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158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第三次测试语文 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哈三中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三次测试语文答案1.B(强加因果关系, “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 ,以衣为首”的原因不是“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2.A(张冠李戴,提出“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赵武灵王而是魏孝文帝,并且原文并未提到已“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3.C( “只有 , 才, ”表达条件关系绝对化了。)4.C( “咸谓老庄其言虚诞”后面要断开,否则会有话未说完之感;“庄生申性本之旨”处要断开,使句子与前句“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对照,同时也使“若斯者”句避免了因“旨”而缩小“斯”

2、的指代范围的问题。)5.D(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 )6.B(原因有误。 高丽王不敢谋害他是顾及强大的北魏政权而不是程骏个人的凛然正气,其凛然正气也并未在原文程骏遇到危难时的叙述中体现;而程骏能够回到北魏的因素是高丽王对北魏的惧怕及献文帝驾崩。)7. (1)我虽然才能不如姜太公,陛下您的尊贵却超过周文王。希望上天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会像吕望编写太公兵法 那样竭力取得辅助君王兴邦的功效。(“虽”“谢”“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 分;译出大意给2 分。)(2)程骏到了平壤城,高琏(高丽王)谎称女儿死去。程骏与高琏(高丽王)反复交涉了一年,用做人的正道责问高琏。

3、(“谬言”“经年”“义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 分。)8. “折”与“断” 。 (1 分)冬季江风萦回,无情地摧折着枯长的野草。由于寒冷,江面上结成了薄薄的冰块,阻断了细细的流水。(2 分)这两个字使画面具有动感,又营造了凄清荒寒的氛围。 (2 分)9. 全诗通篇写景,开头两句描写了月夜泊船的大环境:三江静寂,云雾散尽。充满了开阔苍凉之感。中间四句描写水道被淤泥阻塞,江上细流也被薄冰阻断,所以舟楫不通。岸上江风强劲,衰草连天。凸显了凄清荒寒的氛围。最后两句描写远处岸上古老的村落空列着几棵枯树,戍楼空荡荡的,早已无人居住。进一步渲染了残破荒凉的景象。(4分)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4、,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达了诗人旅途之中的孤单凄苦之情,又蕴含了深长的亡国之思。(2分)10. ( 1)唯见江心秋月白(2)报君黄金台上意(3)到乡翻似烂柯人( 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东风不与周郎便(6)忳郁邑余侘傺兮( 7)燕然未勒归无计(8)剑阁峥嵘而崔嵬11. ( 1)D E(E项 3 分, D项 2 分, B项 1 分。 A项叙述顺序应为插叙。C项理解偏差。B项原因解释片面。 )(2) 重视师生情谊 (尊师重道) 。 古建筑系的领导安排他为旧著补充平面图和剖面图,高三第三次测试语文 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他放下手中论文,高兴答应。 挚爱学术, 能刻苦钻研。 三个月, 风餐

5、露宿, 日以继夜。善解人意。因为先生在病中,他不想说出自己做的详细的考证笔记。淡薄名利。梁林将他的考察和论证所得,不露痕迹地添加在各章各节,书的署名仍是老师。(每点 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呼应申请博导一事,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梁林毫无悔意”这一点体现出了梁林淡薄名利的形象特征,深化了主题。效果上:结尾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空间,引人深思,增强感染力。(每点 2 分。 )(4)为人:作为老师的尚成,反对梁林为自己的旧著去考察,怕耽误他撰写论文;他还告诫梁林不要把这次的考察成果写进旧著,而要梁林另出专著,来年好申报博导。做学问:他面对旧著,当着学生的面,坦陈不足,

6、正告不必为尊者讳。意义:作者赞美了这种温馨醇厚、重情重义、认真负责的师道情怀;也赞美了就像小说中的尚成先生一样的一批批纯粹而坚贞的学人:他们为人真诚,对弟子慈爱;他们做学问时认真钻研,实事求是。他们自觉而忠实地肩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为人和做学问每点各2 分,意义两个层次,每层次2 分。 )12. ( 1)D E(D项 2 分, E项 3 分, A项 1 分。 A 项中“已经”一词不准确,原文信息是说“脱贫”出现的频率在增加。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C项关于强力动员正当其时的表述是某些专家的评论。)(2)超常规动员:从“扶贫”到“脱贫”。超常规问责:立下军令状。超常规投入:除财政投入外,金融资

7、金也将成为助力扶贫的一大亮点。超常规退出:贫困县摘帽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超常规激励:靠辛勤劳动打赢脱贫攻坚战。(每点 1 分,其中第 3 点包含两个要点,每点一分。每点不需要说出前面的分类。)(3)材料一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本次国家扶贫会议透露出哪些“超常规的举措”,从领导、专家的指示、分析出发,归纳总结了本次国家扶贫会议的新亮点。材料二主要针对的问题是要在扶贫工作中提高群众的“参与感”,从少数群众和一些基层干部暴露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群众“参与感”不强的原因。(两个材料,6 个要点,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4)一方面的原因是扶贫工作要求高,脱贫时间紧,扶贫任务重,背水一战之际不得不采取立“军令

8、状”的非常手段来强力督促任务倒逼。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各级干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的自我要求。(两方面的原因各2 分,共 4 分)我赞同这一形式。我认为“军令状”的提出体现了扶贫任务的紧迫性和严肃性,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完成任务的决心和责任感,又是对广大干部的督促与激励,同时对鼓舞民心有促进作用。 (赞同与否1 分,分析3 分,言之成理即可。 )或者:我不赞同这一形式。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不能盲目追求急功近利,“军令状”的提出有可能使得工作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使得扶贫工作的完成难以确保质量。同时也会给相关干部过大的压力。(赞同与否1 分,分析3 分,言之成理即可。 )13.B(A项, “长此

9、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假设语境下,应用“久而久之”;B项,高三第三次测试语文 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可以过分指责;C项, “虚左以待” ,空着尊位恭候别人,与前文业务员的岗位性质不相符;D项, “拍案而起” 形容愤怒至极。 )14.D(A项,重复赘余,去掉“到”, “22 栋民宅和厂房”歧义;B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形成原因”或“在 , 的情况下产生的”;C项,语序不当,应为“接纳和融合”。 )15.C( “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说明了后文的大体顺序,先儒家,后道家。较小的论述层次则先说各家相关的观点主张,再说提倡的音乐形式。其中,对补充

10、说明了古琴与其提倡内容相应的作用或实质)16. 【答案示例】名字:李若水原句:“上善若水” ( 道德经 ) 内涵: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名字:钱谦益原句: “满招损,谦受/ 得益” (尚书 ) 内涵:谦虚(让)内敛,不自满。名字:楚图南原句: “而后乃今将图南/ 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 庄子 逍遥游)内涵:目标远大,不断向上/ 进取。名字:任贤齐原句: “见贤思齐焉”( 论语 ) 内涵:修身养德,提升自我。(原句 1 分,内容必须准确,否则不给分;内涵1 分,大意正确即可;两个名字共计 4 分)17. 【答案示例】串联词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让项羽于觥筹交错、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上,错失了良机

11、,放走了对手;也让马谡置信任重托于度外,丢掉了重地,失去了性命。串联词马谡任守街亭,却骄傲轻敌、自以为是,作为失败者,只会成为令人耻笑的反面典型;同样是“守”,苏武却在北海凛然不屈、忠贞爱国,作为胜利者,永远被载入耀眼的史册中。(串联词内容1 分,修辞1 分,有过渡点1 分,整体表达2 分)18. 略。【参考译文】程骏,字驎驹,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穷,守丧时凭借孝顺著称。以师礼对待刘延明,性格机敏, 酷好学习, 昼夜苦读, 没有倦意。 刘延明对学生说:“举出一件事就能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程骏仅次于这样啊。”程骏对刘延明说:“现今提倡名教的读书人,都说老庄的话虚无怪诞,不切合实际,不可以用来治

12、理国家。我认为不是这个样子。老子著抱一的学说,庄生申述性本的宗旨。如果都能做到这样,世道可以说就十分顺达了。”刘延明说:“你还年幼,说话就这样老成,真好啊!”从此,他的声誉远播。皇兴年间,任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报程骏是一个史才,朝廷把程骏留在了都城平城。献文帝屡次邀请程骏并与程骏讨论易经、道德经的含义,对群臣们说:“我与程骏谈论,思想十分舒畅。”献文帝问程骏的年龄,他回答说:“六十一岁。”献文帝说:“昔日姜太公年纪高迈而遇到周文王,你今日遇到我,难道不是太早高三第三次测试语文 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了吗?”程骏答道:“我虽然才能不如姜太公,陛下您的尊贵却超过周文王。希望上天再给我几年的时

13、间,我一定会像吕望编写太公兵法那样竭力取得辅助君王兴邦的功效。”延兴末年,高丽王高琏请求将女儿送到北魏皇宫给献文帝做妃子,孝文帝授予程骏散骑常侍的职位,赐给安丰男的爵位,持节到高丽国迎接高琏的女儿。程骏到了平壤城,高琏谎称女儿死去。程骏与高琏反复交涉了一年,用做人的正道责问高琏。高琏(高丽王)忍不住自己的怨恨,就断绝了程骏及随行人员的酒饭,想逼迫和羞辱他们,但由于惧怕北魏而不敢加害他们。恰巧献文帝驾崩,程骏才回来。当初,朝廷将神主迁到太庙,庙中的执事官都依照旧例赐给爵位。群臣都认为现在应该依照旧例,程骏却认为不可以,上表说:“汉高祖作出规定,不建立大功,就不分土封侯。没有见过参与料理宗庙事务, 却能得到疆土的赏赐的。”奏报朝廷, 同意了他的意见。文明太后对群臣们说:“议论事情, 本来就应当正直而又依照古代的典章制度,怎么可以依循暂时的旧例呢?”朝廷下诏说:“程骏做官一直清廉谨慎,议论事情常常恰当(切合朝廷的意见)。家里没来拥有财货的宾客,室中却有道德高尚的主人。可赐给六百匹帛,以表彰他节俭清正的美德。”程骏得到这些东西,全部分给了亲朋旧友。程骏性格正直,不在荣耀、显耀方面与世人比较。太和九年正月病重,遗言里教导后人说:“我崇尚节俭,怎么能死了之后厚葬呢?我死了,入殓时可以穿上平时的衣服,随葬的明器遵从古制。”死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很为他伤感痛惜。追赠程骏为曲安侯,谥号为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