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甄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视听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56473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媛甄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视听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胡媛甄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视听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胡媛甄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视听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胡媛甄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视听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胡媛甄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视听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媛甄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视听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视听法胡媛甄 20091551班 2009123111刘李胄 20091551班 2009155143摘要:视听法,也叫“圣克卢法”, 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它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相结合。本文就其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教学环节和应用,特点,评价和意义进行较详细的探讨,但求对视听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视听法 概念 原则 理论基础 特点 意义一.视听法的概念视听法是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的方法,它最早叫视听整体结构法。视听法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这种教学法采用电化教具视听教学手段;另

2、一方面,听懂和理解语言材料总是在听完整的结构基础上实现的,由于视听法创始于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的“全世界普及法语研究所”,所以视听法也叫“圣克卢”法。视听法教学体系源于直观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而又优于这两种教学法。视听法主要吸收和继承了直接法的三个基本因素:一是通过实物、图片、手势等直观手段,直接用外语教学,用外语练习外语;排除母语这个中介,培养直接运用外语的能力。第二是口语领先的原则。在口语的基础上培养听说读写等几项技能。第三是句本位的原则,学习一种外语首先要掌握句子,进而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视听法教学在直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情景的视觉感受成分,从而创造了独特的教学法体系情景视觉与

3、录音视觉相结合的方法体系。二.视听法的产生的时代背景视听法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听说法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已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病,脱离上下文语境的机械句型操练,不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视听法对直接法和听说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吸收了直接法用直观手段、以外语教学外语、加强模仿、口语领先、句本位原则等长处,也继承了听说法以口语训练句型结构的基本特点,在吸收和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景视觉感觉的效应,通过用幻灯片和同步录音等教学手段,将情景视觉和录音听觉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法体系。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

4、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视听法初期主要培养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法语跟法国人进行交际,以训练听说技能见长,是一种成年人的语言短期速成教学。后来视听法在国际上广为运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国际上采用这种方法学习外语的约占 50%”,影响极为广泛。三.视听法的理论基础1、语言学理论基础视听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之上。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原理,可以把某一种语言中的句子层层分析描写,分解成句型、短语、音节等多种层次

5、结构,从而描绘出语言词汇句子的总貌。索绪尔认为,如果以实际掌握外语为目的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应该是言语,言语活动,而不是语言科学。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还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口语体系。因此视听法强调听说优先于读写,口语领先原则,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是第二位的。视听法也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制定出最低口语词汇量和最基本的句型,在具体教学中也依照层次结构要求学习者掌握语音、节奏、句子,反复练习,熟能生巧。2、心理学基础视听法的心理学基础源自于心理学关于感觉、知觉的论述。“知觉是不同类感觉相互联系和综合的结果。”“感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被知觉到”。儿童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语言信息经过听觉通道输入大脑

6、的频率较高,入学后依靠视觉感受文字符号,接受远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强,相对来说视觉感知能力有所减弱。而这种母语学习过程也是在各种情景中进行的。因此,视听法将图像和声音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潜在的听觉感知能力,利用情景教学使学生整体感知语言,在课堂上反复联系,对学生形成 “刺激”,使其在碰到类似场景时做出 “反应”其方法符合了行为心理学家强调通过 “刺激反应”形成语言习惯的观点 ,也符合人的学习和记忆原理,因而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四.视听法的基本原则1.听说优先于读写;2.通过刺激反应,加上大量重复练习培养语感;3 . 通过对比语言结构,找出语言学习的难点;4.及时发现和纠正语言学习者的错误,使他们避免使

7、用错误的语言;5.强调情景教学。五.视听法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应用视听法的教学过程分感知、理解、练习和活用四个步骤,具体情况如下:1.让学习者听、看辨认材料,目的是让学习者感知和理解所听内容的大意。2.理解材料大意,并让学生回答简单问题,模仿重复所听的材料。3.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并结合情景灵活地进行对话和说话等替换练习。4.活用:再次让学生听、看录音材料,并让学生结合情景读写,有选择地运用所学材料,培养学生在获得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活用语言的能力。举个例子,在听完梁祝的录音以后,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有所了解,但看完梁祝电影以后学生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很多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

8、兴趣,比如,祝英台出嫁时穿一身红衣,到梁山伯祭拜的时候褪去红衣是一身白衣。当然有些是因为文化差异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怎么变成了蝴蝶。在听录音时,外国留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井、鸳鸯、花轿”,但看了电影以后他们能够把一个情景或图象与词语和意义联系在一起,有些词语就不需要教师去解释了。 视听法在听说课中的另一应用是根据图片进行成段口头表达或情景对话。例如:要求学生准备口头作文:一次旅游的经历,要求学生准备一张照片,看着照片说话,“大家看,这是我拍的照片,当时在”。有个图片的直观感受,很快就可以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不少学生还忍不住针对照片上的景物提问,形成一个很好的交际氛围。还

9、可以模拟图片里面的情景表演,学生两个或三个一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自己组织语言,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一个故事。六.视听法的特点由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的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的视觉吸收率为83,而听觉吸收率为11,二者相加吸收率可以达到94,可见人的感知大部分由视觉和听觉来获得。1.在语言教学中,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展示语言材料,充分调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让语言与形象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运用目的语表达思维的能力,避免了母语的中介作用。2 .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视听法从日常生活情景中选择、安排语言材料,并创造逼真的情景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有利于培养学习

10、者运用语言的能力。3 .整体结构感知。不但要求发音正确,而且要求使词汇、语法也通过图像所呈现的情景体现整体感知,从语段和句子开始教学。七.视听法的评价1.视听法的主要优点 :(1) 视听法的最大贡献是广泛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 , 在教学中把语言和形象充分结合起来了 , 对以后的语言电化教学影响很大。教学方法活泼 , 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2)重视在情景中教学 , 强调整体感知语言的结构 , 在语流中掌握语音、 词汇和语法知识; 教学材料贴近真实生活和实际的交际需要 , 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 , 对后来的功能法有一定的影响。(3) 系统地循序渐进

11、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 , 并充分予以操练。 2.视听法的主要缺点 :(1) 有人为地割断口语和书面语的倾向 , 过分强调口语领先 , 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2) 过分强调整体感知 , 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3) 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4) 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 , 忽视意义解释 , 也导致学生的理解可能有误。八.视听法的意义视听法继承并发扬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长处,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广泛地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设备,使语言和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语言的声音和结构。视听法在初创时是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第二语言教学法。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法建交,视听法开始传入我国。英语教学中运用视听法的典型教材如新概念英语 (New Concept English)在70年代后期也开始被我国采用,并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参考文献: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2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徐子亮 吴仁辅,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4盛 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