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申论考试五大备考策略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9495831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申论考试五大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申论考试五大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申论考试五大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申论考试五大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申论考试五大备考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公职考试知名品牌2015 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申论考试五大备考策略2015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先明“道”,再思“术”。在了解国家公务员申论副省级考试的特点后,各位考生接下来的任务就需要思考如何备考,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四书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而这几个递进的阶段也恰恰适用于备战国考申论副省级考试,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详解介绍备考策略。1.1.博学博学海纳

2、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考主题选择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材料更是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囊括社会热点问题等,加之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具有哲学性、思辨性的著作及论断,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必须通过广泛地猎取,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方能在紧扣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与国家政策共同前进,为下一步的复习夯实理论基础,“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自身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副省级考试中申发论述题目一般会明确要求考生“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而唯有做到博览勤学、兼容并包,才能站到更高的层次去看问题,才可能对

3、事件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博学是备考的入门阶段,越过这一阶段,备战公考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通过近五年国考副省级主题的展示,可以看出国考主题的选择领域覆盖面之广,近几年申论主题越加关注精神文明领域,是因为文化建设属于我党和政府当前工作的侧重点之一。所以我们讲的“博学”,是指与国家政策共同前进意义上博览勤学,而非一味地理论堆砌、贪大求全。2.2.审问审问勤思多练,举一反三勤思多练,举一反三公职考试知名品牌公职考试知名品牌“审问”为备考的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在国考的给定资料和题目中,总会出现各式的“问题”,如“道德失范”“非物质遗产保护”等等,对于参加副省级考试的考生们来

4、说,要求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要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和权衡,还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这种能力如何培养,这就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和备考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问题、透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在真正的考试中面对“问题”对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如:(2012 年副省)“给定资料 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 分)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 400 字。简析:“资料 1”反映的问题并未直接给出

5、,需要考生通过整合材料进行界定;结合资料考生也能对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提炼,但如果在日常备考中对于相关问题及解决流程谙熟于心,那么对于提升答题质量将大有裨益。3.3.慎思慎思提升材料信息转化能力提升材料信息转化能力“慎思”即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站在备考的角度来讲,就要思考材料如何为自己所用、如何才能合理利用。案例型材料从来都是在国考申论中担纲主角,近来更有全盘占领的趋势,案例之余,专家学者点评一二往往成为当前的主要材料组成形式。这就需要考生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对主要内容完成一次加工,然后分析案例背后揭示的核心问题或者道理二次提炼。这就要求考生要强化对案例的转化能力,能够透过案

6、例找出“背后的故事”。熟练掌握基本作答方法,多阅读多训练是提升这一能力的根本途径。如:(2014 副省)(一)“给定资料 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 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 150 字。简析:给定资料 2 全部都是案例,需要考生从案例中提炼出要点,如“归属感缺失”、“安全感缺失”等等。4.4.明辨明辨提高创新题型应对能力提高创新题型应对能力“明辩”为备考的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即使“博学”也会鱼龙混杂。近三年接连出现了编者按、观点反驳题、专栏短评等新颖的题目形式,不同题型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同一题型中出现对多个能力要素的考察

7、。其实,应对这种情况并不难。考生只需要仔细审题,抓准题型的本质,新题型往往是一种类型题在形式上的变化,其实质是不变的。然后理清不同的作答对象,按照相应的公职考试知名品牌公职考试知名品牌作答方法,依次答题即可。不过考生也要保持警醒,题型混合、能力交叉的情况可能越来越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是根据题目要求,找准找全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答案,规范书写。如:(2012 副省)“给定资料 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 分)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

8、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 200 字。简析:撰写“编者按”在当年的考试中难住了不少考生,面对类似新的题目形式,关键就是审清题干和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编者按只需涉及两方面内容,即人物事迹+人物精神实质。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 200 字。5.5.笃行笃行坚持不懈,知行合一坚持不懈,知行合一“笃行”是备战公考的最后阶段,也是需要从始至终一以贯之的二字。就是既然复习过程中已经广泛猎取了知识,坚实了理论基础,勤思多练,掌握了方法技巧,那么接下来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拥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才能在公考之战中笑到最后。虽然近年来国考副省级考试不断有一些创新,例如在题型设计和考查要求方面,但总体而言,较之市地级仍然是比较稳定的。只要在能力要求不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其最根本的规律和方法,相信万变不离其宗。备战国考的时间已经愈发紧迫,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各位考生坚定信念,在最后的百米冲刺中保持马力,最终成功“上岸”。2015 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辅导课程: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辅导课程: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