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资本积累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50367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资本积累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读书笔记《资本积累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读书笔记《资本积累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读书笔记《资本积累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读书笔记《资本积累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资本积累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资本积累论》(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读书笔记:资本积累论罗莎卢森堡著,三联书店 1959 年版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目录 三联书店 1959 年版 原序第一编 再生产问题第一章 我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魁奈和亚当斯密对再生产过程的分析 第三章 对于亚当斯密分析的批判 第四章 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图式 第五章 货币的流通 第六章 扩大再生产 第七章 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的分析 第八章 马克思对解决这个困难的尝试 第九章 从流通过程角度看这个困难第二编 本问题的历史发展第一回论战 西斯蒙第马尔萨斯对萨伊李嘉图麦克洛克 第十章 西斯蒙第的再生产论 第十一章麦克洛克对西斯蒙第 第十二章李嘉图对西斯蒙第 第十三章萨伊对西斯蒙第 第十四

2、章马尔萨斯 第二回论战 洛贝尔图对吉尔希曼 第十五章 吉尔希曼的再生产理论 第十六章 洛贝尔图对古典学派的批判 第十七章 洛贝尔图对再生产的分析 第三回论战 司徒卢威布尔加科夫图冈巴拉诺夫斯基对伏隆左夫尼古 拉昂 第十八章 问题的新提法 第十九章 伏隆左夫及其“过剩”论 第二十章 尼古拉昂 第二十一章 司徒卢威的“第三者”和“世界三大帝国” 第二十二章 布尔加科夫及其对马克思分析的补充 第二十三章 图冈巴拉诺夫斯基及其“不平衡”论 第二十四章 俄国“合法”马克思主义的终结第三编 积累的历史诸条件第二十五章 扩大再生产图式的矛盾 第二十六章 资本的再生产及其社会环境2第二十七章 对自然经济的斗争

3、 第二十八章 商品经济的侵入 第二十九章 对农民经济的斗争 第三十章 国际借款 第三十一章 保护关税与积累 第三十二章 作为资本积累领域的军国主义 译后记第一章我们研究的目的56 对再生产问题进行抽象的必要性:为了论证和解决纯价值问题,我们必须撇开价格波动不谈。庸俗经济学的方法总是想 用供求波动来解决价值问题。古典经济学者,从亚当斯密到卡尔马克思,用相反的方 法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指出供求相互关系的波动只能说明价格和价值的差异,而不能说明 价值本身。为了找出商品的价值,我们必须以假设供求是在平衡状态中,而商品的人格和 价值又彼此密切相符为出发点。这样,科学的价值问题刚好是在供求影响停止发生的那一

4、 点上开始的。 由于周期性的循环和危机的结果,资本主义再生产往往环绕社会上总的有支付能力的 需求水平而波动,有时超过这个水平,有时降落在这个水平之下,甚至再生产间或缩减至 几乎全部停顿。但如果我们考察一个较长的时期,包括繁荣与萧条,高涨和下降的交替阶 段的整个循环,也就是我们就再生产的最高和最低量,包括停顿阶段在内,而进行考察, 那么,我们可以用高涨来抵销跌落,而得出一个平均数,即整个循环中的再生产平均量。 这个平均数不仅是理论上的想象物,而且是一个客观事实。因为尽管在循环的进程中发生 剧烈的上升和下降,尽管有危机出现,社会的需要总是或多或少地得到满足,再生产继续 循着复杂的途径进行,而生产能

5、力也向前有所发展。为什么撇开循环和危机不谈后,这种 情况会发生(6)呢?这里就是真正问题的开始。企图利用危机的周期性特点来解决再生产 问题,正如企图利用供求波动来解决价值问题一样,基本上是庸俗经济学的一种手法。尽 管如此,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将要看到,当经济理论挨着再生产问题的边缘时,当 它开始对这些问题作推测时,它表现了一种执拗地把再生产问题突然转化为危机问题的倾 向,因而阻隔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我们在下面论述资本主义再生产时,我们总是指生 产率的平均量而言,这个平均量是一个循环中各阶段的平均数。1213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作为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是与一系列的特

6、殊条件结合起来的。 让我们再仔细考察这些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生产必须创造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是在资 本主义条件下使增加生产成为可能的最初形态。在决定资本家和工人在商品生产中的关系 时,全部生产过程必须服从这个条件。这第一个条件确立后,第二个条件是剩余价值必须 得到实现,转化为货币形态,这样才能为资本家所占有,用来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这 第二个条件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商品市场上来了。这里,交换的风险决定着新剩余价值今 后的命运,从而也决定着再生产的(13)前途。第三个条件是:如果已经实现的剩余价值 的一部分以积累为目的而加入资本中去,这种新资本必须首先采取劳动和无生命的生产资 料的生产形态。而且

7、,其中与劳动相交换的新资本部分必须为工人的食物。因此,我们的 注意力又被引导到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上来了。如果所有这些要求得到满足,商品的扩大 再生产已经发生了,就必须加上第四个条件:代表新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追加的商品量必须3得到实现,这就是说,转化为货币。只有这个转化已经顺利完成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才能说是已经实际上发生。这最后条件把我们的注意力又引回到商品市场上来了。 由此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意味着生产地点和商品市场之间的不断移动,意味 着从私人事务所和工厂到商品市场间的梭子般的往返运动(在私人事务所和工厂,不经许 可的人是不准入内的,在那里,资本家的意志是最高的法律;而在商品市场上

8、,没有人创 立任何法律,在那里,意志或理智都不能显示它的力量) 。但正是商品市场的这样的松懈和 无政府状态,才使个人资本家感到他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成员的全体。 个人资本家为了扩大再生产也许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追加的劳动和供应这些工人而追加 的食物,但他能否取得他所需要的东西决定于在他控制之外的因素和事情,这些因素和事 情实际上是在他能力所及之外发生的。为了实现他已经增多的生产物全部,每个资本家需 要一个较大的市场来容纳他的商品,但对一般需求的增加也好,对他的特殊商品需求的增 加也好,他是无法加以控制的。第二章 魁奈和亚当斯密对再生产过程的分析15 社会总资本不等于单个资本之总和

9、:表面的观察即足以说明:资本主义再生产作为社会整体来看不应简单地当作各个资本 家的单独再生产过程的机械总和。某资本家所赢得的,可能正是其他从市场上被排斥 的资本家所必须认为已经损失的东西。这个过程将使某资本家有可能按照其他资本家由于 亏损而被迫减少生产的数量来增加自己的再生产。某资本家能够进行扩大再生产,正因为 其他资本家连简单再生产都不能实现。同样地,某资本家可以利用另一资本家的破产(就 是说,部分地或全部地从再生产退出来)所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来进行扩大再生 产。 这些常见的现象证明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不同于把个人资本家的再生产提高到第 n 度。这些现象也说明各个资本家的再生产活动不

10、断地相互交错着,并可以或多或少地相互 抵销。 所以,在考察资本主义总再生产的规律和运行情况之前,我们必须把总资本再生产的 概念弄清楚。1618 魁奈的分析: 我们能否真的把社会总资本当作一个实有的东西来看?魁奈以古典学派特有的大胆和 简明的态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他把总资本看作一个真的、活动的、实有东西而不加疑问。 在他著名的“经济表”一书中(这本书是这样的复杂,以致在马克思以前没有人能够看懂 它) ,他用了一些数字来证实总资本再生产的各阶段,同时,还考虑到必须从商品交换,即 作为流通过程,来探讨这个问题。1 照魁奈看法,一个社会包括三个阶级:农业家的生产阶级;所有在农业范围以外活动 的不生产阶级

11、工业、商业、和自由职业者;最后,地主阶级,包括君主和什一税税吏。 全国总生产物即总的食物和原料额是在生产阶级手中产生出来的,假定它的总值为 50 亿利 弗2。在这数目中,20 亿代表每年的农业流动资本,10 亿代表固定资本的磨损,又 20 亿是作为地主的纯收益。除了这总生产物外,农业家(这里,被看作相当地符合资本主义意1 “魁奈的经济表说明国民生产的有定额价值的年生产物,如何通过流通来进行这样的分配,使得再生产得以进行无数个别的流通行为,被综括成为它们的特征的社会的大量运动,成为几个大的机 能上规定了的经济的社会阶级间的流通” 。 (参阅马克思:“资本论” ,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卷,第 438

12、页。 ) 2 一利弗约等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法郎。译者。4义的租地农业家)在手中有 20 亿利弗的现款。于是,流通进行如下:租地农业家阶级付给 地主 20 亿现款的地租(作为上次生产期的成本) 。地主阶级用这笔钱向租地农业家购买 10 亿的食物,并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其余 10 亿的工业品。租地农业家再以流回到他们手里的 10 亿购买工业品。于是不生产阶级以他们手中的 20 亿购买农产品:其中 10 亿是原料,用 来补偿他们每年的流动资本;其余 10 亿是食物。这样,这些货币最终流回到原来出发点, 租地农业家阶级;生产物被(17)分配到所有阶级,使得每个人得到消费;同时,不生产 阶级和生产阶级的

13、生产资料都已得到补偿,而地主阶级取得了收益。再生产的前提都已具 备,流通的条件都得到满足,于是再生产就能循着有规则的轨道重新开始了。1719 斯密对价格的错误分析:由于他对价格的错误分析,斯密颠覆了对整个资本主义过程的科学论证的全部基础。 这个错误的价格分析曾经长时期统治着资产阶级经济学。这个理论认为:虽然商品的价值 代表它生产时所消费的劳动量,但价格包含三个要素: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 因为这显然也一定适用于商品总额,即国民生产物,我们就遇到这样的令人惊异的发 现:虽然用资本主义方法制造的商品总额的价值代表所有的工资支出、以及资本的利润和 地租,即总剩余价值,从而,这个价值能够补偿这

14、些项目,但在价值中没有一个组成部分, 相当于在生产时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依照斯密的见解,V+m 是表现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物价 值的公式。以人物为例,斯密论证他的见解如下: “这三部分(工资、利润和地租)似乎直接地或最终地构成谷物的全部价格。也许可 以设想第四个部分是必要的,因为租地农业家的资本必须得到补偿,劳动家畜的及其他家 具的磨损也必须补偿。 (18)但任何农具的价格,例如劳动的马的价格,最终也是由上述三 个部分构成,那就是,养马的土地的地租,养马的劳动,及垫支这种地租和这种工资的租 地农业家的利润。所以,谷物的价格,虽然要补偿马的价格和它的给养所费,但全部价格 还是直接地或最终地,分解为这三

15、个部分:地租、劳动与利润。 ”1 正象马克思所说的,斯密用这“空虚的遁辞” ,两三地把不变资本分解为 V+m。然而, 他有时也起怀疑,并不时陷入相反的见解中去。在第二卷中,他说:“在卷一中已经指出 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分解为三部分,一部分支付劳动的工资,其次是资本的利润,第三是用 来生产和运往市场销售的土地的地租就各个特殊的商品说,既然如此,就一切商品的 全体,也必须是如此。它们形成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生产物。这个年生产物的总价格 或交换价值也须分解为这三个部分,分配在国内各种居民之间,有的当作他们的劳动的工 资,有的当作他们的资本的利润,有的当作他们的所有地的地租。 ” 这里斯密就发生疑惑了,

16、他接下去解释道:“虽然每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年生产物 的总价值是这样地分配在不同居民之间,并构成这些居民的收入,但正象对私人地产我们 区别总地租和纯地租一样,我们也能把一个大国全部居民的收入作同样的区别。 “私人地产的总地租包括租地农业家所交付的;而纯地租是地主支付管理、修理费用 以及其他必要付款后所剩余的。这就是地主能够用来增加不久即将用来直接消费的储备量, 或耗用于个人吃喝、装璜和修饰他的房屋家具,或他私人享受和娱乐。他的实际财富不是 比例于他的总地租,而是比例于他的纯地租。 “一个大国居民全体的总收入包括其土地和劳动的年生产物全部;在总收入中,先把 固定资本的维持费用,再把流动资本的维持费用除去,其余的部分,便是纯收入。那就是 说,纯收入是总收(19)入的一部分,人们可以把它放在消费品储存中,或用它来维持生 活、获得安逸和快乐,而不致于侵蚀他们的资本。他们的现实的财富不是比例于他们的总 收入,而是比例于他们的纯收入。 ”21 亚当斯密:“国富论” ,卷一,部分译文引自“资本论” ,第二卷,第 45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