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2374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徐镱菲2012-8-23 10:14:29 来源:深圳金融2012 年第 8 期当前,随着股份制改造和在资本市场的上市,商业银行面临更为严格的行业监管和更高的股东回报要求。同时,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加快、 金融脱媒程度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速、国家“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 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 不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和方法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有一定差距。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剖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风险管理转型的路径与对策。一、商业银行风险

2、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虽有所改进, 但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 贷款难以收回、 市场化风险加大、汇率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增大、利率风险上升、 金融犯罪案件屡发不断等现象。 除此之外, 表象的背后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暴露出来,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做大做强与做分母问题多年来,商业银行反复强调以效益为中心,防范和降低不良资产, 但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没有很好解决扩大业务规模与提高效益的关系,也没有能很好地解决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重份额而轻效益、 重发展而轻风险、 关注产出而不计投入、关注短期而忽视长

3、期的现象屡有发生。最终的表现可以归纳为做大做强与做分母的问题。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贷款和信贷总资产之比。如果不良贷款余额上升, 要保持不良贷款率下降或者不降, 唯一的办法是增加信贷资产总额,也就是扩大增量信贷资产,这就是做大分母的“玩法”。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9 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总额达 7.4 万亿,比 2008 年增长 3 倍。其中,中行新增 9019 亿元,位居各银行之首;农行新增贷款同比增幅近3 倍,达 8589亿元;工行人民币新增贷款为 8255 亿元,增幅为 19.3%;建行 2009 年上半年新增贷款 7085 亿元,当年新增 19.77%。这种不断做大分母以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方法掩

4、盖了实际的信贷质量问题。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 危机将集中爆发, 后果非常严重。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断扩张信贷资产规模来不一定是好事,如何在一定信贷规模条件下保持良好的信贷质量, 也就是做强非常关键。 显然,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是醉心于以做大分母来掩盖不良贷款上升的问题。(二)管理科学与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问题管理科学是什么?它是一种假设,不同的假设下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与方法,需要不同的逻辑。 比如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建立在房价会不断上升、利率会不断下降或者保持不变的错误假设的前提下。管理科学要求我们, 不同环境必须采取不同管理模式,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战略。当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基本处

5、于定性分析阶段,风险管理的定量化、 精细化管理尚有待提高。 和国际同业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认真研究国际同业的先进经验,学习和借鉴国际同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如信用风险的限额管理和信贷组合管理,市场风险的缺口分析、久期分析、VAR 在险价值分析及压力测试,操作风险的控制评估 (RACA )管理等,以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但是学习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必须根据条件假设, 特别是环境假设加以科学合理利用,否则会就变成“东施效颦”。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风险识别环节引进了西方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如表1

6、所示:表 1:企业信用评级指标及权重表 1 所示的评估体系是根据西方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我们归纳出其特点是:一是定量指标是财务指标, 根据客户提供的近几年财务数据制定。主要由偿还能力、财务效益、资金营运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指标构成,占比70% 。二是定性指标是客户调查指标。 主要从市场竞争力、 信誉状况、发展前景、 管理水平等方面加以分析考察,占整个信用风险评估权重的30% 。但现实情况是, 西方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关键在于所处环境不同。一是制度环境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有成熟的信用、会计和审计制度,这些制度可以约束企业的行为,而中国企业利用制度空隙打擦边球,假报表和逃避债务等机会

7、主义行为不在少数。二是市场成熟度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会计和审计环境, 有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 而我国没有。 三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 大多数企业是发散股权型公司治理结构,而在我国,无论是家族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大多数是垄断股权型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不规范加上企业管理的不规范,导致企业定性调查难度加大。 四是市场主体不一样。国外企业的发展大多数处于成熟期,而国内的企业大多数处于创业向发展转型期。不同的环境假设注定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权重指标和比例需要不同。比如财务指标,西方商业银行的评估权重为70% ,是建立在国外发达的信用和会计系统假设前提下的, 对中国则暂

8、时还不适用。 因此,也不能完全盲目照搬西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三)管理的本质与救火问题风险管理包括了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预应, 提前发现问题并做出应对策略。而事后控制就是救火式反应。以信贷为例, 当客户提出信贷申请时, 信贷部经理首先会调查客户,收集客户资料进行初步审查。信贷经理认可后,收集的资料会送到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经过风险评估后, 相关资料又返还给信贷部, 由信贷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在这个过程中,信贷经理对整个风险的评估能力和专业性就非常关键,而目前商业银行往往对定性分析和信用风险评估等信贷风险管理事前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能力。二、商业银行风险管

9、理转型(一)从事后反应式控制到事前预防性控制转型商业银行要改变救火式风险管理模式,从事后反应式风险控制向事前预防式风险管理模式转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我们对企业的认识, 包括整个信贷资产的投放, 都需要有动态思维, 这种动态思维表现在对企业本身、 企业产品、所在行业及企业管理者等生命周期的动态掌控。企业的产品或者行业发展有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不同的时期体现不同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特点,需要持续追踪。 同样,对于企业和企业管理者来说,也存在类似的生命周期演变。 而商业银行需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企业去调查了解这些动态变化, 以提前发现或者预防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

10、要建立多层次的风险预警体系和动态风险控制体系,既要关注整个宏观经济的变化,又要了解行业经济的波动; 既要审慎对待地区风险, 又要防范客户自身和授信产品存在的风险,必须实现五个层次的预警: 宏观经济走势、 行业风险指数、 品种风险指数、地区风险指数和客户风险指数的预警。2、从科学管理到综合经验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经历了从专家判断法到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发展过程。而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 需要根据自身环境假设,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其中一点就是对信用评级模型工具进行改进,改变指标权重, 同时对关键指标的设置采取更系统科学的方法。根据企业绩效函数, 我们知道, 企业的绩效是由战略管理、

11、 运营管理和公司治理等三个主要变量决定的,笔者认为, 可以在企业定性分析方面设置这三个方向性指标(如表2所示)。表 2:风险评估指标体改进表笔者认为,在我国企业数据尚不能完全杜绝注水或造假的当下,商业银行在风险识别手段上要从财务因素分析为主向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并重转变,综合运用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控两种手段,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提高风险管理的整体效能。3、建立银行内部高质量的数据库。需要指出的是,建立包括全行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的数据库以及建立前台与后台系统也是商业银行能力转型的出路。比如,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对风险管理的要求, 不只体现在模型方面, 对数据也有很高的要求。 如内部

12、评级法高级法对数据的要求既体现在广度上,包括了市场信息、 产品、抵押品种、 违约情况、损失等数据的需求, 也体现在深度上, 如对 7 年损失数据的历史数据的需求,市场风险内部模型对市场风险因子和交易历史数据的需求,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模型对包括实物损失在内的分类详细记录的各种损失数据的需求。数据是风险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没有数据基础, 就不可能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而目前许多银行业内部数据库的建立还比较困难。在数据积累的同时,还必须要保障所积累数据的质量,以实现风险准确计量, 达到真实评估和管理风险的目的。对于国内银行来说,该项工作的挑战是巨大的。(二)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型当前,随着

13、宏观调控的深入, 国家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两个关系,着力于“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今后一段时期,这“两个关系”和“三个着力点” 将给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要求商业银行用“望远镜” 分析经营形势, 找准业务发展的节奏, 积极实施信贷组合管理,从行业、地区、产品、客户、币别、期限等维度优化信贷投放的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效益。要改变传统的拼命做分母的思维。实现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型,从做大向做强转型。 具体来说: 一是做减法。 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退出行业信贷实施限额控制,提高信贷准入门槛。 二是做加法。 一方面可以从行业细分市场或者从中小企业找优质客户, 另外一方面可以根据十二五规划的方针政策,寻找进入战略新兴产业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