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世纪大道城市设计之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366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在世纪大道城市设计之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写在世纪大道城市设计之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写在世纪大道城市设计之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写在世纪大道城市设计之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在世纪大道城市设计之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在世纪大道城市设计之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在营建怎样的城市轴线权力意志解释说:由它来划定界限,确定法度,明确权力的差别。单纯的权力差别本身恐怕不能有这样的自我感觉。因为, 必须存在一个希望增长的物,由这个物按照它自己的价值来解释每一个希望增长的某物。其实,解释是用于主宰某物的手段。尼采权力意志2002 年,北京市和上海市不约而同地几乎同时启动了对城市轴线的重新设计。上海浦东世纪大道新千年通车至今,原先选址设计时的先天不足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委托同济大学进行再设计; 而明清时代留下的北京城市轴线是整个国家的无价之宝,中轴线在古代以皇城为核心, 一半体现皇权一半融入市井,现在城市轴线向北延伸出奥运公园向南延伸出南苑这个城市南大门,整

2、个轴线长度增至原来的3 倍,迫切需要重新规划。2002 年,中国城市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规划界: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城市轴线?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从这两条城市轴线的现状讲起。失落的东方香榭丽舍1999 年 12 月 31 日,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建成通车,这条长5 公里红线宽100 米的大道连接了浦东陆家嘴和世纪公园,在当时成为了大上海光耀一时的象征。然而,这个跨世纪工程在紧赶慢赶踩上了2000 年的第一抹阳光之后,很快表现出问题,由于世纪大道的首期建设工程庞大,许多细节没有得到充分论证就已经成为现实,对世纪大道未来的发展也没有完整的规划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 许多矛盾渐渐成为了整个浦东的空间问题

3、,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2002 年上海市浦东发展计划局委托同济大学吴志强教授对世纪大道及其周边地块进行规划, 以解决世纪大道造成的城市问题,我当时被吴教授选进了项目组,而这个城市设计也就成了我的毕业设计。当我们开始调查,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看似极不合理的道路是如何从图纸变成现实的?关于浦东世纪大道的成因,留传最广的说法是这样的:清华建筑学院的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在上海指导城市建设时提出浦东陆家嘴和世纪公园两点之间需要有一条轴,形成了“一轴两点”的格局,上海人把这条斜穿城市的轴线改造为一条宽100 米的大街,即世纪大道。虽说世纪大道设想的提出还有其他的版本,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当年吴先

4、生提出过这个设想, 这也是关于浦东城市设计诸多方案中的一个,上海的决策者们不会仅仅因为吴先生的行业泰斗地位就从谏如流地开始建设世纪大道,这不符合中国的行政逻辑。我宁愿相信是以吴先生为代表的世纪大道设计方案最符合当时决策者的喜好,或者是吴先生的首肯鼓励了决策者的信心, 最终促成了世纪大道。而之后法国夏邦杰建筑事务所给世纪大道做的景观设计主题也反映了委托人的雄心打造东方香榭丽舍。再宏伟的构想也不能掩盖世纪大道本身功能不合理的现实,根据夏邦杰事务所的方案设想,浦东世纪大道是一条展示性大道,是漫步休闲的场所,是“东方香榭丽舍田园大道”,然而事实上整条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因为大道本身100 米宽的红线尺度

5、是对人流穿行的天然屏障,加上过往的车流,使得穿越大道只能在交叉口完成,很不方便。,这同商业街的要求相去甚远。其次,世纪大道本身是从城市现有的街坊中斜穿而过的,但是穿越街坊之后绝大多数界面没有进行界面设计,将城市的厨房与卧室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这直接导致了大量临街建筑山墙斜面大道,天际轮廓线也显得零乱无序。特别是一些70 年代的老式公房,现状简陋,与大道格格不入,更谈不上与“东方香榭丽舍”相配的界面形式。事实上,现状只有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和世纪公园可以配得上世纪大道的“东方香榭丽舍”的宏伟构想。城市大开发中迷失的中国气质与打着领结的上海不同,北京的城市轴线是千年历史留下的长袍马褂,与效颦西方城市轴

6、线的世纪大道大异其趣。现有的北京城市中轴线主要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而明清城市轴线则主要还是遵循了元大都的形制, 明朝对元大都中心以南的部分进行了彻底重建。现状轴线上, 皇城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长度, 连接永定门和正阳门的道路尺度远远超过一般商业街道的尺度,其目的也在表达皇权地位。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置在中轴线的南北东西,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北京中轴线另一半为商业街道,其中北部的商业是“前朝后市”的体现,南部的商业则是由于区位优势逐步形成的,并与什刹海、 钟鼓楼等一起发展成最具北京市井文化的所在。在中轴线北部, 奥运公园在酝酿建设,城市的重大事件又一次把中轴线做了历史性的延伸和开拓。

7、北京市现状城市中轴线的长度是世纪大道的8 倍, 存在的问题较之世纪大道也要复杂的多。首当其冲的就是老生常谈的旧城保护问题,由于皇城居于城市中央,与城市道路系统的矛盾由来已久, 超过 150 万辆的机动车使得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尖锐的交通矛盾集中在旧城,而皇城几乎跨越了所有旧城横向道路。其次就是中轴线由于缺乏统一的城市设计,房地产开发使城市形态陷入无序,原来严谨的中轴线与伴随左右的城市开放空间对比协调增添了城市的妩媚, 但是中轴线向南北延伸后城市形态失控。而这其实与另一个问题有关,就是城市规划对中轴线向北向南延伸之后究竟采用什么样的空间形态缺乏设想。我们在营建怎样的城市轴线世界上著名的城市轴线几乎

8、都是国家昌盛时的纪念物,作为历史见证了时代的巅峰。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始于卢浮宫和丢勒里花园,路易十五又修建了协和广场,而使它闻名于世的是拿破仑为了炫耀武功将其延伸并修建的雄狮凯旋门和星形广场。尽管拿破仑还没来得及从雄狮凯旋门下凯旋就兵败俄罗斯最后滑铁卢,但是这不妨碍香榭丽舍大街成为举世闻名的商业中心,后人将这根轴线向西延伸了4.5 公里,它的终点便是现在世界CBD 的代表之一德方斯新区。与香榭丽舍大街同时代的城市轴线是柏林城市中轴线,柏林的城市中轴线最初是普鲁士国王为庆祝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王国的胜利而建,曾经是德意志帝国的象征,二战以后, 作为帝国象征的中轴线被截断,直到推倒柏林墙后才重现生机。

9、整条轴线以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 为界,西边的6 月 17 日大街 (Strasse des 17 Juni)和俾斯麦大街(Bismark Strasse)主要作为城市发展轴线,东边的菩提树大街(Unter den Linden )是柏林著名的林荫大道,整条轴线上集中了柏林最大的城市绿地、波茨坦广场、联邦政府区和国会大厦等等,将历史与发展连成了一体。至于中国,则更是历朝历代都会将轴线作为体现王权的工具,从长乐未央到长安洛阳,一直到现在的故宫。每个王朝更替都会兴建属于自己的城市轴线,即便是明朝继承了元大都也在原皇宫的基础上对轴线进行了扩建,方才形成了北京古城的格局。关注

10、政治参与的社会动员理论认为,政治家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民对于社会活动的参与程度, 足够的公民尤其是目标公民的参与度,是政治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Oswald.spengler)在西方的没落中这样描述政治哲学和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置身于真伪之外,不会把事件的逻辑同体系的逻辑混在一起,“真理”或“错误”在此其实是一回事, 只有作为一些理智的思潮才与他有所关联,并恰当的纳入他对他所支配的权力命运的计算中。恰如其分地点出了在政治哲学中政治家与“真理”的关系,即“真理”需要符合政治目标的需要才会被采纳。城市建设由于投资大影响广,它的启动需要有强大的推动力,而城市建设最终的成果也决定于

11、这些推动力。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建设更多的表现为权力和资本的联合,表现的也是权力和资本的审美品位和需要。中国的社会结构从文明史开始就一直处于中央集权的状态之下,远远不同于脱胎于小城堡邦联制的欧美社会,这个背景决定了中国社会整体语境。而现阶段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发展时期:“世界工厂”的头衔是全盛时期的大不列颠帝国的桂冠; 高速的城市化速度引领了人类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李津逵先生甚至将其比作出埃及记;没有人怀疑人均3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不到40%的中国,它的城市化速度还将保持15 年 , 在这样的时期,我们掌握国家资源的政治家们在作建设决策时,不以为奇地选择了“彰显时代”的建筑

12、精神。一系列饱受争议的标志在成为现实,如果说国家大剧院挑战了首都人对于建筑形式的意识形态的极限,CCTV 大楼方案挑战了建筑悬挑结构的极限的话,世纪大道的设计对城市结构的挑战要远大于其对意识形态的挑战。现在我们的评论界对于这些城市景观往往采取了极端的评判方式,就像文革时的“好”派(就是好!)与“屁”派(好个屁! ) 。这里我想援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2002 年北京城市中轴线国际咨询中提出的设计主题中国气质。历史的坐标赋予了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的行动者的行动逻辑。在现阶段的中国,建标志性轴线的趋势无法被逆转,北京、上海、深圳如是, 离开这个时代, 我们不具备去建宏伟的城市景观的冲动,这是现阶段

13、的中国气质。而且,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的社会结构,使得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变得非常容易。这种社会动员的先天便利使得我们的城市建设可以在上层建筑的领导下,以飞快的速度推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使这些宏伟的城市景观与城市融为一体而不是互相背离。我们对中轴线的城市设计其实努力在解决的也是这些由于城市空间的改变引发的城市结构、 社会结构的调整的问题,同济为世纪大道做的城市设计可以被认为是“后城市设计” ,是在原有的城市设计遗留问题上的弥合与协调;北京城市中轴线的设计可以被看作是“再城市设计”,是在城市设计缺位的情况下对城市轴线延伸段的补充设计。在上海我们看到了世纪大道本身带来的交通后遗症以

14、及由于生硬地隔离城市带来的疏离, 我们的关于世纪大道的城市设计方案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变成了交叉口交通问题的解决和城市商业氛围的塑造将暴露的厨房、卧室改成能够容纳活动的客厅。如同我们看到的那些成功的城市轴线一样,一条成熟的城市轴线不应该仅仅是表现伟大与恢宏,更加多的是应该为市民活动提供舞台。这些不仅仅是设计一些广场绿地就可以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系统综合的功能的引入。典型的如香榭丽舍大街,从卢浮宫开始到凯旋门是历史建筑区,香榭丽舍田园大街又是举世闻名的商业区,终点是城市CBD 德方斯新区。而仅有短短6、7 年历史的世纪大道,相比之下,虽然已经有了陆家嘴、世纪公园在首尾两端的支撑,但是之间的城市空间无

15、论是空间结构还是社会结构,都表现得非常苍白和疏离。因此我们设计的总构思为“生态金街” ,在合理解决交通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宜人环境,吸引极品商家和高智力产业的加盟。大道从陆家嘴到世纪公园分为4 段, 4 段的功能分别为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级精品汇集之地、高档办公和信息中心、会展博览与生态公园。我们的为大道锁定的设计目标为:发掘城市魅力、沟通城市空间、 亮丽街道形象、 激发四射活力。 而这个目标是通过对土地经济、道路交通、 空间景观三个核心问题的研究而实现的,从而将一个线性的空间设计分解为对城市空间、社会空间、人行事件的设计。世纪大道缺乏界面建设,这也是成熟的街道与新兴的街道的根本区别。街道没有

16、界面功能的支撑,最后成为了城市内部空间的展示。成熟的街道功能应该是城市元素与人流的融合,应该是顺应和引导城市事件发生的场所。在漫长的岁月中, 世纪大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向成熟, 与之相应的商业、 展示、 观景、文娱都会成为理所应当。 在结构性的变化完成后,城市内部存在着梳理城市功能的动力,将适应场所需要的城市景观保留并发扬,将不适当的景观元素剔除或转换。北京的城市轴线设计方案是在多家参标方案的比选中后综合而出的,为了迎接 08 奥运,城市中轴线的改造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除了营建中轴线北段的奥林匹克公园之外,南段的前门大街的改造是真正意义上的街道界面改造。2006 年底,我们看到原先破乱的前门大街整条都被效果图和大标语裹了起来,在国家的强势社会动员的能力下,未来的天安门南端轴线有望可以恢复为中式古典形态的商业界面。北京的城市轴线相比上海世纪大道而言,历史要长的多, 而且以皇城和天安门广场为主的轴线更多的表现为心理上的而非空间上的轴线。世纪大道界面表现为不成熟的建设缺失,北京城市中轴线则是面临着如何合理改造、有效保护、严格控制的问题,在漫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