以体现职业特征、表明职级差异、实现整齐划一和树立单位形象。 1、制服的基本要求 面料要好色彩要少款式要雅分类要准 2、制服“四戒”戒露、透、短、紧 3、制服“四忌”忌脏、皱、破、乱 4、职业着装规范 办公服:庄重保守(套装、套裙、制服) 特殊职业服:履行职务时穿

15、着 注意:体现企业形象、规范化程度高、不可随意搭配 六、饰品的礼仪 社交场合,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和有意的暗示。 配饰,指人们在着装的同时所选用、佩戴的装饰性物品 1、饰品使用规则: 数量规则色彩规则质地规则身份规则体型规则季节规则搭配规 则习俗规则 2、饰品的佩戴方法 (1)戒指 根据不同的手指形状选择不同造型的戒指,最多戴两枚 (2)项链 注意脖子的长短和年龄,正式场合不戴有宗教信仰的项链3)耳环 与脸型搭配与肤色搭配与服装搭配 (4)手镯、手链、脚链 一般只戴一条 (5)手袋 注意颜色、注意形状 (6)手表 手表的选择: 种类、形状、色彩、图案、功能 “六不戴” 广告表不戴失效表不戴怀式

16、表不戴特种表不戴世界表不戴 卡通表不戴 (7)钢笔 随身携带、禁止借用 (8)皮具 皮包、皮夹、皮带(男士应遵从三色原则) (9)围巾 男女有别季节有别场合有别 第二节仪容礼仪 仪容的基本含义是人的容貌, 但从礼仪学的角度来说, 仪容还应该包括头发、 面部、手臂和手掌,即人体不着装的部位。仪容美包括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 美。仪容礼仪主要靠自觉的后天行为体现。 一、仪容礼仪的规则 1、干净洗脸、洗头、洗澡、洗手、刷牙 2、整洁理发、剃须、修毛 3、修饰避人 形状有别 二、个人仪容修饰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1、头发勤于梳洗、长短适中、发型得体、美观自然 2、面容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脖颈 3、手臂手掌、肩膀、汗毛 4、腿部脚部、腿部、汗毛 5、化妆注意原则、注意化妆礼规 化妆原则: 美化、自然、得法、协调 化妆礼规: 正式场合要化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