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梳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5701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梳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梳理班级姓名元素周期表【前20 个】 (必须牢记,还要会辨认金属元素哦!)H 氢He 氦Li 锂Be 铍B 硼C 碳N 氮O 氧F 氟Ne 氖Na 钠Mg 镁Al 铝Si 硅P 磷S 硫Cl 氯Ar 氩K 钾Ca 钙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1、物质形状变化:如粉笔折断、玻璃打碎2、物质状态变化:如铁熔为铁水、蜡烛融化、干冰升华、酒精挥发、海水晒盐3、溶解4、灯泡通电发光5、海绵吸水、活性炭吸附异味6、饼干在空气中变软(吸水)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主要包括 1、所有的燃烧2、光合作用、呼吸作

2、用3、酿酒,酿醋4、食物发霉、金属生锈5、炼铁、炼钢6、酸使紫色石蕊变红7、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为什么呢?燃烧引发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气压引发的爆炸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了三、化学反应方程式1、形式: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2、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3、两个重要反应:(1)镁条燃烧:反应方程式2Mg+O2点燃2MgO读法: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反应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其中能证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白色粉末)镁做照明弹是利用了它的哪一性质?可燃性(或答燃烧时能发出耀

3、眼白光),属于化学性质(2)铜片加热:反应方程式2Cu+O2 2CuO读作: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现象:铜变黑(红色固体变黑)四、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燃烧):变色(石蕊遇酸变红)产生气体,生成沉淀(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浑浊就是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注意 :有上述情况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也不一定有明显的现象。如:灯泡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无色的氧气变为淡蓝色的液氧是物理变化水沸腾时产生气泡、或蒸发盐水时出现白色固体(盐)是物理变化判断是否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2 物质的性质和科学探究一、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可燃性( eg

4、:木材,酒,酒精等)助燃性(氧气)酸碱性( eg:醋、碱面等)毒性( eg:氯气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进而使人中毒,一氧化碳会结合血红蛋白,使人缺氧窒息)腐蚀性( eg:浓硫酸)有些食物易腐败变质或有些金属容易生锈(食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刚好互换哦,反应条件各不相同,你还记得吗?)化学性质活泼(就是说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如:氧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如:稀有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和 *反应生成 *、*见光易分解、*受热易分解等氧化性、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

5、现)eg: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 ,吸附性(活性炭)三、科学探究1、探究过程: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蜡烛燃烧实验(注意:描述现象时一般不出现生成物名称)(1)火焰分三层: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方法一:用一根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1-2 秒后取出。现象:与外焰接触的地方先碳化(变黑);结论:外焰温度最高方法二:用一张白纸平放入火焰中1-2 秒后取出。现象:与外焰接触的地方先有“黑圈(焦圈)”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 : (操作)用干冷烧

6、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内有水雾CO2 : (操作)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不是水或二氧化碳,而是具有可燃性的石蜡蒸汽冷凝后的石蜡固体小颗粒。3 常见实验仪器14、15、16 、17、18、19、20、参考答案:1、集气瓶 2、细口瓶 3、滴瓶 4、广口瓶 5、试管 6、燃烧匙 7、蒸发皿8、烧杯 9、烧瓶 10、锥形瓶 11、量 筒 12、胶头滴管 13、托盘天平14、漏斗 15 、长颈漏斗 16 、坩埚钳 17 、石棉网 18 、试管夹 19 、玻璃棒 20、铁架台4 基本操作一、取用药品1

7、、取固体(1)取粉末或小颗粒(仪器:药匙或纸槽)操作:试管平放,将药品送至试管底,再将试管竖起目的:防止粉末粘在试管壁上(2) 取块状药品(仪器:药匙或镊子 )操作:试管平放,将药品送至试管口,再将试管缓缓竖起注意:让块状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防止打碎试管底( 3)取一定质量的固体【仪器:托盘天平(精确到0.1g )】称量前要求:1、调零,让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2、左右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若称量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药品如:氢氧化钠(NaOH),左右两盘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玻璃器皿称称量时要求:左物右码称量后要求: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注意:游码的质量总是加在右边的,左盘质量 =右盘质量 +游码质

8、量 这一关系恒成立若正确操作(左盘药品,右盘砝码),则m(药品 )=m( 砝码 )+m( 游码 ) 若药品和砝码放反(左盘砝码,右盘药品),则m( 砝码 )=m( 药品 )+m( 游码 ) 即m( 药品 )=m( 砝码 )-m( 游码 ) 【典例分析】:要称取 5.8 克食盐,若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实际称得多少克?分析:要称 5.8 克,先放 5克砝码,再将游码拨到0.8 克,然后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若左物右码:食盐在左盘 m(食盐) = m(砝码) + m (游码) =5.8 克若放反:即砝码在左盘 m (砝码) = m(食盐) + m (游码m(食盐) = 5-0.8=4.2克2、取液体(1

9、)倾倒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液体腐蚀标签(2)用胶头滴管滴加时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不能触碰试管外壁。使用后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持,公用的胶头滴管使用后要立即清洗,滴瓶5 (3)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仪器:量筒 (精确到 0.1mL) 1、选择可以一次量取且量程最小的量筒2、操作要点: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滴加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仰视:读数小于实际液体量若俯视:读数大于实际液体量记忆方法:画图法(必须要掌握哦)* 如果一个实验既需要添加固体药品,又需要添加液体药品时,一般的添加顺序是“先固后液”。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用火

10、柴或打火机点燃,用灯帽盖灭若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用沙土或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不能用水浇灭(酒精和水互溶,会随着水流动,让火势蔓延)2给试管里中的物质加热给液体加热给固体加热加热前: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夹在距管口1/3 处用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 度角,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 倾斜(防止冷凝水流回管底,试管炸裂)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防止液体沸腾喷出)加热后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骤冷而炸裂)三、仪器的组装与洗涤:1

11、、仪器组装顺序:从下往上,从左到右2、橡胶管与导管的连接,导管与橡胶塞的连接方法:先用水润湿,再旋转插入3、洗涤仪器:用试管刷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外)壁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6 四、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食盐(氯化钠) :NaCl 易溶于水分析:粗盐的成分杂质氯化镁: MgCl2 泥沙难溶于水除去泥沙的原理:利用NaCl 和泥沙在水中溶解性的差异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 (其中除去粗盐中泥沙的操作是:过滤 ) 。以上三个操作均需要用到玻璃棒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溶解:将粗盐中的可溶物

12、溶解在水中现象:液体浑浊烧杯中混合物的成分:H2O、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泥沙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过滤:除去难溶的泥沙泥沙难溶,所以无法透过滤纸,留在滤纸上滤液成分: H2O、溶解在水中的NaCl 和氯化镁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不是“仪器” ,属于实验用品)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1、滤纸紧贴漏斗内壁(防止过滤速度慢)2、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液损失)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未经过滤,滤液仍浑浊)3、烧杯口紧靠玻璃棒(防止液体洒出)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防止滤纸破损,滤液仍浑浊

13、)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溅出)蒸发:除去溶液中的水, 得到溶解在其中的NaCl 蒸发皿中得到的固体:氯化钠 (NaCl )和氯化镁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注意:火柴也不算实验仪器,属于实验用品)玻璃棒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操作要点 : 1、边加热边搅拌2、加热至 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防止飞溅)3、实验结束后,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取下,放在 石棉网 上*注意: 通过上述操作后,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泥沙) ,但并不能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等),所以得到的并不是纯净的氯化钠(NaCl) 。(做题时要审清题,注意题目中粗盐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