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洋二十四上将之最终结局引子民元三年,削藩议起,撤各省都督,于京建将军府,并设诸将名号,或就所驻省份开府建牙,俾出则膺阃寄,入则总师屯,内外相重,呼吸一气,永废割裂之端惜袁公早殇,名器遂滥1 建威上将军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祖父佩公少年时曾与刘铭传贩私盐、因之结识,官至淮军统领爱其孙,随营伴读稍长,迭遭变故,祖,父,母皆丧,生计窘迫,绝意科举,投武幕,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以最优毕业,保送德国习军事,返,任威海随营教官,历日清甲午之役小站练兵,得荫昌保荐,出要职,军中誉为“北洋之虎”辛亥,率师南讨,暗有反正意,曾馈南帅黎氏以密函,中有:“杯酒话前尘,万马涛声天际涌登临怀故国,八公山色望中收” 之句 不数日, 果有逼宫之齐电出,共和遂成 民元后, 历陆军部长多要职袁公去, 摄大政, 出国务总理 及至丁巳复辟, 讨平之 谓之再造共和 此后谋南北统一,文倚安福国会,武编参边二军,声势日隆不意,曹,吴反,以清君侧,诛小徐为号,发兵来攻,一战而败其后虽曾东山再起,出执政一职,又为马二,俄狄所煽之暴民,匪党所诬,迫去职,明心迹抗战中,全大节,为国府迎于沪上,上亲执以弟子礼以病薨,年七十有一。
宿敌吴氏挽之曰:“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时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2镇安上将军张锡銮,字金波,浙江钱塘人父为四川驻防军官幼即在军中,习兵事,通战阵稍长,又取监生军中皆称其智谋胆略,学识兼备绰号“快马张”,任通化知县、锦州凤凰厅候补道曾历日清甲午之役,后以东督锡銮以事去职复任东边道兼安东开埠局总办任满,升署度支司辛亥,授命西征,定三晋民元后,因惧东督赵氏仍恋故朝,兼之张,冯二将与张有早年招抚之谊,故调赵入京出清史馆馆闲职,而授张以镇安上将军,节制东三省军务徐放湖北将军洪宪改元,封一等伯,列名将军府,兼参政院参政越年,主崩臣退,赋闲津门筑网师园,以风月自娱民十年,病卒3 定武上将军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投效广西军,累保至参将日韩衅启,随毅军防守奉天袁公练兵小站,充管带庚子,防剿拳乱,叙功擢副将,赏壮勇巴图鲁两宫回銮,随扈至京,谕留宿卫,日俄战后,调奉天,节制三省防军,赏黄马褂旋命总统江防各军,驻浦口,调江南提督武昌变起,与总督张人骏、将军铁良等筹战守,江浙军合攻江宁,粮援胥绝,乃退屯徐州人骏、铁良走上海命勋为摄两江总督,赏轻车都尉。
逊位诏下,并请优待皇室,保卫宫廷民元后,倡丁巳复辟,事败,避入荷兰使馆旋赴津居,卒,年七十,谥忠武老友绍英挽曰:“宿望重兼圻,峻节不随风会转;孤忠依故国,大星竟陨海天寒! ”4 宣武上将军冯国璋, 字华甫 直隶河间人 武备学堂毕业, 留堂任教习, 后投淮军聂士成幕府曾历甲午之役小站练兵,因此为人好滔滔不绝,群僚笑其为北洋之狗辛亥,率师南犯,挥北军猛攻武汉,火烧汉口,既下汉阳,封男爵欲攻武昌,因袁欲反正,于三小时内连发七通电报召回改任清廷禁卫军统领,察哈尔都统,反对南北议和时宗社党拟遣其回前敌, 接段军, 提控湖广 事不济 民元后, 出掌两江, 失忠义, 暗阻洪宪事段势起,明授总统职,暗施调虎离山计,失兵柄,徐去职,卒于北平,年六十其人言大号空,子孙亦有染,孙巩,出入于倡优之间,俨然伶人矣5 彰武,镇武上将军段芝贵,字香岩,安徽合肥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后留学日本返,任北洋新建陆军讲武堂教官 善逢迎, 由道员累迁至黑龙江署理巡抚后以袁故去职 辛亥,随袁复起,民元后, 出武卫军总司令,第一军军长, 授彰武上将军, 署理湖北军务 继与张锡銮对调2 授镇武上将军,节制奉天、吉林、黑龙江军务,兼奉天巡按使,上表劝进,洪宪成,封一等公。
其后与族弟结皖系,任段政府京畿警备总司令、陆军总长,皖人呼之小段直皖战起,临阵失机,大败去公职,隐年五十六,卒6 振武,隆武上将军龙济光, 云南蒙自人, 滇南世袭土司, 与陆荣廷有姻亲之谊投广西藩司张鸣岐麾下,张升两广总督,时广东水师提督李淮跋扈,不受张命,因之,龙得援引,官至广东提督,提三千济军入粤,以监水师辛亥,粤变,李降,张走,时局混沌,龙按兵百粤,初则静观其变,继则遥受北命,期年间,竟出广东巡按使,凛然封疆然党人多不忿,欲屠龙,奋战经年,龙终去职,年五十八,卒7 昭武上将军姜桂题,字翰卿,安徽毫州人少投行伍,僧格林沁卫队官出身后随左宗棠剿回民,以功加提督衔,隶毅军,授云南临元镇总兵甲午役,溃走金州,革职留营,观后效后应袁招入新建陆军,统左翼历屯泰安,青州、潍县以功加太子少保衔,赏穿黄马褂,加尚书衔,调直隶提督兼统武卫左军辛亥,奉袁命,以毅军换防京师,热河,山海关等各处旗兵,助袁登位民元后,授热河都统,陆军上将、昭武上将军其后久掌毅军,洪宪,丁巳皆参与其事,调和于各派之间,然事皆不顺暮年,出陆军检阅使闲职,年七十九,卒于京为人极护桑梓,凡亳州商贾无论良莠,即运烟土,但经热河亦庇护之。
8 德威上将军 王士珍,字聘卿,直隶正定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随袁创北洋军,任新军督操营务处帮办兼讲武堂总教习、工兵营统带与冯,段并称三杰其人不好张扬,人谓之神龙见首不见尾,故称之“北洋之龙”历任练兵处军学司止使,又兼第六镇统制、署理陆军部侍郎辛亥,袁氏起,充陆军大臣民元后,隐居,受袁邀复出,获陆军上将衔,任陆军总长袁崩,出段内阁参谋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兼任陆军总长其后以北洋元老的身分,多次居间调停直、皖、奉各系间的矛盾年六十九,卒一说其为暴卒,乃其女孙为张宗昌辱所致9 耀威上将军陆荣廷,原名陆阿宋,广西武鸣人家境赤贫,两2 岁丧父,五岁丧母,流落街头,以割马草为生后入三点会,纵横清越边界,专与法人为敌受招安,以功进广西边防督办,保送日本士官学校深造赐号“提勇巴图鲁”亡父母亦皆封为“建威将军”, “一品夫人”,然不思报效,却与革党相通,辛亥,反于西南继沈秉坤为广西都督,民元后,依违与孙袁之间,坐大于边陲,及至国民政府削藩,方失势,隐居沪上,年七十而卒10 熙威上将军 刘冠雄,字子英,又字资颖,福州人,父为箍桶匠,家贫如洗,投马尾船政学堂,习水师绩优,官送英国留学,习炮术返,供职海军,历甲午之役,战后任“海天”舰管带。
平步青云之际,却因舰只触礁获罪,幸袁援手,方得免,遂入袁幕民元后,出海军总长洪宪时,封二等公其后历多届内阁,曾为福建镇抚使,闽粤海疆防御使晚来隐居津门,年六十七,病卒11 虎威上将军曹锟,字仲珊,河北天津人早年以贩布为生,后入天津武备学堂随军入朝鲜,历甲午役,战后投袁世凯,升嫡系第三镇统制辛亥,军移驻京郊南苑,为袁禁卫民元后,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上书请求改变国体,授虎威上将军,洪宪初,再封一等伯护国讨袁军兴,率军入川弹压,与护国军战于叙泸间,屡有斩获及上崩,始退,调直隶督军丁巳复辟,任西路讨逆军总司令,破之段继位,互不容,时方南下汉口,率部入岳州、占长沙、取衡阳遂与南军通,主七省同盟,讨段,讨奉,皆胜,控以贿选手段为总统二次直奉战起,马二倒戈,被软禁后获释,于洛阳与吴会,相顾涕泠晚年寓居天津,日军入,许伪职,不受年七十六,卒国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12 英威上将军李纯,字秀山直隶天津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历任北洋军政司,督练公所教练处提调,陆军第一镇骑兵营管带、 标统, 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等职辛亥, 所部改编为混成协,随冯国璋南下同革命军作战,3 旋任第六镇统制民元后,随冯南下,任江西都督及冯为段所挟,邀往京师,特调其为江苏督军,驻节金陵。
时与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并称为直系之“长江三督“任上治工商主实业,恤民生然突以四十六岁壮年,暴卒而亡官档谓其:因忧国忧民而自戕巷议其妾与马弁私通,被李发现后,马弁将李纯击毙,莫衷一是13 孚威上将军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传其母有娠时,其父梦前明戚继光,故以佩玉名之六岁丧父,失教诲,少无赖,染烟瘾,兼以揽讼词,圤卦词为生后因事亡走他乡投武卫军,为戈什哈庚子军溃, ,复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习测绘科业成,入北洋第三镇辛亥,擢炮兵管带,移驻长辛店翌年,袁以汤乡铭督湘,命曹部驻岳州互为犄角汤慕其才,延揽之,为曹所觉,与人云:“与若为他人用,不若吾自用之”遂连拔数级,出第六旅旅长至是,赞襄军务,无役不予,战必胜,攻必克及至,连败皖,奉二师,天下震怖时方寿于洛阳,有联谓之:“ 牧野鹰扬,百岁勋业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眼见江山唾手,不意冯二阵前倒戈,功亏一篑其后游历川,辽以诗酒自娱晚来,居北平,东师入,拟请出山,辞不受事闻,上亲临致祭,联曰:“三呼渡河,宗泽壯心原未已一歌见志,文山正气自常存” 14 壮威,襄武上将军 王占元字子春,山东馆陶人初读私塾,稍长投身卒伍,选送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毕业。
历任淮军哨官,新建陆军工程营队官,第七营管带,累升至新军第三协协统辛亥,任北洋第二镇统制民元后,继任第二师长率部调湖北,晋壮威上将军,授襄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袁崩,任湖北督军,兼省长,两湖巡阅使因湖北境内多兵变,加之湘鄂战起,鄂军败北,为吴子玉联合湘军驱逐匿居天津办实业,置房产,兴教育年六十九,病卒,归葬馆陶15 益威上将军田中玉,字蕴山,直隶抚宁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曾任北洋第一镇炮队第一标统带、兖州镇总兵等职光绪三十四年,出东三省督练分所总参议民元后,历任代理山东民政长、曹州镇总兵、兖州镇守使、陆军第五师师长多职调京任陆军部次长,转年任察哈尔都统袁崩,归鲁,任山东督军,兼省省长后去职,于天津寓居置房产,办恒源祥纱厂年七十三,卒16 靖武上将军王怀庆,字懋宣,河北宁晋县人,幼即失怙,家道中落,年十八即投军庚子,王为直隶提督聂士成部下中军,兼带马步卫队聂士成战死八里台王于枪林弹雨中,负聂尸回营棺殓,并亲送灵柩至聂原籍安徽合肥安葬由是聂家感激,而当道者嘉许之,誉之为忠义其后,聂母专函介绍王投袁麾下,充任陆军第二镇马二标标统 ,历多职辛亥,于直隶省通永镇总兵任上为部下所挟,拟从革命伪应之,与诸将试马于校场,乘不备,驰去。
复引兵还,平之党人因之衔之,屡谋刺,皆不成民元后,调为多伦镇守使,屡征蒙古,多有胜绩返,为北京步军统领兼热河都统,热、察、绥巡阅使掌控京畿防务几十数年晚隐于天津,寻卒兹奇人必有奇病,因其肠病累年,因之军中号其“马桶将军”17 匡武上将军王承斌,字孝伯,奉天兴城人少家贫,投行伍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业成,隶北洋新军民元后,供职于直隶陆军第一混成旅,后所部改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属曹吴麾下首次直奉之役,直胜,本拟长驱出关,王以己亦奉省人故,力主和议和议遂成因职权事,与吴渐不睦,二次直奉大战,变反于内功成本拟受封,不意张来,旋解职子家禧,善丹青,以作插画显18 宁武上将军齐燮元,字抚万,直隶宁河人秀才出身,后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业成,隶北洋新军民元后,率部历多战,少有胜绩,然却旅长累迁至陆军第六师师长,江苏督军北伐后,失权柄转投东朝,抗战中,出华北绥靖军总司令及日降,被捕,戮于金陵雨花台19 炳武上将军萧耀南,名衍珊,字衡山,湖北黄冈人相传为南朝萧帝后,祖籍浙江兰陵,故又号萧兰陵少家贫,中秀才,教馆为生徐考入湖北将弁学堂,入北京陆军预备大学,业成,调清府中央练兵处任职供职北4 洋,与曹,吴相识并结为知交。
民元后,长佐军幕,以功进第三师混成旅旅长,随军南下,纵横湖湘,多有功晋湖北督军任上内举贤才,外按境边,一时间楚地蔚然成冠盖云集之地及至吴败,往投之,念故主,遂以权柄付之越两月,突病卒,世皆疑之,一说其妾唤赵英者,湖北人,美艳无双,人称“湘楚一绝”,实为赤党谍报人员未为可知20 恪威上将军孙传芳,字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