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分山东卷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9474234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6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分山东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分山东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分山东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分山东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分山东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分山东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分山东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 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3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

2、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4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A BC D 5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6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

3、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 “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7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 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8图为商务印书馆 1978 年 12 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

4、展 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 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10在 1543 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 1859 年出版的物种起源 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1120 世纪 40 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

5、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 家” 。共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二、综合题(题型注释)12 (24 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 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 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

6、中的故事发生在 1919 年 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1一天,鸣凤在走廊上遇见觉慧,便习惯地称呼觉慧为“三少爷” 。2觉慧和鸣凤正在聊天,大太太周氏派人来找凤鸣3周氏告诉了鸣凤一个不幸的消息。周氏虽也不忍,但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自己也不敢违抗。4鸣凤抱定死的决心,她摸索到花园的湖池边,那是她被迫选定的归宿地。丙:摘编自 1919 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 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7、。 ” 结论: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 分)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 (6 分)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6 分) (4)据材料丙并结合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 (8 分) 13 (22 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史实 1501 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

8、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 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 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 1833 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 “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 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4 分) (2)说明

9、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6 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 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8 分) 14 (10 分)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 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 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

10、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 分)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8 分) 15 (10 分)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 。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 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 。此画完成于 1794 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神?(4 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 (6 分)

11、 16 (10 分)【历史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图 1 1945 年的德国 图 2 1948 年的德国 图 1、2 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 1、2 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6 分) (2)概括指出图 2 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 府”的局面和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 A 事正确的;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以及各国的改革,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故 BCD 项不符

12、合材料的要求。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教育思想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故 B 项是正确的;A 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与经济联系不大,故 CD 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 3C【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说明茶叶

13、、桑蚕等经 济作物广泛种植,唐宋时期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则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故 C 项是正确的;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近代,A 项是错误的;B 项传统农业衰退不符合唐宋历史;材料反映的是农产品的商品 化程度,与 D 项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主要考察学生有效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中国近现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大部分发生在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比如一五计划期间很多分布在东北地区,结合图片的信息,可以 判断出 B 图反映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A 项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沿海,没有体现东北地区,不

14、符合材料要 求;C 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也不符合材料要求;D 项分布比较均匀,东中西都有,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特征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19 世纪 60 年代”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主要以 商品输出为主,故 A 项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 B 项是错误的;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以看出江浙地区纺织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 状况。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6D 【解析】 试题分析

15、:材料中“举国争言洋务” 、甲午战后, 马关条约签署,民族危机严重,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 积极向西方学习。 南京条约刚刚触及国人天朝上国的架子,很多人仍没有清醒过来;B 项和 C 项是在第 二次鸦片战争中签署,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好的, 不用向西方学习。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抗日战争中全民族抗战。从材料“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 “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从南到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 立起来,故 C 项是正确的。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而国民革命 主要在南方发展,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社会状 况,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