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273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1. 知识识记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2. 能力培养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分析 “贞观之治” 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 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材重点、难点: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

2、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一)新课导人: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 劳民伤财, 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 “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 张玄素从容地说: “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 ”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 “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

3、见,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 并解释“治” 的意思是政治清明、 治理有序。 这样的盛世局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下面,我们先了解李世民的有关材料(板书)(二)唐太宗李世民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 文武双全, 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 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 然而从 “骨肉相残” 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2、唐太宗的政绩。 (知人

4、善任和虚心纳谏)提问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入唐太宗是如何吸取隋亡教训的?让学生通过看课本P9小字部分后讨论并回答。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的千军万马中,看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摧枯拉朽的作用,君主应该心存天下百姓,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注意节俭。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精简机构(可援引P5 右下小字部分) ;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可引导学生阅读P18 第二段小字部分) ;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

5、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 证实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 (板书) :(三)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1 、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材料一: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材料二: 隋末农民战争起义爆发后,魏征曾在李密属下任职。后随李密降唐。一度又为窦建德所俘,窦氏败亡后,再次归唐。为太子李建成所赏识,引荐任太子洗马,曾劝太子早图计谋除李世民。 玄门之变后被擒,太宗见他临危不惧,又深知他的才干和为人,便任他为谏议大夫。材料三: 唐太宗曾命令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武将常何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所写的二十多条意见都能切中

6、时弊,一问,才知道是他家的食客马周代写的。太宗立即召马周进宫,发现他确实人才难得。虽然马周出身贫贱,也没有立过功,但太宗破格提拔,马上委任官职。马周果然不负所望,很快就做了宰相,并多次劝诫唐太宗减少劳役,体恤百姓。讨论回答: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呢?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历地望, 不计亲属恩怨, 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第二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讨论,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历是有限的

7、,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2、虚心纳谏。 (纳谏是指古代帝王采纳臣下的意见)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 第三四段小字和P11第二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特别指出:“皇帝虚心纳谏,臣下积极进谏”是“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评,认真改正错误)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四)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引导学生掌握教材P11 页第一段内容,找出

8、杰出帝王的共同点: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注重节俭。而唐太宗比他们还有注重纳谏这一点。同时结合 P11 小字部分, 帮助学生看到唐太宗的另一面,作为一个帝王, 能做到如此已非常难能可贵,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唐太宗的功绩是主要的。(五)课堂小结。以课后“思考与讨论”做小节。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创业难和守业难为观点, 分别从课文中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找论据,经过讨论以后双方各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对方进行反驳。 在论证和反驳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见解,但教师要应该指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唐朝盛世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是有重要作用

9、和影响的。“兴与亡”关键是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板书设计:君民关系:君臣关系:舟与水的关系唐 太 宗 的 思 想 认 识“元首”与“股 肱”的关系贞 观 之 治用人方面对待谏言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课程标准: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唐初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1、能力培养( 1)通过收集图片实物、资料、编写历史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

10、对武则天、唐玄宗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 使学生懂得一种较好的治国路线和政策来之不易,要保证社会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2)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唐代的金银器、唐三彩、丝织品等历史文物的工艺价值,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 3)通过对唐玄宗前后期的统治的对比,对学生进行迁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本课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为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的主要政绩;难点是如何客观的看待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艺术作品对其评价不一。如何根据初一学生的实

11、际,客观、 公正的评价武则天是一大难点。应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以事实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评价历史人物。唐玄宗前后期的巨大变化,在分析人物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要抓住前后变化的原因突破这一难点。教法、教具: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虚心纳谏本课中所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武则天和唐玄宗,学生从电影,电视、小说、传说中了解教多, 加上教材中的许多辅助材料及图片,这样易于学生接受。为此, 应该采用谈话式或问题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增进感情。在教具的选用上,本节图片教多,应把图片顺序加以调整,分三个系列,这样能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个整体感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部电视剧武则天,请问同学们谁

12、看过?(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被郭沫若同志称为“政启开元,宏治贞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武周政治和开元盛世1、女皇帝武则天请看过有关武则天的电视剧、电影、 小说的同学讲一讲武则天的故事,也可以通过看教材来完成。(出示图片:武则天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强调: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在唐高宗之后,于690 年称帝,国号武周。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女子无才便是德。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当上了最高统治者, 必然会遭到一些人 (特别是男人) 的反对,你认为她应当怎样巩固其统治?指导学生看书,结合课外收集到的史料,用具体事实来说

13、明武周政治的概况。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一方面,为巩固其统治,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另一方面,沿用唐初的基本国策,任用贤能之士,推行科举,发展经济,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板书)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千多年来, 在传统史书、 艺术作品和民间传说中争论不休。 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就是武则天本人,也没有为自己歌功颂德,而是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出示图片:武则天的无字碑)。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武则天的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教给学生分析人物的方法。俗话说: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武则天是人不是神,在引导学生分析武则天政治弊病的同时,更应该把武则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

14、,分析其政治经济措施,认识武周政治为唐中期繁荣所起的作用。2、开元盛世:女皇帝武则天死后,唐朝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皇帝即唐玄宗,他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极度繁荣的时期开元盛世。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历史图片、实物、 资料进行交流。 让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动手动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下面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图片,欣赏唐代的金银器,唐三彩和丝织品仔细体会开元盛世的事实。同时,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教师指出,作为一代明君,唐玄宗重用贤人,提倡节俭,重视生产,开创了开元盛世。那么,唐玄宗后期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板书:由盛转衰)。学生讲解

15、成语:口蜜腹剑的典故;朗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诗句,分析其衰落原因。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图,加深学生对唐玄宗前后期统治截然不同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概述:明君与昏君(板书)让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课堂小结:一代女皇武则天,对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开创了大唐盛世; 却由于唐玄宗的纵情享乐而使大好河山毁于一旦。我们应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居安思危,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学习。板书设计结果措措施施- 第四课唐代的边疆各族内容课标 :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教学目标1. 知识

16、识记:(1)了解唐代时活跃与边地、与唐朝交往较为密切的少数民族突厥、回鹘、吐蕃、靺鞨、南诏等的地理位置; (2)了解唐朝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唐与吐蕃的关系;知道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事迹。2. 能力培养: a 通过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认识唐的国力强盛与当时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间的关系。B 通过了解文成公主的事迹,认识文成公主在加强汉、藏关系上重用贤人知人善任继 承 唐初 以 来的 制 度和措施整 顿军队贞 观 之 治唐 太 宗唐玄宗武 则 天提 倡节俭虚心纳谏推 行 科举制,任用贤人 重 视生产所起的作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力强盛与民族关系,民族政策间的关系。(2) 、通过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整个中华民族民族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图示教学法与课堂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并适时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问:同学们,哪位同学能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出我国历史上被后人赞誉的清明盛世时期?请同学们勇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