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重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60266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理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理重点物理重点系统分类:课题研究序号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1速度v= S / t1m / s = 18/5 Km / h 1Km/h=5/18 m/s声速 = 340m / s光速 C = 3108 m /s C=f(电磁波)2温度T = t +273KT :开尔文(K) 、t :摄氏度(0c)3密度(属性)= m / Vm 一定时, 和 V 成正比; V 一定时, 和成 m 反比。1 g / c m3 = 103 Kg / m3 木=0.6103 Kg / m3 冰=0.9103 Kg / m3 水=1.0103 Kg / m3 铝=2.7103 Kg / m3 铁=7.9103 Kg /

2、m3 铜=8.9103 Kg / m3F = F1 - 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4合力F = F1 + 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p = F / S=g hp = F / S 适用于固、液、气(注意 F 及 S 的取值)p =g h 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固体中的柱体的压强5压强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 柱 = 1.01105 Pa = 10.3 m 水柱F 浮 = F 上 - F 下F 浮 = G F漂浮、悬浮:F 浮 = G计算浮力的步骤:(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F 浮 = G 排 = 液 g V 排据浮沉条件判浮力

3、大小(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6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F 浮G 上浮至漂浮 液 物 漂浮 F 浮 =G 漂浮 悬浮 液 = 物 悬浮 F 浮 G 下沉 液 物 下沉7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实验前,应先把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方便读取力臂的长度。8滑轮组F = G / n(不计阻力)F =(G 动 + G 物)/ n(只计动滑轮的重力)F = nG S = n h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n 为奇数,下接法; n 为偶数,上接法;9斜面公式F L = G h适用于光滑斜面序号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动能:与物体

4、的质量及物体的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及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势能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大小有关1机械能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0,但内能不可能为02功W = F S = P t1J = 1Nm = 1Ws做功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3功率P = W / t = F1KW = 103 W,1MW = 103KW 为平均速度4有用功W 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 总 W 额 =W 总5额外功W 额 = W 总 W 有 = G 动滑轮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6总功W 总= W 有用+ W 额 = F S = W 有用 / = W 额

5、 /(1-)= W 有用 / W 总 100%定义式7机械效率=G /(n F)100%= G 物 /(G 物 + G 动)100%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8电流I = Q / t(定义式) I = U / R(欧姆定律)9电功W = U I t = U Q = P t= I 2 R t = U 2 t / R适用于所有电路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率P = W / t = U I= I 2 R = U 2 R适用于所有电路适用于纯电阻电路Q= C mt (发生热传递时)吸热:Q 吸 = C m(t t 0)放热: Q 放 = C m(t 0 t)不计热损 Q 吸 = Q 放;C 水=4.2103J/(

6、Kg.)表示:1Kg 的水上升(或下降)1,需吸收(或放出)4.2103J 的热热量Q = q m(固态或液态燃料)= q V(气态燃料)q:燃料的热值定义:完全燃烧1Kg 的燃料所放出的热量。10电热Q = I 2 R t= U I t = U2 t / R = P t = u Q/ (Q/:为电量 )适用于所有电路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1炉效= Q 有 / Q 总100%定义式电路中基本电量的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I 1 = I 2 = I = I 1 +I 2 + 电压U = U 1 + U 2 + U 1 = U 2 = 电阻R = R 1 + R 2 + R = n R 0 ( n 个

7、等值电阻 R 0串联)1 / R = 1 / R 1 + 1 / R 2 + R = R 1 R 2 /(R 1 + R 2)(两个电阻并联)R = R 0 / n ( n 个等值电阻 R 0并联)分压U 1U 2 = R 1R 2分流I 1I 2 = R 2R 1W1 / W 2 = P 1 / P 2 = Q 1 / Q 2= U 1 / U 2 = R 1 / R 2W1/ W2 = P1/ P2 = Q1/ Q2= I1/ I2 = R2/ R1W = W 1 + W 2 + + W n P = P 1 + P 2 + + P n Q = Q 1 + Q 2 + + Q n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性质应用物距u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象像距同侧异侧u 2 f 倒立 缩小 实像 2 f f异侧照相机u =2 f 倒立 等大 实像 = 2 f异侧 2 f u f 倒立 放大 实像 2 f异侧幻灯机u = f 不成像 u f正立放大虚象无同侧放大镜像、物移动时的变化规律凸透镜成实象时,物距变大(小) ,像距变小(大) ,像变小(大)凸透镜成虚象时,物距变大(小) ,像距变大(小) ,像变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