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概念定义及各节重点(七年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579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概念定义及各节重点(七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概念定义及各节重点(七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概念定义及各节重点(七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概念定义及各节重点(七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概念定义及各节重点(七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概念定义及各节重点(七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概念定义及各节重点(七年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七年级上 一、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概念定义: 1、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2、数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引入负数概念,结合实际理解掌握正负数、零的概念1.2 有理数 1.21 有理数 概念定义: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所有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mn(m 0),这样的数(除了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外的数)统称为有理数。重点:判断是否为有理数(整数、分数、小数、自然数等概念和分类) 1.2.2 数轴 概念定义: 1、规定了唯一的原点,唯一的正方向和唯一的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所有的 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

2、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长度单位 重点:数轴概念和画数轴表示有理数(三要素缺一不可) 1.2.3 相反数 概念定义: 1、只有符号不同而和原电距离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一般的, a和-a 互为相反数,特别的, 0 的相反数仍是 0. 1.2.4 绝对值 概念定义: 1、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绝对值。 2、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 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1)当 a 是正数时, |a|=a (2)当 a 是负数时, |a|=-a (3)当 a=0 时,|a|=0 3、 (1)正数大于

3、0,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重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概念定义: 1、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 , 取相同符号 , 并把绝对值相加 .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加减,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 并用较 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 0 相加, 仍得这个数 . 2 2、运算律: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a+(b+c) 重点:异号相加及符号确定 1.3.2 有理数的减法 概念定义: 1、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

4、相反数。a-b=a+(-b) 重点:将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计算,符号确定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概念定义: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2、运算律:乘法的交换律 ab=ba 乘法的结合律 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 a(b+c)=ab+ac 。 重点:符号确定(几个非0 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 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 1.4.2 有理数的除法 概念定义: 1、除以一个不等于0 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0 没有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

5、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都等于 0。 2、混合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乘方 概念定义: 1、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 叫 做底数, n 叫做指数。当 an看作 a 的 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 n 次幂 2、符号确定:负数的几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 是正数; 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 , 再乘除 , 最后加减 ;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乘方, 乘除, 加减依次进行 重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有理数的

6、运算顺序的确定符号的处理 1.5.2 科学技术法 概念定义: 把一个大于 10 的数表示成 a10n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技术法。 重点: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1.5.3 近似数 概念定义:3 1、 一个数与准确数相比有差别(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 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 数。 2、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 数字起 , 到末位数字止 , 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 有效数字 重点: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二、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概念定义: 1、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 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

7、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 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2、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 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这些单项式中的最高次数, 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 数。 3、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重点:确定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次数、根据要求列式2.2 整式的加减 概念定义: 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 是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运算法则: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同类项前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

8、项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符号相反。 一般的,几个整式相加减,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在合并同类项。 重点:确定同类项,确定符号三、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定义: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解。 重点:找相等关系列简单方程 3.1.2 等式的性质 概念定义: 等式的基本性质 1 等式两边同时加 ( 或减)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 2 等式的

9、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4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概念定义: 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 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相当于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重点:移项后变号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去分母 重点:一般步骤: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2、 移项; 3、合并同类项; 4、未知数系数化一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根据不同情况,找准关系式列方程。四、图形的初步认识 4.1.1 几何图形 概念定义: 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

10、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 形。 所有点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图形叫立体图形。 如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也都是几何图形,这些图形 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称为平面图形。 空间形体的表面在平面上摊平后得到的图形,称为展开图。 4.1.2 点、线、面、体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4.2 直线、射线、线段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中点:一条线段的中间的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4.3 角 4.3.1 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像叫做角。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 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 叫做这个

11、角的平分线。 类似的,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 4.3.3 余角和补角 一般的,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类似的,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5 七年级下 五、相交线和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概念定义: 1、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对顶角相等 3、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并且互补的两个角称为邻补角。 5.1.2 垂线 概念定义: 1、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 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垂

12、线的性质: 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 2:垂线段最短。 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重点:垂线的画法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概念定义: 1、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线同侧,并在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2、 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线之间, 并且在截线的两旁, 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3、 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并且在截线的同旁, 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 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概念定义: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

13、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 行。 5.2.2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概念定义: (1)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 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 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

14、这两条直线平 行。6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概念定义: (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 (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互补) 5.3.2 命题 定理 概念定义: 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面的部分是题设, “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 3、命题包括两种:判断为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 题。 4

15、、正确性经过推断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5.4 平移 概念定义: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平移的性质: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 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六、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 有序数对 有序数对的定义: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6.1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 数轴称为

16、x 轴( 或横轴 ),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 轴(或纵轴 ) , 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坐标轴上的点 不属于任何象限,原点既在x 轴上,又在 y 轴上) 。 2、点的坐标: 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a 点对应 x 轴的数值为横坐标, b 点对应 y 轴的数值为纵坐标,有序数对就叫做 点 A的坐标,记作( a,b ) 。 3、坐标平面图:坐标平面图是由两条坐标轴和四个象限构成的,也可以说坐标 平面内的点可以分为六个区域:x 轴上, y 轴上,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 限,第四象限。在这六个区域中,除x 轴与 y 轴的一个公共点(原点)之外,其 他区域之间都没有公共点。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 )向右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 到对应点( xa ,y) ;7 将点( x,y )向左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