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417206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 平论文关键词:廉政文化 党建工作 廉政制度 论文摘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廉政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就强调廉政,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放于利而行,多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政以德,譬如北

2、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等廉政思想。孟子也提出过“民贵君轻”的学说,劝告统治者重视和爱护人民。提出了养心寡欲的思想,主张为政者要带头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善养吾浩然之气”;要通过“反求诸己”,排除感官物累,保持高尚的节操。并特别强调指出:“福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廉政理念一直贯穿王朝统治的始终。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之初,也一直追求廉政,把廉政作为一个境界而追求而向往,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把“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清廉勤政的基本准则,也作为治国兴邦的重要方略。那么什么是廉政文化呢?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

3、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它既可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可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廉政文化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主要内涵是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政人员的职2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新时期的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新探索,它的核心价值是清廉、为民。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它对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起着积极作用。 一、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4、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廉政文化建设,面向全党全社会,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以廉政制度和规范为支撑,以群众广泛参与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产品为载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党执政的文化根基,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的营养。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为增强党的先进

5、服务的观念。要运用文化的力量,让廉洁奉公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基层服务上,从而进一步净化党的执政主体,筑牢党的执政基础,使党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廉政文化建设充满活力,影响力、渗透力不断增强。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之相比,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反腐倡廉制度、措施有效运行所必需的文化3基础和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影响

6、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封建糟粕文化的存在,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致使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显得很是重要和紧迫。 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要大力弘扬廉政文化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反腐败工作也进入了深水区,腐败问题已连续多年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腐败制造了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对现代化建设和政局稳定起着破坏作用。腐败问题不解决,党的执政基础和党的执政使命都要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大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培育和弘扬廉政文化。 (一)

7、树立党员领导干部权为民用、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 在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新的考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考试面前,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他们不但考试不及格,还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人民给他们只能打零分。他们的案例时刻提醒着我们,进京“赶考”无穷期,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赶考之心,常修为官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思人民疾苦,常敲警醒之钟,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耐得住清贫,守得住

8、寂寞,没有非分之想,不贪不义之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新时期,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廉4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依法行使权力。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廉洁操守和政治本色。把道德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与廉洁从政实践结合起来,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学习贯彻中

9、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使党员领导干部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准做,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相统一。 (二)培育公民知荣明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 荣誉和耻辱,是荣辱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知荣辱,是人性的标志,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准。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 ”培育公民知荣明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营造和谐知礼的社会氛围,对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意义重大。具体做法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培育廉洁文化理念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普及道德知识和道

10、德规范,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准则。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知八荣明八耻,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使诚信、廉洁、守法、勤俭等道德观念成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宣传教育上,把廉洁要求寓于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和行业规范之中,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加强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落入道德沦丧的泥潭。 (三)营造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廉政文化氛围 5当前,一些领域腐败案件频频发生,反腐斗争的形势十分严峻,反对腐败仍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

11、务。据统计,2009 年全国处分干部 106 626 人,其中县级以上干部为 3 743 人,受党纪处分者占党员总数的 1.1。2010 年处分 146 517 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 119 527 人,给予政纪处分 38 670 人。2011 年 3 月 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作工作报告时指出:“去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 32 909 件 44 085 人,同比分别增加 1.4%和 6.1%。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 18 224 件,同比增加 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 723 人(含厅局级 188 人、省部级 6 人),同比增加 2%。 ”因

12、此,营造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廉政文化氛围对于增强群众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廉政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使反腐败、崇廉洁的廉政文化理念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积极鼓励公民检举腐败行为,设立反腐败电话热线,提高公民监督意识,利用新媒体、网络反腐败,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不容腐败和抵制腐败的良好风气。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合法、有序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如此,也有力地促进了党建工作水平。河南省信阳市在营造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做法独到,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于 2010 年 7 月 15 日举办“大别山清风杯”廉洁从政法规制度知识竞赛,在全市掀起了爱廉崇廉、遵

13、纪敬法的热潮。 三、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要努力构建廉政制度体系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党的历史上,反腐败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1931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在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个刚诞生的红色政权内部,也不同程度地滋生蔓延着一些消极腐化现象,如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等,其中有的还比较严重。如果对腐败不加处理则会危及党的生命,于是,我们的党就开始了反腐败法律法规的起草和颁布工作,1930 年颁布了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1933 年 12 月 15 日,苏6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这一条例为司法机关惩处贪污

14、腐败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使惩治腐败行为有法可依。当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廉政制度体系不可能建成。 建国之初,毛泽东的个人领袖魅力在反腐败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通过领袖的魅力来反腐不可能持久,通过群众运动暴风骤雨式反腐也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而以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约制度等“显规则”破除消极腐败的“潜规则”,则是顺应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邓小平同志科学总结了以往反腐的不足之处,创造性地从体制问题入手,探寻腐败产生的社会根源并敏锐地发现“法制不健全”也是腐败产生的现实根源之一。强调要从法制、制度入手来预防和治理腐败,依靠制度来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反腐具体体现在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积极实行制度创新,相继出台了许多重大制度措施,对于有效遏制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国走上了通过制度建设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反腐方面注重系统化、科学化和可行性,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走出了一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设之路。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是梳理、完善、创新各项具体监督制度,与时俱进而不因循守旧,并使之形成体系。过去,党内和国家层面用于反腐倡廉监督的具体法规、制度不少,但这些制度缺乏配套性,原则性规

16、定的多、可操作性的制度少,应急的制度多、长远的制度少。要保证反腐倡廉监督的成效,必须对现有的具体制度、规定进行梳理和清理,特别是要消除法规、制度中的“打架”现象。2010年 1 月 18 日,正式发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就7对于近年来的党内法规和政策进行了一定梳理、完善和创新,它相对于 1997 年试行版的廉政准则而言,有删有增,更全更细,可操作性强,对各种新型的腐败方式如“裸官”、 “润笔费”等现象都有所规范,也规定了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信访制度、巡视制度、谈话和诫勉制度、舆论监督制度、询问和质询制度、罢免或撤换制度的规则与程序。事实上,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03 年 11 月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的规划;2003 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2004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和国有企业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