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295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赣州南部经济中心建设的重要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构建创业创新龙南,绿色生态龙南,和谐平安龙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区域经济增长极1、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十五” 期间是我县经济发展最具活力、 速度最快、 运行质量最好的五年。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围绕建设赣州次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目标,按照“十五” 计划的总体要求, 深化

2、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5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21.19%,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三化”进程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十一五”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 ,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极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发展机遇: 首先,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我县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十一五”时2 期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对我县积极融入珠三角带来客观的持续动力,为我县扩大开放、 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提供了得天独厚

3、的条件;其次,消费结构升级, 带来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我县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孕育和培植新兴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政策更加完善,为我县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国家已经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 并将从政策、 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第四,我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承接平台的成功构建,必将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增加后劲。面临挑战: 首先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外向程度提高,市场竞争更加剧烈, 我县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大,经济总体薄弱的不足势必影响各类资源竞争的持续推进,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面临挑战; 其次,我

4、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尚不完善,能源、资源、劳力等瓶劲制约对项目资金引进极为不利,势必影响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第三,支柱、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人才、资金、 技术等生产要素匮乏,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又将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一五”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龙南建成赣州南部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县经济社会能否既快又好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我们既耽误不起, 更失误不得。 全县上下务必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抓住机遇、 勇3 迎挑战,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开创我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3、

5、“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按照龙南率先在全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要求,立足科学发展,转变增长方式, 增强创新能力, 优化区域布局,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速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建成赣州南部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构建和谐平安龙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这一要求,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 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立足承接型、 跨越式发展,走强工富县、商

6、贸活县之路, 努力建设赣州南部区域经济中心。注重速度和效益并重。围绕第一要务, 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 尽快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 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大力促进消费和出口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激活内生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单纯依靠自然资源支撑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入 .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转变。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以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企业、事业单位、4 公共财政、 地方金融等深化改革为重点,盘活存量资产和存量资源;加快资金、 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

7、发育成长,促进各种所有制形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注重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注重第三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化、 产业化、 社会化的方向,着力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注重以人为本。浓厚创业氛围, 激发创新精神, 鼓励干事业, 支持干成事业。 同时要更加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利益,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营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注重城乡和谐发展。坚持“五个统筹” ,以城带乡、以工

8、哺农、 城乡互动和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4、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十一五” 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展水平在赣州处于领先地位,经济总量实现新飞跃,人均生产总值越过 2000 美元,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与赣州南部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发展格局。5 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总量。 2010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0 亿元,年均增长23.61%; 财政总收入8 亿元,年均增长25.89%,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5.23 亿元;年均增长 24.62%; 社会消费品年均增长16.

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16 亿元,年均增长20% 。结构调整。 三次产业结构比15:50:35。2010 年, 非国有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80% 以上。居民生活。2010 年, 城镇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 万元 , 年均增长 1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22 元,年均增长13%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为34% 、45% 以下。社会事业。 “普九”成果得到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普及高中教育。科技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年总产值超20 亿元,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00 人。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加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0%

10、以上,建成15 个乡镇 2 个管委会及140 个中心社区和1800 个村落社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培训明显加强。 2010 年全县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城镇发展。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和中心地位。同时重点发展杨村、 武当、关西等中心城镇建设。2010年城区人口达到20 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0% 以上。和谐社会。 2010 年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3% 以上。城镇人均拥有绿地7 平方米,“三废”治理达标率95% 以上。城乡6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 以内。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

11、0%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新农村建设。 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展以“五新一好” 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以建设规划为先导,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大力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既快又好发展5、壮大支柱产业, 培育产业集群。 坚持引进与开发并举,发展与改造并重, 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进的原则,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扶持发展纺织制衣、电子五金塑胶玩具、 稀土深加工与应用、食品和药品四大支柱产业,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培育赣州南部经济区, 构建龙南工业经济

12、带,努力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南部战略前沿。到2010 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 ,实现销售收入35 亿元,年均增长35% 。纺织制衣业。 以跟进、承接为着力点,加快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对接与互动, 形成赣粤边际地区纺织制衣产业集聚中心。电子五金塑胶玩具业。积极靠大联强, 强化结构调整。 围绕电子五金塑胶玩具龙头企业发展配套集群,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7 稀土深加工与应用。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注重节能降耗, 利废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食品和药品业。 大力开发和生产绿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生物食品等, 以现有优势

13、企业及品牌产品为核心,吸引中小企业集中, 实现规模化生产, 带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制药依托现有企业或产品,实施资本运作, 引进国内医药大企业、大集团, 开发和引进新产品,加大市场开拓,扩张产业规模,培育品牌竞争力。在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稀土加工与应用,加快稀土产业集群发展。实行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集约发展的模式, 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整合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先导、 基地建设为平台, 在稀土金属、 稀土分离的基础上,以荧光材料、 永磁材料、 储氢材料加工及应用为重点,延伸并拉紧产业链。 到 2010 年,实现销售收入20 亿元,利税 2 亿

14、元。6、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建自有品牌。跟踪和把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 力争在稀土发光材料、基因工程治疗药物等方面取得突破。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 积极开发网络通信产品、特种电子、 应用软件等信息产品。 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品牌经营制度及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规范品牌管理, 保持现有品牌。 积极探索建8 立品牌建设管理推广制度与规范体系。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力争在钕铁硼永磁材料、荧光材料、 服装

15、、绿色食品等业,新创 4 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争创12 个国家或世界级的知名品牌。7、做优工业园区,增强产业承载力。创新和规范园区管理体制, 整合工业园区资源,调整园区功能和产业布局,加快园区便捷服务机制建设。要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产业集聚,以提高县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为重点,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 企业集群式组合, 资源循环式利用,进而充分发挥产业承载和集聚效能,设施完善、 服务便捷的省级工业园区。8、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建设现代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注重以工业化、 集约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切实加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示范

16、基地建设,着力培植脐橙、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 蚕桑等四大主导产业,加速生猪、 工业原料林两大基地建设,壮大农村二、 三产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实农村经济的增长空间。脐橙。 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 实现均衡供应、推行标准生产、鲜食加工并举、突出产后加工、塑造市场品牌的基本思路,促进脐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规划建设“三大主产区” ,即渡江、程龙区,东江、临塘区,9 龙南镇、 黄沙区, 到 2010 年脐橙面积达到10 万亩以上, 总产量 10 万吨以上,优质精品果园达到95% 以上, 100% 达到无公害水果产品标准。无公害蔬菜。 依托区位优势, 瞄准珠三角发展地区消费市场,突出抓好基地、加工、流通三个环节,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建设以里仁、武当、杨村、九连山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区。 适应优质化、 专用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蔬菜产品深加工。到 2010年,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5 万亩以上,商品蔬菜总产达7.5万吨。花卉苗木。 依托 105 国道、龙小线省道交通便利和自然资源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