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9496307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 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 2-5 岁,男多于女。2.儿童出于好奇,模仿成人或同伴的口吃现象所致。3.发育性口齿不流利。值得注意的是,2-5 岁的儿童是语言和心理发展十分迅速的阶段,词汇也渐丰富,但言语功能尚未熟练,不善于选择词汇,说话时常有迟疑,不流畅的现象,一般到上小学前,就可口齿流利了。这种现象称为“发育性口齿不流利”,不属于“口齿”。如果大人对幼儿的“发育性口吃不流利”,流露出担心、不安的心情,并时时提醒“别结巴”,或强迫幼儿“把话再说一遍”。幼儿在开口之前,心理先紧张了,就更张口结舌,可能真发展成“口齿”了。(3)预

2、防和矫治:应从解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入手。避免因说话不流畅遭到周围人的嘲笑、模仿以及家长、教师的指责或过分矫治。大人不要当众议论其病态,或强迫他们把话说流畅,不许急巴。需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加重心理障碍。应安慰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克服。大人要用平静、从容、缓慢、轻柔的语调和他们说话,来感染他们说话时不着急,呼吸平稳,全身放松,特别是不再去注意自己是否有结巴了。可以多练习郎诵和唱歌。多种行为模式(1)症状:表现为儿童在不同的环境当中采取不同甚至相反的行为方式,而且较为稳定。如在幼儿园里的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一旦回到家里,马上就会变得非常任性,一切都得听他的,还富于攻击性。这并不是儿童适应性强、灵活善

3、变的表现,恰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行为问题,因为他有可能为儿童成年以后出现“双重人格”、导致精神分裂埋下隐患。(2)原因:家园教育的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加之儿童的年龄小、知识少、缺乏判断,但模仿力强,都是造成这种行为摸式的主要原因。(3)预防和矫治: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都要积极、主动地与对方联系,及时沟通育儿的做法和经验,力求做到统一要求、目标一致。家长要树立榜样,增加儿童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攻击性行为(1) 症状:这类行为在儿童身上并不少见。当儿童遭受挫折时,常会显得焦燥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

4、式,与别人争斗。(2) 原因: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别人的攻击行为模式而学来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后果而得以维持,就是说“模仿”和“强化”是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机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对于挫折的发应,常常是由于儿童想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受阻而引起的,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3) 预防和矫治:成人要以身作则,不可采用武力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尤其不能在儿童情绪激动时强迫他接受教育,以暴制暴,而应转移他的注意力,当他情绪平静下来时,耐心加以引导;多给儿童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感;组织儿童参加多项活动,如打球、下棋、绘画和音乐等活动,

5、陶冶性情;对儿童自控能力的提高,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说谎(1) 症状:这是指儿童编瞎话骗人,把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出现说和事实完全不相符合的情况。(2) 原因:原因比较复杂,成人应根据儿童说谎的情景和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具体的分析。一般来说,可有以下几种情况:1.无意说谎:儿童由于思维、记忆、想象和判断等方面出现错误,说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谎言”,如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了,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做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这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产生的,属于无意说谎。2.有意说谎:儿童为了某种目的的说谎。如希望得到表扬、奖励,或逃避责备、惩罚等故意编造谎言。(3) 预

6、防和矫治:说谎是一种不被社会所接纳的行为,且容易演变成习惯,应该引起成人的重视。对儿童不同原因的说谎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儿童的无意说谎,成人不必紧张,也不可过度的指责儿童。一方面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需求。对儿童的有意说谎,成人也要主要区别其缘由,不要错怪了儿童善意的谎言,不仅要让儿童明白说谎的后果,还要创造宽容的气氛,允许儿童犯错误,鼓励儿童说实话。成人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儿童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儿童出现这些比较典型的行为偏差,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这些偏差的形成有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动态,所以父母和教师要通过全面的观察、分析,找到关键原因所在,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及时疏导,逐步矫治,一免给儿童的身心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必要时应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