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五

上传人:shuim****xiang 文档编号:39496538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公教育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2015 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学复习提纲十五复习提纲十五【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 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二)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1.课程评价的目的 (1)改进课程;(2)改进教学。 2.课程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2)修正功能;(3)决策功能。 (三)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 2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 足而提出的

2、,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评价原理可概括 为七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介绍每一个目标;(3)确定 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 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泰勒在这一评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编制的实践,提出了更引人注目的“课程原理”。 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 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该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即主

3、张把评价的 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 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宜作为评价的准则。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CIPP 是由背景评价(baekgroand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t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e valuation)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该 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步,背景评价。第二步,输入评价。第三步,过程评价。第四步,成果评价。 (四)课程评价的过程 绝大

4、多数课程评价模式在评价过程中都涉及或需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和把握一些基本步骤。1.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评价概念是否合适。第二,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第三,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 是否合适。 2.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组织材料。 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 (五)课程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2)调查与访谈;(3)纸笔测试;(4)表现评估。 补充: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公教育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

5、)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通过调整课程结构、精简课程门类和调整课时,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 和精力,为学生扩展知识面、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提供机会,以保证学生基础素质的全面落 实。 (2)强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提倡课程结构和类型的多样性,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与整合,重视课程的均 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4)谈论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着眼于促进 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5)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国家

6、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1)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2)注重课程结构的综合性;(3)加强课程的可选择性。 3.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评价 (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指在促选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三)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3)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四)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五)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同步练习】 1、_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 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

7、进课程的决策。 答案:课程评价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_,_,_。 答案:目标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3、_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目标评价模式 4、_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答案: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5、CIPP 评价模式包括_,_,_,_。 答案: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6、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答案:(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2)搜集信息; (3)组织材料; (4)分析资料; (5)报告结果。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关链接:2014 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题库 相关推荐:2015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命中真题汇总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