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46541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清钱鉴赏之乾隆雕母辨伪图片: 图片: 清代铜质雕母自雍正以降,历八帝九号,虽不尽相同,但连绵传承,缤纷灿烂!乾隆雕母早期沿袭雍正工艺,字口浅而粗,字根地章处理极佳,根不见沟壑,地亦无凹凸,宛如机打(此类雕母无小金口,金口较大,内郭较窄)到了中期,本朝工艺逐渐成熟,又与早期工艺融合,形成了乾隆雕母最具代表性的风格,并影响至嘉庆早期上图是何先生藏品,典型的中期雕母,字口深而直(直观上看不到字口从平面到纵深的粗细变化),字根已现凹槽(因此类字口较深,笔画又不纤细,后期不好处理),此类雕母起笔收笔处雕刻极为津道,为辨伪要点之一图片: 图片: 上图为黄思贤先生藏品,个人认为是目前所

2、知的最好的乾隆雕母,乾隆雕母故宫无收藏,这应该与当时的典制有关,因个人没有更多的文献资料,所以无法做进一步的了解此钱的图片虽模糊,但极生辣,层次感极强,可作为乾隆中后期工艺过渡的标准器! 图片: 上钱是嘉德拍品,此钱的包浆很具代表性红,是乾隆雕母包浆的主色,乾隆时期雕母铜质配比是其生红包浆的主因,又因其传世及保存的环境不同,而造成包浆深浅不一根据个人经验,乾隆雕母铜质虽精,但若保存环境不当,也很容易被腐蚀的不成样子!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钱是张先生藏品,下钱本人藏品,此二钱连同三楼的那品,为乾隆时候最典型的雕母风格,金口较小,小金口由此开始!字口比中期深字类浅(上面忘了说明深字类的

3、工艺多见于大样),字口从平面到纵深的粗细变化明显此种雕母笔画交接处最见功底,笔画富于变化,或由细至粗(可见隆字右半部第二三笔),或方折圆弧(可见满文),端庄稳重,妙不可言! 另用我的这枚继续说一下乾隆雕母的铜质,此钱传世,略有磨损,除背面内郭老伤处有红包浆外,通体无包浆,铜色有如金,具有一定的代表型图片: 图片: 图片: 程纪中先生藏品,晚期雕母,字口的深度跟前两楼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但笔画粗细变化明显,整体比之较细弱,笔画交接处已无一气呵成之感晚期标准器图片: 陈先生藏品,伪品,字体歪斜,全无乾隆雕母端重之气息,铜质贼亮,全无乾隆雕母精润之特点笔画直来直去,收落笔无变化,生硬非常,通隆泉三字尤劣!当年孙仲汇老师直言此钱新伪,可见先生功力之深厚!图片: 网上图,新伪,与楼上之钱胎息相同,只不过一个精做,一个粗制罢了!图片: 图片: 网上图,腐蚀严重的生坑真品,大家可比较参考图片: 图片: 图片: 伪钱与晚期标准器笔画字口对比: 乾字,伪钱的最后一笔是为败笔 隆字,伪钱隆字右半部第二三笔交接处是与真钱有明显反差,伪钱生字的一撇,为乾隆钱里绝无仅有,败笔中的败笔! 宝字,伪钱宝字的第一笔和最后一笔如同火柴棍,生硬非常,尔字第二笔,败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