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48297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养模式研究【摘要】随着物流社会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但同时高职物流毕业生失业率和再择业率也居高不下。产生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中着眼于通过对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具体工作岗位以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和关键课程实践体系的研究来找出解决“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供需矛盾的办法。【关键词】物流;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如今的物流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着一种怪现象:

2、一方面随着物流社会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企业较难招聘到满意的具有实践技能的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各类高校每年有大量物流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中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迫于就业形势,不得不从事与物流相关度不大的职业,并且既便是已在物流物相关岗位上就业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失业率和再择业率也居高不下。一面是企业急切需要用人,一面是物流专业毕业生渴望能够顺利地在物流相关岗位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应该是“供需两旺”才对,可为什么会出现“两头喊渴”呢?物流人力资源市场“两头喊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也可以说是许多原因的最终原因,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3、59168 大致可归结为供需“口径”不一样,学校所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那么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应如何调整才能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呢?通过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分析国内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考虑人才培养的社会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站在物流人才“供应”方的角度,本文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缩小物流人才“供需”差异。1 国外职业教育经验以工作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已开展得相对完善以职业教育发展得比较先进的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为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都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实

4、践性的指导。1.1 立法发达国家为保证获得世界一流的劳动力资源,不断地通过修改立法来强化工作导向、工学结合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美国 1990 年就公布了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 ,法案中强调:理论课和职业课的综合,注重工厂与学校的密切联系,还成立“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推动技能标准、职业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应用,建立评估和证书制度,以保证美国未来的工人处于世界上最好的训练中。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2004 年提出了 10 个“职业教育改革的要点” ,其中包括:制订开发现代职业培训条例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涵盖课程开发)的结构标准、制订强化职业教育合作的措施、制

5、订“全学校式”职业教育毕业生参加行业协会考试的规则。英国“现代学徒培训制度”已实施 20 多年。法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工作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与企业代表结成伙伴关系,职业教育文凭的规范与建立都需企业界参与,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使文凭持有者具备职业界认可的素质;职业教育包含着职业领域中的培训,以利于职业能力、技能和知识的形成;职业教育要突出个别化培训,如交替式教学、实际操作、同企业建立合作计划、个人实践等。1.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达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清晰,清晰的定位可以明确地指导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美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将来在需要懂得并运用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知

6、识的工程、科学或其他的技术领域中,当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深入教授专门的学艺、培养职业所必需的能力” 。德国的培养目标是“能将设计变成现实产品、长于实践、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型技术人员和善于管理的企业型技术人员” 。澳大利亚则是既培养动手能力见长的技能型人才,也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总之,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生产第一线或工作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现场培训技术型人才,即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劳动者。1.3 课程模式在课程模式而言,课程模式有行业单元型、阶梯训练型、

7、职业发展型、概念统整型和综合型五种。美国高等职业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基础理论的要求也不高,主要根据专业能力形成的需要开设理论课程。德国由于采取了“双元制”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其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很高。尽管如此,在课程的理论深度方面,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却很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职业学院的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分别要占总课时的 15%和 35%。英国通过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使课程内容与工作要求的结合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受传统学术教育的影响,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很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特别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普遍升级,理论深度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8、日本的课程十分重视应用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实用性,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较高,课程的理论深度则不是很高。2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揉合了部分本科教育的内容,从产生高职教育到现在,通过多年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将之本土化,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级蓝领。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时,我国的高职教育学习的主要是以德国“双元制”为主的欧洲流派和以日本的短期职业教育流派为主。但是,由于历史的、体制的、社会的等多方面因素,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不可能完全沿袭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首

9、先从办学体制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公办为主,学校是一种社会公益组织;国外的职业教育机构大多隶属于一些大企业。其次,从学生的来源和去向来看,在国内,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学校学习,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前,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几乎没有什么想法,学成后投入社会,凭着一张文凭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一个职位;在国外,学员通过协议学进入学校,学成后直接进入学校所隶属的大公司工作。由此可见,国内,无论是办学者还是入学者目标性和针对性都很差;国外,办学者和协议入学者都是有备而来。鉴于以上原因以及现阶段我国高考制度暂时不能改变的事实,并且考虑到大多数生源没有能力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那么职业教育办学者的责任将是双重的既

10、要在人才培养上考虑企业需求,也要为所培养的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3 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法人才培养需考虑社会成本,人才培养与企业和区域发展越相匹配,那么人才培养的社会成本就越低。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地区性的高等职业院校,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应通过详细分析当地经济与物流发展特点,及代表性企业物流相关岗位职业知识及技能要求,来找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知识及技能。通过改革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方经济特点调整专业骨干课程的设置及推进关键专业课程“全实训”教学体系,来达到培养地方企业所需要的高

11、职物流人才。3.1 基本思路通过对所处区域内近年来重点发展行业及其衍生行业的若干企业进行调研,获得这些企业物流相关岗位人员需求状况,对物流从业人员在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行业相关知识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再根据来自企业具体物流相关岗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教学体系、在高职学历教育中推行“师付带学徒”式的关键专业课程“全实训”教学方式,使学历教育下的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能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尽可能的使学生在学校就掌握用人企业所需的各种必备素养、知识及技能,缩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期并提其就业稳定性。3.2 基本方法选取区域内近

12、年来重点发展行业及其衍生行业的若干企业为样本,对其进行物流相关岗位(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货运代理、客户关系管理、报关报检、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需求状况及各具体岗位对物流从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业人员具体要求进行调查统计,并分类整理,将企业要求物流相关岗位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及条件进行归类,并给出统计结果。对物流管理专业做得比较好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状况和工学结合进行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比较共性及特殊性,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通过发放物就业跟踪调查表、网络访谈、电话访谈、面对面访谈等方式,了解物流专业

13、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哪些课程设置较合理,哪些课程在工作中应用不大,应增开哪些课程,在校期间比较喜欢哪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研究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相关职业资格证(助理物流师证、跟单员证、报关员证等)对从业人员要求的技能标准。尝试与一些物流管理规范、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联合制定物流管理人员技能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对物流从业人员及学历教育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一个操作技能水平的确定。有了技能标准作依据,雇主就可以评价工人的技能水平,工人也可以证明自己是否掌握适当的技能,学生也获得社会承认的资格证书,有利于青年就业或“跳槽”谋求新的职业。这些措施保证了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通过对以上 4 个方

14、法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揉合后,调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物流管理实训教学体系、尝试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全实训”教学改革。参考文献1文振华.创新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总第 314 期.2侯彦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行为导向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总第 339 期.3潘国强.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总第 298 期.4王海燕.德国大学的物流教育及其启示J.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构建以“职业发展导向”为核心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总第 79 期.6赵群.日本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带给我国的启示与思考J.物流科技,2008,2.7包菊芳.实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科技,2008,6.8杨莹.稀缺?过剩?中国物流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6.9张韦.新邦物流人力资源管理方略J.中外物流,20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