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寒假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01233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溶液寒假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溶液寒假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溶液寒假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溶液寒假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溶液寒假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溶液寒假知识点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

2、,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 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 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

3、溶剂状态:达到饱和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 NaCl 或在 20时, 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4)溶解度曲线例:(1)t3时 A 的溶解度为80g (2)P 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3)N 点为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

4、加入 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 A、B、 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 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 A 溶解度是80g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80 0 t1t2t3N t S P A B C (7) t2 时 A、B、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 B 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 (8)除去 A 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 与 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

5、,气体溶解在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气体的性质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100% 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 100%(C S)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6、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某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种类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在初中阶段讨论的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种类一般是一种。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 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稳定性: 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

7、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首先要明确“ 一定温度下 ” 、“ 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 100 g 水中溶解31

8、.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 温度或增大溶剂 (水) 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 一定温度下 ” 和“ 一定量的溶剂 ” 。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7、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S 100+S 但是,由于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 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

9、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 低温度。 9、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 含 溶质的量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较少的是稀溶液。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 四个要素: 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100g溶剂。此处 100 g 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饱和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 g 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 剂里的溶解度。 单位: g严格地说应该是g/100g(溶剂)。 影响因素: 溶质

10、、溶剂的性质; 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 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 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1、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一定、 溶剂一定时, 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 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象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坐标 表示溶解度, 横坐标表示温度, 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溶 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的伸展方向) ,也能表 示某固态物质在

11、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应用: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 判断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和增加溶质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 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12、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 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影响因素:内因: 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 温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

12、而增大。 13、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 不饱和溶液。但在同一条件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例如, 20时,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31.6gKNO3,此时所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也是浓溶液,但 若将 30 g KNO3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 水中,所得溶液虽然是浓溶液,但仍为不饱和溶液。20时,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0.00024 gBaSO4,此时所得的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若取0.00020g BaSO4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

13、 g 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应该注意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 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例如: 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为

14、0.0013g。则该温度下碳酸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见,对于像碳酸钙这类难溶的物质而言,其饱和溶液很稀,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 但对 易溶的物质而言,即使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也可能会较浓,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可能会较大。 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 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如何解答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相比哪个更咸?” 这一问题呢?此时,氯化钠的水溶液最大质量分数不会超过多少?5、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

15、液质量为A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的稀溶液B g ,则 A g a%Bgb%(其中 BA m水)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a、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 Bg 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Bg (A g Bg) b%。b、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

16、数为a%,蒸发 Bg 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 Ag Bg) b。c、与浓溶液混合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 g b%( AgBg)c。6、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质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 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单位要统一。方法探讨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a、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原溶液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