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为一家(成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09796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同为一家(成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和同为一家(成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和同为一家(成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和同为一家(成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和同为一家(成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同为一家(成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同为一家(成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和同为一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并能够简述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2 、引导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识读“唐初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学会通过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2 、收集整理唐朝民族交往的传说故事,掌握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 能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重点分析】

2、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体会民族交往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难点分析】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较难掌握;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 个少数民族,其中有藏族、 维吾尔族、满族、彝族和白族,那么大家知道他们在隋唐时期叫什么吗?和当时的唐朝又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和同为一家。讲授新课:师:现在请同学们用3 分钟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结合课本25 页的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思考老师问题: 在唐朝

3、时候的边疆都分布着哪些少数民族,再回想我们现在的中国地图,它们都分布在今天的哪些地方呢?(3 分钟后)生:观察地图, 并说出唐朝后期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吐蕃、 回纥、 靺鞨、南诏。(回想中国地图,回答大概方位)师:是的, 同学们对地理知识了解很透彻哦。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和这些民族的关系吧。请同学们翻到到课本22 页,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那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唐太宗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各族为什么要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1 分钟)生: (略)师(总结):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

4、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以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天可汗”。师: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着960多万公里的领土,其中包括了许多世界之最,那么大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位于哪里的吗?生:知道,在西藏。师:是的,那大家知道西藏的世居民族是哪个吗?它在唐朝时又叫什么?生:藏族,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在 7世纪初的时候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并且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这里老师还有一则吐蕃使臣求亲的小故事。 松赞干布很

5、仰慕中原的文化,于是就派遣使臣禄东赞前往唐朝求亲,当时还有好几个西方小国也向唐太宗请求赐婚,于是唐太宗就出了几道题来考验他们,禄东赞凭借着着他的聪明才智一一破解,终于赢得了唐太宗的赏识,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当然如果同学们对他们的故事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外自己找寻资料去了解。好了, 听完故事让我们继续学习文成公主入藏产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的呢?生: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师:对,这位同学看课本看得很认真,值得同学们学习,那同学们找到课本的这句话画出来,这是重点哦。接下来我们看到课本23 页的动脑筋,想想藏族人民生

6、活和吐蕃人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给同学们1 分钟时间,可以前后、同桌间相互讨论。生:(略)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总结:1)他们都生活在青藏高原;2)他们都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3)他们的冶铸业和纺织业水平都很高;4)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能歌善舞。师:我们前面也说到松赞干布是位杰出的赞普,那么他还有哪些功绩呢,比如说他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做了什么,有什么作业等等。 请同学们用2 分钟时间结合课本独自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生: (略)。师:他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统一了吐蕃各部, 为迎娶文成公主特意建成布达拉宫,同学们要做好笔记哦。他在位的时候,创制了吐蕃文字,即今天的

7、藏文。制定官制、兵制和法律,在青藏高原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奴隶制政权。师:了解完松赞干布之后,我们接着来学习从中原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自幼熟读诗书,她在出嫁吐蕃的时候就带去了许多先进书籍和大批手工工匠,为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密切了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间的友好关系。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本23 到 24 页的小字部分内容分小组来讨论:如果同学们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能帮她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生: (讨论后各自回答)师:嗯,那老师做总结: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 历法、绘画等 ) ;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 ( 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

8、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 );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那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前文,试着对文成公主做出简要评价(提示同学从路途、意义两方面内容回答)。生: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给吐蕃人民带去巨大变化和进步,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 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人民很尊敬她,感激她,为此专门建造了大昭寺,并雕刻塑像纪念她,以至今天人们依然不忘对她的奉拜。 师: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不错哟。除了文成公主之外,唐朝还有一位公主远嫁吐蕃,她是谁呢?有哪位同学可以帮老师回答一下的。生:金城公主。师:是的, 在8世纪初,唐中宗将金城

9、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进一步传播了中原文化,发展了唐蕃友谊。730年,尺带珠丹怀着感激的心情上书唐玄宗(时唐中宗已死),自称“外甥” ,称唐朝皇帝为“舅” ,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又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唐蕃“甥舅会盟碑” 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成为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师:好了,同学们了唐蕃间的关系之后,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又得到了哪些启发呢?(结合现在团结、平等、互助的民族政策)。生:各抒己见。师(小结):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唐朝的吐蕃关系是“和同为一家”。既密切的民族关系,巩固了唐朝政权,也促进了汉藏间的共同发展。而且在唐蕃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唐

10、王朝尤为重要,友好交往是民族间关系的主流。唐王朝的这种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师:到了唐朝后期, 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24页回纥的勃兴 ,思考回纥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兴起于哪里?唐玄宗后来册封了哪位可汗?生: (略)师:是的,回纥维吾尔族的先人。他们兴起于色楞格河一带,和突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突厥向西迁移以后,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 回纥人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看到突厥的兴衰,明白南下侵扰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不能长久。于是回纥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主动

11、与唐朝交往,是与唐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在8世纪中期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两国边境平静无事, 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在唐朝发生 “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助唐朝收复洛阳和长安。到8世纪晚期,回纥上书唐朝,请求改称“回鹘”,意思是像“鹰鹘”鸟那样轻捷勇猛,这反映了回纥民族尚武的精神。9世纪中期,回鹘内部发生严重的变乱,可汗和贵族之间进行了连续八九年的战争后政权逐渐瓦解。师:下面请阅读课本25-26 页的内容,考虑靺鞨人生活在哪里?其习俗有什么特点?生:靺鞨是生活在我国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他们骁勇强悍、能歌善舞。师:是的靺鞨是我国

12、古老的民族。他们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活,主要从事狩猎,也从事农耕,种植粟、麦等作物。为了抵御严冬,靺鞨人掘地为穴,上面架上覆土,相聚而居。其民风质朴,骁勇强悍,能歌善舞。首领世袭,父子相承。师:接着我们看一下粟末靺鞨的发展和建立政权的情况:靺鞨有许多部。唐初,居于黑龙江下游两岸的黑水(今黑龙江)部和生活在粟末水(今松花江)的粟末部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粟末部文化程度较高。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与唐通好。 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从此,大祚荣就专以渤海为国号。渤海受唐朝文化影响较深,经济文化发达,史称“海东盛国”。渤海政权自建立起,多次派

13、遣贵族子弟入长安学习。有的人在唐朝考中进士,有的学成回国在政府中任要职,这些留学生大力传播了中原文化。师:同学们听过温庭筠的诗篇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吗?生:没有。师:那老师给大家读一下其中一小段诗中说:“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渤海与唐的亲密关系。因此渤海政权的建立,对于东北地区的开发以及东北各族和汉族的融合,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师: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来自云南,大家知道云南都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吗?他们的祖先又是谁呢?他们的政权是怎样建立的?生:彝族、白族;六诏 师:是的;隋唐朝之际,在云南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在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即六个较大的部落

14、。 六诏当中包括有今天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其最南的一诏称南诏。在吐蕃威胁下,五诏常依附吐蕃,南诏归附唐朝。在唐朝支持下,皮罗阁统一了六诏,征服当地各部落,并西征吐蕃。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第二年,皮罗阁徙居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定为国都,各种制度也相继形成,正式建立了南诏政权。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南诏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南诏和唐关系密切有哪些表现?生: (略)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对,现在老师给大家做总大家记得做好笔记:南诏的统一,使洱海地区部落间长期的纷争结束了,有利于洱海地区各族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云南王成为唐朝在洱海地区统治的地方长官。通过这一措

15、施来管理西南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南诏和唐关系密切南诏立国165年,历代国王即位都受唐册封。为了发展南诏经济,南诏王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成都学习。 汉族工匠也大批进入南诏,他们带去了精湛的手工技术,促进了南诏丝织、冶铁和建筑业的发展。著名的大理千寻塔就是汉族工匠帮助建立的。它是汉族人民和西南各族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师:民族关系问题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今天我们学过的知识思考:你是如何认识唐朝的民族关系的?生:谈体会认识。师(课堂总结) :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密切的民族关系,巩固了唐朝政权,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6、吐蕃、回纥、靺鞨、南诏族的历史, 以及他们和唐朝的密切关系,说明了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在祖国各民族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唐王朝尤为重要,唐朝时候中央政权和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联系有了明显加强,友好交往是唐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唐王朝的这种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联系今天的民族团结政策)。课堂练习:1)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的关系2)回鹘衣装回鹘马,描述了唐朝长安少年的时尚装扮,请问回鹘是今天的哪个民族?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3)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A靺鞨B突厥C回纥D吐蕃师:最后我们看到课本27 页活动与探究中的看图分析:书前彩页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你能从这幅图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 ?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