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5917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栾润峰栾润峰 著著目 录目 录 序 引 言 1 第一章 精确管理的定义5 第二章 精确管理的产生9 第三章 当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象233.1 管理信息量化不充分的问题25 3.2 企业管理中的计划问题32 3.3 企业发展中的积累问题40 3.4 “有限”在企业管理中有普遍适用性49 3.5 正确认识创新55 3.6 过程与结果的问题58 3.7 管理中实现闭环控制的问题67 3.8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七种现象75 第四章 “精确管理”模式的实现手段814.1 “精确管理”适用于企业管理的哪些方面83 4.2 简述“精确管理”模式的实现手段87 第五章

2、“精确管理”模式应用情况1155.1 中小企业应用案例117 5.2 企业集团应用案例125 后 记 133第 1 页序 不妨多看看企业家写的书杨沛霆*最近我问一位企业家:“您在管理方面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他说:“这类书有企业家写的,有学者写的,我喜欢看企业家写的书。”为什么?因为企业家写书是从实践到理论,首先从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好看易懂,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学者写书多从理论到理论,很少有人能像管理大师杜拉克那样联系实际去写。毕竟管理学是门实践科学,它是以实际(案毕竟管理学是门实践科学,它是以实际(案例)为依据传播知识的。例)为依据传播知识的。而不少学者很少到企业去,怎么可能联系实际呢?于是

3、“想当然”的写法则难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为此,我在此向大家推荐栾润峰总裁写的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一书,因为这是他在企业当老总多年,亲身反复实践的体验。他这本书不只具有企业家写书着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而且能做到有理有例,开门见山,通俗易懂。他在书中提到:“8年工厂实践使我认识到,单求哪一种管理理论都很难让我们的企业有什么实质性收获,必须要有组合式的,才能方便于每一个员工的操作,成为可复制的管理模式体系。”我十分认同他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美国管理大师邓肯说过:“管理无原理”,这虽极端一些,但他点到了管理科学这门学问的真实面目。在学习与应用别人提出的经验和理论的方法上,他说的“组合式”,正

4、是袁宝华同志(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多次题辞反复强调的“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中国成功的企业家无不是走一条拒绝照搬照抄,而是在综合大家经验基础上以自己体会和实情走出的不断创新之路。作者此书中以实际情况分析告诉人们我国企业管理的弱点是:“重视功能重视功能管理,轻视系统管理;重视财务管理,轻视人员管理管理,轻视系统管理;重视财务管理,轻视人员管理”。这一现实表明:我们的管理正在从过去的一个历史阶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现在正在完成这个从一个“轻视”进入一个“重视”的历史阶段。只有走上管理的企业经营之道,我们的管理才走向成熟。我们党和政府在今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涵盖了“人本”

5、与“系统”这两个基本观念,它是我国行政管理走向康庄大道的标志。作者还提到他做了几年的总裁,最难的就是“拍板”与“仲裁”,这确实是谈到点子上了。企业的管理在于人的管理,我常说:“不懂事在人为,就不懂管理。”当今人们都在说“人本管理”,而唐太宗李世民早在1300多年前就提出:“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现在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中时弊,它必将对领导干部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政府工作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强调精确管理,即在一定意义上说,强调“心中有数”第 2 页的量化管理。美国人泰罗在本世纪初就做了管人的量化工作,从而为自己赢得了“管理科学之父”的历史地位

6、。可是,我们过去太强调主观意志,太热衷口号,忽视客观实际的统计分析,因而常常导致口号听起来不错,可做起来却大错特错的悲剧。本书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指出了“如何对企业进行精确管理”。它不只是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效能,而且也提高了员工素质,形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管理企业的文化基础,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这也许是读者对本书的兴趣所在,如:员工“行为记录”、“工作日记”、“5%的创新”、“闭环监控的使用”、“七种现象的判断”等等,都很有效地使精确管理落到了实处。当今,“精确管理”已为世界企业认可,已成为一门学问一个课程。但如何操作实施精确管理,本书提供了许多生动实例与可行又有效的好办法。显然这是一本对企

7、业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好书,愿与读者共勉。2004 年 5 月*杨沛霆教授,全国著名企业管理学者。现任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北京 中外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主任、中石化油气公司独立董事、多家企业顾问等职务。 杨教授 1955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58 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科技情报所工作,后成为业界知 名专家,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个人奖。 杨教授1984至1994十年间,曾任中国现代管理讲师团副团长、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团 长(团长先后有钱三强、朱光亚);曾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干部学院 院长等职,曾先后为1500余位市长讲课,以及1300余位中央部委司局以上领导干部讲课, 并是国务院表彰的

8、第一批国家级突出贡献管理专家。 近十年来,杨教授全身心致力于企业管理研究和讲学,并一手创办了企业界颇有声誉 的中外管理杂志。其间,已为国内数十家知名企业和4000多位企业界人士作过报告。 杨教授几十年来,从事过科技史、领导学、管理学等研究,著作颇丰,先后出版了情报 工作讲义、情报学概论、科学技术史、九十年代科学技术、著名企业家 经营谋略丛书(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著作奖)、科技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管理者的现代意识等。第 3 页引 言 人都喜欢赞美之辞。2003年7月,在大连的一次“精确管理”演讲中,河北保定的陈万根总经理对我的赞美让我经常想起。他说:“栾总,我称

9、你栾老师吧,说实话,没来之前,我会觉得这次演讲对我来说听不听无所谓。但是今天听完了,我想,如果不来听你的演讲,我会后悔一辈子”。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既高兴,又惊讶“我的演讲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60分钟真的解决了他的很多问题吗?”从1999年开始,我将我自己定义的“精确管理”管理模式在社会上公开演讲,其目的一是满足自己报效社会的心理需要,二是自己觉得我这套模式可行,确实解决了我自己企业的很多管理问题,有实效,实现起来也方便。让我意外的是,我的讲课也确实受到了社会上众多管理者的欢迎,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我到过全国17个省市,讲了280多场,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32003200多位听过我演讲的总经理中

10、,目前有多位听过我演讲的总经理中,目前有800800多位经常多位经常给我发邮件,向我反映他们目前的情况,感谢精确管理给他给我发邮件,向我反映他们目前的情况,感谢精确管理给他们企业带来的实效。们企业带来的实效。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企业认清他们目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呢?用我现在演讲的方式来推广“精确管理”的管理模式,速度还是太慢。我毕竟不是专业老师,作为金和企业(集团)的总裁,我一年最多能安排60多场演讲,这远远不能满足全国各地不计其数企业管理者的需求。因此我想,我应该写一本书,能全面地反映“精确管理”的管理模式,让一个繁忙的老板能在60分钟内看完这本书,并获得必要的启发。第 4

11、 页第一章 精确管理的定义 “精确管理”不是一种纯理论的管理思想,她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模式。精确管理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精确管理思想:一、精确管理思想: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量化表达,对工作流程及企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量化表达,对工作流程及企业资源可以方便灵活地配置;业资源可以方便灵活地配置;二、中国传统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中心,以以人为中心,以和谐和谐为核心为核心”的思想;的思想;三、计算机技术:三、计算机技术:程序化、量化的特征;程序化、量化的特征;四、因特网技术:四、因特网技术:全球共享与跨越时空特征。全球共享与跨越时空特征

12、。精确管理是这四部分的组合,有机地将这四部分的特点加以融合,形成企业管理的流程具体化、管理参数量化和管理过程透明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参与者在精确的、程序的、量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突破时空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透明的、量化的高效运作。全体员工精确地获得相关指令,而又不失去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第 5 页“精确管理精确管理”突破了其他管理思想掌握与运用起来的不确突破了其他管理思想掌握与运用起来的不确 定性与艺术性,定性与艺术性,“精确管理精确管理”是一门技术而非艺术,它应用起是一门技术而非艺术,它应用起 来具体、可视、操作性强,企业抄之即用,并可立即复制,随来具体、可视、操作性

13、强,企业抄之即用,并可立即复制,随 着企业的发展,精确管理能随之复制与延伸。着企业的发展,精确管理能随之复制与延伸。第 6 页第二章 精确管理的产生 将这套管理模式定义为“精确管理”是1999年的事,它是我和我的同事在10多年的管理实践基础上总结起来的。我1983年大学毕业,分到当时国家企业管理金质奖的集团企业江苏常柴集团的金坛柴油机总厂。到工厂经过6个月的车间实习后,我担任起组建厂计算机中心的重任,并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8年,主持了工厂所有管理项目的信息化工作以及生产线的计算机自动化改造工作,对管理从模糊不清,到熟悉了解;从不感兴趣,到兴趣盎然。1985年,江南名城金坛已经有一批文革后毕业的大

14、学生。这批热血青年充满了建设国家现代化的激情。大家拚命地工作,拚命地学习,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我们自己的看法,其中对改进、改善当时企事业管理的看法最多。因此,我们就自发地将对企事业管理感兴趣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叫“管理爱好者研究小组”的组织。大家推荐我为组长,主持讨论的方向和内容,出版论文集,最多时我们的成员达到60多人,还真有一点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劲头。这个小组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我是学工科的,以前对企业管理不是很了解。这个小组成立后,大家很快由对当时企业的问题发牢骚,到组织大家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我看了一些当时称得上先进的中外管理书籍、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对管理理

15、论似是而非的理解以及肤浅的工作实践,使我们得出了许多现在看起来十分幼稚的结论。尽管如此,因为我们随时在与实践紧密结合,所以在经历了几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我们逐渐成熟起来。这一经历为我探索“精确管理”的管理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 8年的工厂实践使我认识到,单求哪一种管理理论都很年的工厂实践使我认识到,单求哪一种管理理论都很难让我们的企业有什么实质性收获,必须要有组合式的、能难让我们的企业有什么实质性收获,必须要有组合式的、能方便于每一个员工的可操作、可复制的管理模式体系才行。方便于每一个员工的可操作、可复制的管理模式体系才行。1991年底,全国九所院校开始招收国内第一届MBA,我有幸考取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班。通过系统学习现代管理的理论,以及国外优秀的管理案例,我全面了解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知道了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特别让我高兴的是,我对管理有了一套自己的系统而客观的看法。很多学MBA的朋友都认为学了MBA后,具体处理事务的能力更强了,但我学了MBA后的体会是,在处理具体事务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