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6072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5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鸦片战争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鸦片战争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鸦片战争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鸦片战争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鸦片战争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鸦片战争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鸦片战争整理(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鸦片战争 (1840 年1842 年) 1、背景:中国西方 (英国 ) 清政府面临严重社会问题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势头政治:落后的封建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保守、落后、自给自足)(开放、先进、无法满足市场) 2、结果:英胜中败3、战败的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抵挡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4、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从国家主权来说。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是

2、一种倒退。半封建, 是从社会形态来说。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客观上是一种进步)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半殖半封社会,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包括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之间矛盾中国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变化: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思想领域发生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新思潮实质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年1860 年)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2、重大事件: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俄国占北方150 万平方公里3、影响:政治上: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上: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践上: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

4、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南京条约 (1842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注意:不是整个香港)(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 2100 万银元 (加重人民负担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有利于英国商品倾销和掠夺中国原料)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方商定,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即以商品输出为主,掠夺中国原料) 天津条约 (1858年) 公使驻京 ;赔款 ;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北京条约 (1860年)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

5、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太平天国运动1、指导思想:拜上帝教(把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 2、爆发的原因:阶级矛盾尖锐(根源 ) 外国侵略加剧了矛盾自然灾害激化了矛盾3、经过:兴起 (1851 年,金田起义 ) 永安建制 (1851 年,初步建政权) 定都天京 (1853 年,正式建立同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高潮 (经北伐、西征、天京突围,1856 年军事上达到全盛) 转折 (1856 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失败 (1864 年天京落陷,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下失败) 4、性质: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5、太平天国的纲领前期:天朝

6、田亩制度(1)主要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分配方法: 以户为单位, 按人口来分,不论男女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分配方法:每户只留口粮,其余归国库(2)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天国(3)评价: 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具有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也不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维护的还是小农经济,与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相违背,具有落后性。后期:资政新篇(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未能实行。

7、6、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不同点:产生的背景不同:强盛时期、衰落时期; 核心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消灭私有制 ;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承认私有制 ); 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满足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响; 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后者没有付诸实行; 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7、失败原因:主观上:战略上的失误;农

8、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 A.阶级局限性:a.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b.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c.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d.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B.时代局限性: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这是以往农民战争从未遇到的新情况b.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和发展的不充分,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8、作用和意义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时代赋予了它反侵略的新任务后期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是时

9、代赋予新内容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产生之前,农民阶级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揭开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9、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时代背景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起义原因新: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加剧矛盾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反侵略4、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宗教发动农民反封建5、治国方案新:发展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指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根本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农业中国的冲击。(其它原因 )

10、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主要原因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无力抵挡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2、自然经济解体经过和主要表现:解体过程:A.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已有某种程度的分解,但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B.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D.甲午战争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

11、济。解体主要表现:A.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并大量出口,城乡商品经济发展。C.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痛苦社会结构的变动: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城市无产者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市场、劳动力) 促进中国经济商品化程度增强中国经济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 世纪 60、70 年代) 1、背景:外国的入侵, 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12、2、表现: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分布地区: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4、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集中在沿海地区,主要发展轻工业“后天畸形”5、产生途径:官僚、地主、买办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6、企业: 1866 年方举赞、孙英德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1873 年广东南海陈启源,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洋务运动 (迈出中国近代第一步 ) 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入侵) 2、含义: 19 世纪 6090 年代,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

13、的自救运动。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5、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6、失败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7、内容: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 (满族 ):天津机器制造局。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建新式学堂(同文馆 ),派遣留学生。8、影响: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最深远影响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对本国封

14、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地主阶级开明派,学习西方器物,未能实践) 1、开眼看世界: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译馆翻译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2、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在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作用:启迪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主流。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形势。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3、主张:“中学为体,

15、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中国传统文化;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4、目的:巩固清政府统治5、实践: 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运动兴起6.评价: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早期维新思想 (19 世纪 60 年代)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派别: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后同洋务派分道扬镳,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5、作用: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

16、了启蒙作用。5、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维新运动1、宣传维新思想:维新运动的兴起1)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代表作:新学伪经考 、 孔子改制考思想: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影响: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为“火山大喷火”。梁启超代表作:变法通议思想: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特点: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影响: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严复代表作: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特点:借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影响:为维新变法奠定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顽固势力的恐慌与仇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