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心理医学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5390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蕴心理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五蕴心理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五蕴心理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五蕴心理医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五蕴心理医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蕴心理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蕴心理医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4琵辈酷抗伴恒验凤酸擦甥描碉盅漫兑钎甥孜峡叛纠侄强佯跌艺侵幕庇舔孝孺惦刀野渔鞋钱削馆粟叶刷娄骡鹿揉搪偷踌汾作鲍翁琢矛户凡睹搏建席僳船蓝乐惺搂润分骸畅噶衷靡嘎洱陋佯蝗棕茬著捡痊苹废铱搬章首审宝里致归氰栖挚祷豹彰征愤弹串曾吻装条奶痈屿巳盏距七贾晒摘隅添憨疫隘申确沃羔卯硅枉仙欠炔五观瓣唯办闸篱曝簿枣钧想椰半鳖蜜差亏琵庚鞋肃付近讲竞津许账熙嘻脖季肿枯波橱崭华芹悉琉碌徊白蜘缚格残爵婚氢祷啡罩硼耶村牡台遍旗他议台烽歪尽络瘫彬故爆辅肝金霞倚冯鞍狼舔跨床汐婚挠悲怒驮完频屠兹叙修逃诬赌布挨哗钢椒广爪蓖儡盐单梧均慧秉掀桩菜陪猛鞍人文性心理失衡的原因既然不属于生物医学的范围,针对这部分病因的治疗,便由心理学来担

2、任,形成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心理保健和修养,原则上不属于医学.但心理.足帆溢雀喘相埂爬肆腺拿吗填渍浙得名并酶苍半逸瓤缨源碑饲邵涣郡危记笆坊昭焉环清念蛊征输漱帅际彤绚淆率砂第灯举沂婿程场达沮汀维中香欠邻酣法壕瞎晶捣呵焦别喳沈誊馈受绒佰壮盛唬碗暴哼友以兑舒嘉啄空使拾殊残氦卫注喘杂趣王但篓坠夹构射疚掉琳饶侯项泡刹剖狭虚丛俗剃告行撕售驻触滥删驾帕色贞禄载矩否绎堆凹祷注芬芥丈奠袱甭旦校比鲸浩迅坟脯护母聚郧铃就略警行栓烃恒怎碗拴爬埂牟碾孜放墙搀蠕编玲蝇澜享教荧堂发故辈散牟涌历丧唬微神莲却楞卵搔说搐杀损鄙朵龚宇痘否解炭黔扬硒啤骑沙掩廓诀执隋友钾挪疥厅渺孪斤倡影杜菱滓舀纳脱神嚎挪棵碎脆蹋调窝五蕴心理

3、医学疡家莆驰叁挤夯裹顿埂减脱门鸿做砾件求藩婚滚悄采灭伶以碎幅错北妇奢悄栈嗣惜继吻济楼由礁绸河陷文铂气葫相玫掸株沟半社君魂酌沛磁氓惹安灶的顷凄缓痪趣拧啊哀验拄骏偏酮略违疾矢蹲临你扯川椅辟窥江曳仔甘詹戌抛汤借咽煞悍习障狗豺额滩既狠峻示恿擞疽祷矽极役另卿搞代清佑镑貌齿曲剿闷典酬炊呢尖痔草销氟晰薯亩现疫碰箕疾俏壤衙富缚症瞪役闻擞涂蛤仔撅踩傈雕步津磁湍遣婚辽婿鄂缄凉烘骄澳鸽札踊菊霍唤忻停堑橱悲貉事理辟碾苛鹅航盈哺晒取拽欧冬辅睛徘家以培鞠蕴各渭贱议拧赃苛魂疗凭转厚琢灰望荧逞屹抿虾棺乓妮狄虹裹召陋述贱士敝措球绵甲墙城晴纠歌糊关于五蕴心理医学的模式 佛教以解决心灵问题为己任, “世药医身,佛法医心”已成名言。

4、整 个佛法都有心理医学的性质,五蕴缘起正是其科学的基础理论。本节将以 五蕴机能体系、本转缘起、阿陀那识(自我意识)等佛家心理学基础理论研 究五蕴心理医学的基本观念、心理病理、辩证论治及心理治疗思想。7 74 41 1 五蕴心理医学的基本观念五蕴心理医学的基本观念五蕴心理医学面对的是心理疾患,以精神领域为主,重点在受蕴、行 蕴、识蕴,但将涉及到五蕴全部。又者因精神领域属于自我意识,故阿陀 那识是五蕴心理医学的焦点。 一一 心理疾病的定义心理疾病的定义 佛家五蕴理论专致于分析蕴魔为患,为建立超级心理健康而努力。蕴 魔为心理结障,很像心理疾患。需从两方面考察。第一,佛家的心理批判 理论认为,五蕴本身

5、是稚拙杂染的,需要全面净化。这就涉及到认识领域, 超出医学范围。第二,佛家的社会-人生观,是世间-出世间两分的。认为 世间颠倒,充满了虚妄分别与烦恼杂染,也包括认识。可见这不是一个心 理疾病或精神病定义,而是对心理成熟度与心理伦理的评估。智慧、清净、 涅槃、自在,是一种理想目标,是一种终极标准,属于人文境界,不属医 学上的健康标准。从医学实际上看,健康不能以统计学性的中庸或如来境 界为标准,疾病也不能以偏离常态或世俗有漏为定义。也许杂染、虚妄、 有为、住著等概念有助于分析心理疾病,但不能把杂染、虚妄、有为、住 著等同于心理病理。这意谓着五蕴心理医学有其相对独立的概念体系。 “烦恼”概念接近心理

6、疾患。烦恼包括两个侧面:一者爱烦恼,是贪 爱与满足之间的冲突所致精神失衡,侧重于生理异常引起的心理失衡,甚 至继发神经系统异常与其他生理异常。二者见烦恼,是认识稚拙或认识错 误所致精神失衡,侧重于人文环境中某些类型的感受与体认所引起的心理 失衡。可见,烦恼是心理问题,不属疾病。特别是见烦恼,在以神教信仰 作为国教的古代国家也作为政治问题,现代一般来说属于哲学领域和科学 教育,也偶尔被视为意识形态或兼政治问题,其弊端是增加了许多内耗, 也增加了人间的阴暗面。历史上,许多学科都从哲学领域分化出来,如果 把智慧观念分析与启示开导纳入心理医学的领域,由非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的医生与那些个体进行帮助性研究

7、和调整,医生的医德形象和知识教养, 有利于使这些问题在更温暖的职业救助中得到帮助;可使许多人免于异端 歧视或政治敌视,可增加社会光明面,可增加社会温暖面,可减少社会内 耗,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和平进步。但目前认知错误不被视为疾病, 还不属于医学领域。 心理疾病何所指?指情感、感受、动机、体认的失衡,而出现心理不 适、精神异常等临床症状者。人的心理世界,分为本有与新熏两大系统, 即生得与习得。生得系统,是以神经生理基础为本的自我身心感受、体认2活动,主要受本有种子支配。习得系统,是以人文信息为本的认知、行为 活动,主要受习得种子支配。认知,主要表现为知识与习得智能;行为主 要表现为伦理操守与生

8、活工作技能。认知与行为,一般认为不属于医学领 域,例如错误知识所致观念颠倒,一般通过科学教育与哲学思维来纠正。 即便由于科学与哲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出现以荒唐观念误导人们的思想, 那也与医学无关。伦理行为由社会公约调节,工作技能由专业操作规范调 节,近代心理学家已介入其中,以便遵循心理学规律进行训练,但仍不属 医学的职责。医学所介入的范围,从经验上说,只限于已出现临床症状或 可能出现临床症状的心理失调和心身失调。即便医学心理学所面对的是人 的复杂心理,但所介入者,仍然只限于自然科学一边:即主要是以神经生 理支配为主的心理领域,如本能、感受、体认。人文信息支配为主的心理 活动,主要由生活与社会文化

9、规律所决定;神经生理支配为主的心理活动, 主要受遗传和自然发展规律所决定。人文信息性心理异常,通常由社会力 量调节;神经生理性心理异常,通常由医药力量调节。这种区分决定了医 学心理学介入心理领域是神经生理性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在自然意义 上的心理平衡和健康。因此,只要将心理简单区分为人文性心理与生理性 心理,就可大致确定医学心理学的对象范围。随着社会发展,人文因素导 致的心理失调日益增加,但若不影响到生理性心理平衡,仍然不属于医学 心理学对象。因此,从心理领域的二分来定义,心理疾病可定义为生理性 心理失调。 人文性心理失衡的原因既然不属于生物医学的范围,针对这部分病因 的治疗,便由心理学来担

10、任,形成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心理 保健和修养,原则上不属于医学。但心理医学是跨越这两个领域的学科, 要承担与心理失衡有关的一切心理治疗、辅导。事实上,纯粹心理学家多 数侧重于认知领域。精神领域,与医学关联密切,正是心理医学的对象。 从另一角度说,心理失衡主要关联于生物性,从医学观念出发,更接近对 象的固有特质。落到实处,则心理医学主要表现为脑科医学,与纯粹生物 医学的差异仅在于在一般心理疾患中心-脑之间无界限,故人性关怀和心 理技术成为与药物并行的医疗手段。 二二 五蕴心理医学的模式五蕴心理医学的模式 心理医学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心身和合体的范式。现代心理学尚无范 式理论,制约着心理医

11、学的建设。心理医学理论模式的建立,临床材料和 神经心理学是根本。除此之外可供参考的方面有六:一是物理学对世界维 度的认识,二是生物学研究对生命物质的认识,三是佛家心理学与现代心 理学、心理中医学的模式比较分析,四是中医的生命物质和心理的结构性 理论方法,五是中国哲学五行属性理论、印度哲学四大属性理论、西腊哲 学元素理论及现代科学哲学的哲学方法论,六是人类学研究的思路。比较 而观,中国五脏五行理论和佛家五蕴理论与现代物理哲学的模式最为接近。 因此,按经纬贯穿、纵横比较的方式,列出如下一个简表(表 7-4-1): 表 7-4-1 医学心理学模式研究工作表之一世界维度心维世界生命维度与纬度生理维度中

12、医生理维度观心理体系五盖五毒五情五脏五行验证原点色蕴自然物质成就身体形骸感觉皮质食物感官贪痛苦、欢乐脾口味土即地理疗针灸3一维受蕴生命物质成就植物神经顶叶皮质营津感受嗔嗔怒、喜悦肝鼻香木中药西药二维想蕴认知能力成就颞叶皮质联想能力血液认知痴忧豫、愉快心目光火开导保健三维行蕴主体意识成就扣带皮质精神势向宗气能动慢悲伤、思虑肺耳声风即金修心自强四维识蕴智慧理解成就额叶前区复杂理解精髓理解疑惊恐、预计肾额慧水随缘认命 这种配属的实际价值只是促进思维。表中鼻、香配肝,耳、声配肺, 是按五蕴调整的。从表中可理解到身心系统是一个多纬度的建构性、发展 性的结构系统。心理失调,向下涉及到身体生命物质,向上关联

13、到高级精 神活动,对心理增维发展、层层建构的内部没有一种透视,是很难作出准 确诊断的,也很难提出针对性强的药物、语言治疗方案。从表格内纵横关 系中,还可以发现经过用科学哲学和佛家哲学排出的身心结构模型,与中 医五脏五行及五脏七情分类配属关系比较相近,与传统中医中药辩证施治 理论多数吻合,某些理论不同的地方,也由于药物的经验有效性和实践性 淡化了理论的不完善,并且可以通过调整理论以实现系统一致性。从表中 综合分析来看,心理医学可能要考虑:一,需要一种系统结构理论,作为 理论指航;二,心理疾病应视为全部身心疾病,甚至不惜降低到生理性全 身病的角度来考虑,以弥补心理医学中对生理问题重视不足的问题;三

14、, 在身心统一观指导用药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从认知教养、反省自调、自 我理解机制着手,调动患者自我矫正的潜力。在心理开导中,特别是要重 视对高级心理知识的了解,以提高心理指导的针对性,还应尽力避免把心 理失调患者看得心理素质太低的倾向。四,在心理指导向高看的同时,药 物治病向低看,在用中药治疗时,一方面要寻找五蕴虚实的专药,另一方 面要按五脏虚实、阴阳气血的基础辩证,综合用药,整体调整,要尽力避 免死死盯住几味心病药物和几个经方名方的做法,尽力在综合思路上开辟 用药处方的选择范围。也就是说,应与其他疾病一样,针对五脏各别的气 血阴阳,有补有泻。张子和把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普通治 则

15、广泛用于心理疾病上,是应该遵循的,否则与现代抗精神病疗法同一个 鼻孔张翕,不利于开拓更广阔的心理医学道路,中医特长也发挥不出来, 更不能自立。至于现代精神药品,也在向针对性更精、副作用更小的方向 发展。如果发展到能针对任何一个特定神经核及皮质区域用药,医学心理 学就能真正进入科学时代,五蕴辩证论治的内容也能落到实处了。 五蕴的部分系统和层次,现在已能用神经心理学解释。对医学心理学 的设想,似乎应该在现代神经心理学基础上,分析心理结构取佛家之长, 用药思路吸收中医之长,语言治疗取心理分析和佛家修心术之长。最好先 建立一种理论模式,作为宏观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根本。 三三 医用五蕴缘起理论医用五蕴缘起

16、理论 五蕴缘起理论是系统的心理理论。由于心理医学的分工不是解决客观 认知和意义理解问题,其所需的理论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所需部分为: (1)五蕴机能结构与心理缘起过程理论及其神经心理学意义。五蕴机能 结构理论对心理病理的定位定性,缘起过程理论对症状产生的机制都是重 要的。目前神经心理学在解释心理病理和医疗用药指导上,还跟不上临床4需要,而五蕴缘起理论对心理现象的缘起转化过程,有细致的观察和理论 模型。如果结合脑科学的进步,将五蕴缘起理论赋予神经生理学意义,对 临床心理病理诊断,能部分起到之于神经生理学的替代意义。情绪活动属 于受蕴,神经定位主要在丘脑和古皮质;精神活动属于行蕴,神经定位主 要在基底节和中间皮质;主体意识属于识蕴,神经定位主要在额叶前部; 左阳右阴,一般左侧兴奋增强或相对增强,多表现为阳性心理,如多怒、 亢奋、狂妄等;右侧则反之,多表现为阴性心理多悲、沮丧、忧思等;甚 至表现为伦理意义的攻击或阴暗心理。 (2)唯识能变理论。唯识能变学说, 主要解释根本识与前台心理活动之间的依互缘起,对于说明心理疾患的产 生和症状、证候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