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哈萨克族经堂教育(民族研究)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1.97KB
约9页
文档ID:39512406
哈萨克族经堂教育(民族研究)_第1页
1/9

1 哈萨克族中的伊斯兰经堂教育—————————————————————————新疆开办近代教育之前,哈萨克民族教育以伊斯兰经堂教育为主本文以大量多种文献资料为依据,研究介绍了1870-1935 年间(六十五年)哈萨克经堂教育的形成条件、学习内容、办学形式和发展特点及其对哈萨克民族社会文化与思想意识的深刻影响关键词:哈萨克族经堂教育早期的哈萨克族教育始于伊斯兰教影响下的宗教教育, 或叫经堂教育公元 8 世纪,伊斯兰教进军中亚时遇到了游牧的哈萨克人伊斯兰教通过维护哈萨克 统治阶层特权和依附萨曼教向哈萨克民间渗透教义的方式得以迅速传播12-15 世纪,哈萨克族各部经过金帐汗国、察哈汗国、 蒙兀尔斯坦汗国统治者提倡伊 斯兰教后,哈萨克族汗王、苏丹、吉、琼吉等上层贵族和富商开始请毛拉到家 中教自己和亲友的孩子学习阿拉伯经文,或送孩子到中亚布哈拉、萨玛尔罕、斜 米、喀山等地的经文学院学习 学成后在阿吾勒首领支持下兴建清真寺和经文学 堂当时只有哈萨克上层代表人物,如苏丹、毛拉、霍加和富家子弟才能学习经 文,与城市密切往来的上层人士及为上层人士服务的子弟也能得到教育机会平 民子弟上经文学堂的为数不多。

一、哈萨克族经堂教育的学习内容 (一)宗教知识 按伊斯兰教规定, 清真寺旁边要建经文学堂,向儿童或成人传经宗教知识 依靠掌握阿拉伯才能得到, 所以阿拉伯文识字就要化费几年时光经文学堂有 高、中、初三级之分初级学校主要是识字、学习宗教信条、学念经和做礼拜; 中级则学习阿拉伯音、词汇、法,学习古兰经注释和伊斯兰教史;高级的 还要学习阿拉伯哲学、伊斯兰教教规和文学学习文学时要先精通波斯,才能 阅读中世纪穆斯林学者用阿拉伯、波斯、察合撰写的著作 哈萨克经堂学校的经文入门读本是《艾外力》和《散尼》,这是阿拉伯识 字教学中的系统教材前者以读书识字、后者以拼读词句为主学完《艾外力》 和《散尼》就进入了《古兰经》经段背诵阶段由于包括毛拉在内都不能完全理 解阿拉伯经文的全部意义, 经堂教育中最初是采用察合、塔塔尔音转译 阿拉伯经文释义的方法来教授伊斯兰教教义的 经堂学校有关伊斯兰教史和伊斯兰教义的教材有:1、 《大智之书》西辽时 期,哈萨克人阿合马德亚赛维用克普恰克写成,以宣传伊斯兰教教义为主2、 《巴克尔尕尼》 亚赛维的大弟子巴克尔尕尼以叙述伊斯兰教育哲理为主的诗集 书中以哈萨克族一些部落习俗来阐释伊斯兰教哲理, 书中的教义和哲理易被平民 和统治阶级所接受。

这两本书都曾是哈萨克草原经文学校的教科书, 在促进伊斯 兰教哈萨克化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3、 《先知传》哈萨克知识分子拉布古 齐纳赛尔丁本布尔哈尼著于1310年此书混杂使用阿拉伯、突厥、波斯, 符合哈萨克族社会历史,便于哈萨克人民识读和信奉4、 《天堂之路》哈萨克2 小玉兹克尔得里部落马赫木提本阿里于1358年写成书中以文学形式记叙72 个 伊斯兰教哲理故事 当时在宗教人士和封建上层人士中广为流传的书籍还有《巴达瓦木诗集》、 《苏皮阿拉亚尔诗集》等,这些著作虽包含悲观宿命的思想,但也有不少趣闻逸 事和历史掌故 新疆哈萨克经堂教育在教授阿拉伯文时, 先后使用过两种经文教学法, 即乌 苏里哈得米和乌苏里加迪提乌苏里, 阿拉伯意为“方法”哈德米 , 古式的、 传统的;加迪提 , 新式的、简易的乌苏里哈得米传统经文教学法是阿拉伯国家 的传统经文教学法, 其教学体系分为四个阶段: 字母拼读→字母附加四种变音符 号后的拼读→字母成音节、 成词拼读及字母在句首、 句中和句尾的读写→背诵古 兰经诗段学会这四种拼读方法,学生们就可以识读古兰经篇章了因部分阿拉 伯字母同时具有数字意义, 所以字母学习阶段也包括简单算术加法和乘法的学 习。

传统阿拉伯字母教学中有一首字母歌, 因其在阿拉伯字母发蒙中的实用作用 而传唱至今 传统经文教学法以阿拉伯及其经文诵读为主, 只能传授宗教知识在哈萨 克族人民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前, 中亚各城市中的哈萨克人普遍使用过突厥、克 普恰克、察合 , 而让哈萨克儿童在非母环境下学习阿拉伯经文, 也只能 是硬性记背而已 尽管如此 , 传统经文教学法在十九世纪末的中亚哈萨克斯坦各 城市, 如喀山、布哈拉、沙玛尔罕、乌发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期新疆哈萨 克经文学校也使用了传统经文教学法 加迪提新式经文教学法 1850-1918 年间中亚塔塔尔族学者对阿拉伯进行 了改革 , 除去了六个阿拉伯不常用字母, 借用几个波斯字母形成了新式的塔 塔尔(诺盖),在塔塔尔学校进行推广教学,培养了一批哈萨克族、乌孜别 克族、塔塔尔族、 维吾尔族学者 为了给伊斯兰教新教徒诵读古兰经创造便学条 件, 传统经文教学法也在新式塔塔尔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产生了一种仍以阿拉 伯为基础 , 删除繁锁变音规则、 借助塔塔尔音规则的新式经文教学法, 即加 迪提新式经文教学法 中亚经文学堂使用新式经文教学法要早于新疆早在1872 年中亚乌发城哈 利亚学堂就采用了新式教学法。

从这里学成的哈萨克族青年以新式音拼写法创 办杂志、出版书籍,这些出版物都通过商队、人员流动等形式辗转流传到新疆 早在 1905 年就使用了新式经文教学法的是被哈萨克族誉为“部落之父”的玛米 ﹡所建的阿巴黑亚学堂 当时玛米和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过从相宜,中亚有名 的学者、商人,如恰开尔大毛拉(土耳其人) 、努尔哈不多拉(乌孜别克族) 、赛 依提哈孜(哈萨克族) 等都曾到迈米阿吾勒商住或逗留,向新疆的哈萨克介绍和 宣传中亚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1911年加迪提新式教学法在哈巴河一带以部落为单位得到普及至此,传统 经文教学法已走过了40 年的历程,守旧的老一辈宗教教职人员曾反对过新式教 学法的推广, 新旧教学法争据讲经坛的拉锯战一直持续到开办近代教育部分边 远山区经堂学校直到开办近代学堂仍在使用旧式教学法关于新式教学法, 出生 于布尔津克尔草原的外蒙古共和国诗人阿合坦巴比在描述少年时光时写道:听说 哈巴河一带办起了不再硬背经文的学堂,就在亲戚的帮助下前往求学 两个月就 _____﹡玛米 : 民国时期哈萨克部落首领曾被袁世凯封为镇国公,杨增新时被任命为阿山区管带 从《艾外力》中懂得了字母拼读, 经过一个月的读写训练后又掌握了《散尼》3 的内容。

四个月就基本学会了念经和写诗他在诗中写道: 麦角﹡研成墨汁 毡片缀就书囊 跟随布拉力恩师 半年学会作诗从中可知,由于塔塔尔和哈萨克同属突厥系,用塔塔尔音标记阿 拉伯字母的新式教学法,大大缩短了孩子们化在阿拉伯经文入门课上的时间布拉力胜誉诗人和歌手的桂冠 诗文鉴赏学的是阿拜的名篇 虽未能彻悟诗辞歌赋的韵脚 却也能仿学布尔江萨里﹡的唱弹可见,由于使用了新式教学法,以前只有精通阿拉伯和波斯后,在经文 学校的高级班才开设的文学课得以进入新疆的哈萨克初级经文学堂当时,富有 才华的布拉力毛拉开设的“阿拜诗文鉴赏” 、 “音律”与“唱弹”等课程属于美学 教育范畴,对启发哈萨克少儿才智当发挥过很大作用 新式经文教学法便于拼读的特点,使教师借助这种贴近哈萨克言习惯的 塔塔尔音记音法及其中亚出版物,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 不仅向学生打开了理 解阿拉伯文化概况的窗口, 而且也介绍了包括本民族文化遗产在内的中亚多民族 文明 (二)言 1、察哈哈萨克族儿童在经文学堂除学宗教知识外,还学习察哈 并通过察哈学习经文和教义1880 年阿勒泰四大比官之一的居特拜就曾从 斜米城请大学者热合曼毛拉来给孩子们教察哈经文学校的察哈教科书 是《克达比特勒》(意为哈萨克书面) 。

自 11 世纪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以后,哈萨克统治阶级开始利用阿拉伯字母拼 写哈萨克,由于这种言流行于察哈汗国时期,是15 世纪中亚地区突厥 族人民的书面, 因此叫察哈 哈萨克汗国许多知识分子到中亚细亚大城市 和其他地方的经文学校学习时,除了学习阿拉伯、波斯之外,还学习察哈 诗人、作家们用察哈创作了很多史诗、著作当时哈萨克汗王之间的书 信往来、王宫史传、家世系譜,包括清朝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与北京进行绢 马贸易时商人们的往返商函都用察哈哈萨克人使用察哈历史较长,并 留下了为数甚多的察合文文献 经文学堂察哈的学习,对哈萨克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起着重要推动作 用由于精通阿拉伯、 波斯和察哈, 就读于中亚伊斯兰经文学堂和经学 院的哈萨克族诗人学者们, 一面搜集哈萨克民间文学遗产,一面用哈萨克长诗 撰述阿拉伯――波斯长诗的故事梗概18 世纪末,在塔什干、喀山等地出版 的用哈萨克写成的有伊斯兰教内容的长诗有《升天传》、 《扎尔库姆》、 《萨勒萨 _____﹡麦角: 《辞海》:麦角菌的干菌核水融性麦角碱是一种药用生物碱,哈萨克民间用其染色﹡布尔江萨里:哈萨克族著名游吟诗人布尔江萨里,意为游吟诗人 勒》 、 《赛依提巴塔尔哈孜》、 《艾里的史诗》等;著名东方史诗有《玉素甫与孜丽4 哈》 、 《胡斯拉与希琳》、 《莱丽与麦克农》等;诗歌故事有《帝王传》 、 《四十个大 臣》 、 《一千零一夜》等。

2、阿合买提·巴依吐尔逊﹡哈萨克言体系察哈文学作品因在原突 厥中混杂了不少波斯、 阿拉伯借词而难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所以少数诗 人作家用察哈创作, 而广大人民在日常口交际中仍以哈萨克大众言为 主那些从中亚各经文学校毕业的哈萨克族知识分子虽然精通俄罗斯、塔塔尔 、阿拉伯,但其作品都不能充分表现哈萨克音义的特点1912 年,哈 萨克族教育家、 作家阿合买提· 巴依吐尔逊决定通过文字改革来解决这一言困 境他去掉了阿拉伯字母中不符合哈萨克音习惯的12 个字母,新发明了9 个元音字母, 从而创制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符合哈萨克音规律的字母表和 以哈萨克为母体的音、法、词汇体系,以此出版的《哈萨克读本》一书 连续再版到 1925年1914 年-1916年相继出版了有关哈萨克法、词汇、正 字法的书籍 在 1924 年奥伦堡召开的“苏联哈萨克斯坦专家学者大会”、1926 年巴库召 开的“全苏联突厥言学家第一届联合大会”上,阿合买提巴依吐尔逊介绍了 这一文字改革成果,并得到认可和普及1913 年-1919 年哈萨克斯坦首次印刷 出版了哈萨克文字的书籍和报刊,并于1920 年传到新疆伊、塔、阿哈萨克地区 各经文学堂,成为经文学堂中专门教授哈萨克母的新课程。

阿合买提·巴依吐尔逊言体系问世后,用阿拉伯记写哈萨克的出版 物就退出了哈萨克经文学堂的讲坛,部分哈萨克经文学堂也从此放弃了新、旧经 文教学法一些有远见的经堂创办者专门去哈萨克斯坦购买相关教材、书籍和 《艾 依卡甫》杂志新疆几所著名经文学堂都开设了哈萨克音、词汇和法课程 新疆各地哈萨克经文学堂的教学内容因和前苏联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建 立联系的程度不同而不同 有的经文学堂是通过巴依吐尔逊言体系才了解到新 式经文教学法的,如塔城也木勒河畔的伊萨哈吉经文学堂 3、其他言 1876 年,在经堂教育初期使用传统经文教学法时,除阿拉伯 外,还教过波斯; 在新疆哈萨克族地区传教的毛拉多为塔塔尔族,在经堂中 常用塔塔尔讲授宗教、历史、 地理等课程; 毛拉多毕业于中亚城市的伊斯兰教 经文学堂,精通俄,在新疆哈萨克经文学堂中普遍都教授俄;特克斯县托合 江学堂当年还教过拉丁 (三)科学知识 伊斯兰教崇尚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亚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中亚伊斯兰 教经文学院除宗教、言等课程外,还开设了各种学科课程 毕业于中亚的毛拉 们在新疆哈萨克经文学堂也开设了这些课程,在哈萨克民族中较早播种了学习和 热爱科学的种子,这是伊斯兰经堂教育为哈萨克民族教育做出的积极贡献之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