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化学上学期考试58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497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化学上学期考试58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化学上学期考试58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化学上学期考试58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一化学上学期考试58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一化学上学期考试58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化学上学期考试58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化学上学期考试58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噻吩环(E)嘧啶环(10)利福平的结构特点为( C ) (A)氨基糖苷(B)异喹啉(C)大环内酰胺(D)硝基呋喃(E)咪唑(11)下列哪一个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不属于磺胺类( C ) 2011 年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重点专题(上).txt 一个人一盒烟一 台 电 脑 过 一 天 一 个 人一瓶酒一盘蚕豆过一宿。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本文由 yysj 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 , 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一、关注化学基本概念的热点、重点关注化学基本概念的热点、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

2、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 建构以 “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 另外,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离子反应:该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一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 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

3、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二是判断离子反程式的正误。三是离子共存题,离子共存的条件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 生任何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在分析判断过程中,除要熟悉常见离子不能共存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限制条件,多种离子间的相互影响。二、在概念的准确理解上下苦功夫的准确理解上下苦功夫没有准确就没有概念,更谈不到运用概念。怎样才能作到准确理解呢?首先要能正确 复述一个概念的定义。你是否发现,你的复述中对“重点字”的使用有遗漏,更换等不同现 象,这往往是在准确理解上下功夫不够。认真阅读教科书上的定义,力争

4、一字不差地诵记,在此基础上再去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即重点字。深入思考定义中的内涵:这一概念的讨论,概念的使用范围,概念在使用中注意的问题。三、学会比较并对概念分类整理,掌握概念的系统性,建立起概念的学会比较并对概念分类整理,并对概念分类整理体系和网络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比较才会找出差异,从而强化思考、理解与记忆。如: 同位素对象差异判断依据各自性质特征针对简单原子、 离子质子数、中子数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来同素异形体针对单质组成结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一般相同同系物针对有机物官能团, -CH2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同分异构体针对化合物分子式、结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或不同四 基本概

5、念结构网络图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等概念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与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典型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反应热、 燃烧热、中和热等胶体的概念、胶体的性质、制备、渗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和电离平衡溶液的pH

6、、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 指示剂等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书写、原子核组成符号等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化合价涵义,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三键两力四晶体,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元素周期律、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强弱的判断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以及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物质的变化基 本 概 念3物质的分散系4电解质溶液5结构有关概念6物质的量有关概念7其它概

7、念盐析、变性、风化、潮解、燃烧、复盐、分馏、结晶、萃取、质量守恒定律、电化学有关概念等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化学的灵魂是概念,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在高考中很多错误都是概念不清,混淆造成。 在高中化学总复习中,一定要全力抓好基本概念。对化学反应规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浓度、物质的量和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PH、盐的水解、原电池、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重要基本概念,要切实做到理解并能在题目中得到正确的运用。考点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例 1】 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8、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例 A标准状况下,NA 个 SO3 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B在反应CaO+3C CaC2+CO 中,生成1 mol CO,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1.8 g 重水(D2O) 中所含质子的个数为NA D 7 g CnH2n 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解析】项中SO3 标准状况下为固体,错;项中每生成1 mol CO, A A B 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 , C 项中重水的摩尔质量为20g/mol ,1.8g 重水为0.09 mol,所含质子的个数为 0.9 N A 。D 项 中 Cn H 2 n 的物质的量为7/14n mol ,其中氢原子的个数为变式 1

9、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2 mol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 B300 mL 2 mol/L 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 NA C含1mol H2O 的冰中,氢键的数目为4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 L 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 NA 1 2n N A = N A 。答案: D 2n 考点二物质的变化【例 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例 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C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食盐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用热的纯碱洗涤油污,涉及碳酸根离子解析的水解及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10、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是醋酸与碳酸钙反应; 白磷转化为红磷时存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因此上述这些变化均为化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学变化;而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是渗析,是物理变化。所以答案 为 D。 近日中国科学家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变式2 据央视国际频道报道,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报道描述说,这个装置从内到外一共有五层部件构成,最内层的环行磁容器像一个巨大的游泳圈,进入实验状态后,“游泳圈”内 部将达到上亿度的高温,这也正是模拟太阳聚变反应的关键部位。“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正是起着这一转化作用

11、,通过磁力线的作用,氢的同位素等离子体被约束在这个“游泳圈”中运行,发生高密度的碰撞,也就是聚变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造太阳”可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核聚变能源B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大量提取C “人造太阳” 实验装置中发生的聚变反应是化学反应D氢的同位素有氕、氘、氚三种,它们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6 种考点三:考点三:化学用语【例 3】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例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溴化钠的电子式:Na : Br :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辛烷的分子式:C7H16 H=-283.0 kJmol-1 将( -) 2 得到: 2C(石墨) +O2(g)=2C

12、O(g) ; H= -221 kJ mol-1 可知A 错;由于石墨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1 ,所以1 mol 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 和 CO 混合气体时,放热一定小于393.5 kJ。若将 - 2 后移项得到:C(石墨)+CO2(g)=2CO(g);H=+172.5 kJmol-1 知 C 错;若金刚石燃烧热大于石墨的燃烧热,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热。D 正确。专题二化学基本理论专题二化学基本理论一、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结构理论知识点多。重要的内容: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化学键理论、元素周期律理论等。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高

13、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要求理解并熟记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及元素周期表的 结构,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等。在体现基础知识再现的同时,侧重于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近年来,高考题中主要以元素推断题出现,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往往从学科前沿或社会热点立意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关注社会热点。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 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 -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4应用元素

14、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 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5晶体结构理论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 以此为蓝本, 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 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

15、的影响。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 的关系 ,等效平衡等。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对特殊平衡移动问题要善于归纳、总结,如: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在温度、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某种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平衡移动问题解题关键:解题关键:对于:aA(g) bB(g)+cC(g)或bB(g)+c

16、C(g) aA(g),当 T、V 不变时,加入A 气体,平衡移动的结果结果由压强决定。相当于增大压强。而加入 B 或 C,则结果平衡的移动由浓度决定。因此,在此条件下加入A 气体,对于: aA(g) bB(g)+cC (g) 相当于增大压强, 平衡最终结果与气态物质的系数有关,ab+c,则 A 的转化率增大 , 若 若 a Y X B Z 单质与X 单质直接反应可生成两种化合物C 工业上,电解X 和 Y 形成的化合物制取Y 单质DY、Z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互相反应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应用【 例2】 水 热 法 制 备Fe3O4 纳 米 颗 粒 的 反 应 是例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1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mol B Fe2+和 S2O32-都是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