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兵问题生成的处理方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6311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彦兵问题生成的处理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刘彦兵问题生成的处理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刘彦兵问题生成的处理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刘彦兵问题生成的处理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彦兵问题生成的处理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彦兵问题生成的处理方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生成这般处理听商的变化规律随笔伊金霍洛旗第四小学刘彦兵一节课的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学的过程是为目标而服务的,教学中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的,预设是生成的导向,生成是预设的产物, 对课堂中的生成谁都无法想象,所以问题生成的处理方法很重要,要看教师的素质、能力和经验,处理的不好就功亏一篑,处理好事半功倍。问题生成大部分在优生和有困难的学生之间频发,优生爱动脑,想问题的方式不同,他会浮想联翩,完整而有概括力。有困难的学生他想的少,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善于总结。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也会各不相同,多数教师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看看同学们能否认可,起不到表扬和鼓励的效果,学生在内心深处没有什么无形

2、的反应,老师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表现,一反常态。听吴正宪老师的一节商不变的规律,她对问题的处理,那真是生有反应, 师有表现。 所有听课的老师从内心击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个掌声表明了“什么”。吴老师六十多岁的人,在课堂上满脸笑容, 四十分钟他都在笑啊。 加之学生的思维碰击出火花时她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同学们是热情奔放,激情四溢,没有丝毫的压抑感,好轻松,好愉快啊!教学过程中学生说出了一些规律时,吴老师问:“你们现在对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感觉”?这时只有几个学生举手,所有的听课老师都茫然了, 学生还不清楚吗?这怎么办呢,时间不多了。吴老师并不惊慌,仍是面带笑容指着黑板上的例子说:“给它乘10,给它乘 1

3、0 商不变,给它乘2,给它乘 2 商不变,看看我们刚才说过的这些例子,你们再想一想。学生想了一会儿,吴老师问: “这回对商不变的规律有感觉了吗” ?有大部分的同学举起了手,这时吴老师马上走到同学中间说:“你们每人写两个商不变的式子,不能用黑板上的例子。有问题的同学来我这里处理,没问题的自己写”。有几个同学来到她身边,他给耐心的讲解后回去了。他又看了几个没有问题的同学让他们下去看其他同学做的怎么样。学生汇报了他们的成果。完成很好,有一个写的是123=4,32 8=4, 学生当时说了他的想法,给 12 加 10, 给 3 加 5,商不变,老师写下他的算式, 评价了其它同学的题后评价这道题。你的这道

4、题是商不变,但它只有这么一种情况,不能成为规律,你看了同学们刚才说的式子,现在明白了吗?明白了。很好!吴老师当时并没有给他解释他写的算式,而是让他看, 听别人的成果后再给他分析, 此时的他已经知道了。 让学生把他的成果和别人的成果比较, 思维进行碰撞, 让他想到错在哪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既不伤孩子的自尊,又让明白了道理。 而不是我们常用的方式,我们讲的是乘几你怎么是加几,而加的数还不一样。这将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挫伤他的自尊心。接着吴老师让他们把发现的商不变的规律写出来,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选了四个孩子写的放到展台上,一号学生写的: 我发现商不变。二号学生:我发现这样的太多了,一辈子也写不完

5、。三号学生:他们都是乘10,就是你乘 10,我乘 10。四号学生:我发现被乘数乘几,除数乘几,商不变。吴老师把他们领上台分成三组,一二号为一组,三号一组,四号一组,让所有同学看过后不准说话。问一组同学,一号你认为谁写的好?三四号写的好。问二号, 你认为谁写的好?四号。那你们说为什么呀?因为他俩写的全面,四号写的更完整。吴老师又分析了这几个学生写的。一二号写的也不错, 他们发现了一种表面现象,三号写的范围小了些,四号写的就很全面,就像一顶大帽子给所有人都盖上,三号是小帽子只能给部分人盖上,你们清楚了吗?以后知道怎么写了吗?学生高高兴兴的下去了。一二号学生, 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只发现表面现象,没

6、往深处想。老师没有反对、指责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得出结论, 从心里知道我以后应该怎么做。有一种收获的感觉,特别高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艺术,这就是能力,是教师的素质。吴老师针对学生的质疑并没有亲自解释,而是引起同学之间的争论,让同学自己发现,探讨,自己来解决疑问,在这种不断的提问、解答过程中,更加深了对商不变性质的进一步理解,更增加了学生之间高水平思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大家学习探讨的天地,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孩子们是愉快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模仿,可教师的基本功是模仿不了的。从吴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知道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对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 合理的处理问题的生成。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课堂,知道学生想学什么,教给他们怎么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命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