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16606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1、线路(1)审核本线线路平面图、线路详细纵断面是否满足本线的设计标准及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并对局部方案的优化提出建议。(2)审核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是否与桥梁、隧道及路基支挡工程相协调,满足各专业结构设计的要求,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和措施。(3)审核线路与周边控制性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关系及处理措施是否合理。(4)审核拆迁建筑物、改移道路及管线等工程数量是否有遗漏。(5)审核土石方调配、取弃土场设置的合理性。(6)审核立交工程设计,提出优化设计建议。(7)审核沿线防护和绿化设计。(8)设计方案采用的标准与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一致性;(9)贯彻环

2、保、水保及节约农田措施的情况;(10)贯彻工程地质选线,绕避不良地质的情况及局部方案优化的可能;(11)铁路与道路交叉及铁路排水系统完整畅通的情况;(12)核对主要设计数据,消灭差、错、碰、漏等质量问题;(13)主要工程数量。(14)审查线路平面图,线路详细纵断面图,线路诸表。(15)审查改移道路设计原则、改移道路平、纵断面面设计、检查改移道路及立交桥涵设计与线路安全性防护问题;(16)审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迁改原则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迁改工程数量;(17)审核砍伐树木及挖树根表;(18)审核线路设计是否满足安全、运营和养护维修的要求;(19)审核线路设计能否满足设计速度目标值的要求;(2

3、0)评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精测成果等各种原因造成设计里程调整的依据、原因和对工程量、设计里程、工程规模的影响,及与有关工程的衔接与系统性。(21)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是否执行强制性条文规定,执行审查意见的情况。(22)线路经过地段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合理绕避环境敏感点。(23)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符合城市发展和铁路规划发展要求。2、轨道(1)审核轨道参数选择的合理性。根据本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各线段的速度目标值和沿线桥涵、隧道、路基的分布情况,审核轨道参数选择的合理性。(2)审核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及单元轨节布置情况。根据无缝线路强度、稳定性和钢轨断缝检算资料,审核无缝线路的允许

4、温降、允许温升、设计锁定轨温、单元轨节布置图。(3)审核桥上无缝线路检算伸缩力、挠曲力、制动力、断轨力及断缝,审核桥上无缝线路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的合理性,对具体桥梁上的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位置和布置方式进行评价。(4)审核无缝道岔、无缝道岔群及桥上无缝道岔。检算无缝道岔纵向附加力,审核无缝道岔群和桥上无缝道岔布置的合理性。(5)审核隧道地段无缝线路设计方案,包括洞口、洞内无缝线路设计及相关措施。(6)审核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的设置。(7)审核基桩的设计及布置。(8)审核轨道和无缝线路相关的工程数量和材料数量。(9)审核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是否满足有关规定要求。(10)设计方案采用的标准与有关规

5、程、规范、规定的一致性;(1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2)轨道设计可靠性及改善和优化的可能性;(13)核对主要设计数据,消灭差、错、碰、漏等质量问题;(14)主要工程数量。3、地质(1)审核全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所采用的勘察手段、方法是否合理,勘察资料内容是否齐全,勘察成果报告是否满足设计需要。特别是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地层结构等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措施意见,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判定依据,地下水、地表水的侵蚀性分析。并加强重点工程勘察成果资料审核,根据审阅结果,从地质角度分析权限工程措施建议,提出补充勘查的建议和意见。(2)按照建筑材料场地勘察要求,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审核比选和

6、拟采用土源、砂石料试验指标是否齐全,重点研究拟采用建筑材料的技术可靠性,并通过全面经济比较审核设计的合理性。(3)根据全线工程类型分布、土源分布、土石方调配原则,结合气候条件、工期要求、拟采用填筑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等条件,评价沿线路基填料、土质改良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指导性意见。(4)根据拟选用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结合工程类型分布,审核砼施工工艺措施,原材料试验指标是否满足砼耐久性要求。(5)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6)不良工程地质地段工程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7)重大工点工程地质资料和勘探工作量及化验资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8)审核各类工点地勘工作是否满

7、足施工图要求,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特别是地基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是否合理;(9)审核膨胀土、软土、松软土的分布范围,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对铁路影响的分析论证;(10)审核全线可溶岩地段岩溶对铁路的影响及工程处理措施;(11)审核沿线高填方、软质岩高边坡、不稳定斜坡及危岩、落石等对铁路的影响;(12)审核区域地面沉降对铁路影响的分析论证及工程处理措施;(13)审核场地类别及地震动参数,场地的地震效应,地震液化层对工程影响的分析论证及工程处理措施;(14)审核各项物理力学参数的取值依据,有无多种手段的综合分析及对比试验,特别是各类岩层全风化层的沉降计算参数取值问题;(15)地勘资料审核:是否按工点

8、补充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勘探点数量和深度是否满足施工图需要,提供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是否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是否满足工程施工图的要求;(16)测试、试验资料审核:钻孔取样数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各类原位测试和试验项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测试、试验结果是否进行综合分析和数理统计;(17)建筑材料场地工点:审核在初步设计地勘工作基础上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勘探,勘探线和勘探点布置是否满足查明材料场地储量和质量要求,钻孔取样数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不同建材类型的试验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是否按规定查明建筑材料场路基填料、级配碎石、碎石道砟的储量、质量、剥采比,是否查明材料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否满足设计需要

9、。4、路基(1)路基施工图审核总的原则结合本线地理和自然环境,地形地质条件等,审核施工图设计是否执行初步设计审批意见,采用的原则标准是否符合相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路基工点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进行审核和评价,提出优化路基工点设计方案和工程措施意见。(2)路基工点审核原则根据本线的特点、路基工点类型,执行以下审核原则:A、路基过渡段设计路基过渡段包括堑堤过渡、桥路过渡、隧路过渡、涵路过渡,从地基处理过渡、本体过渡、基床过渡等,审核评价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B、坡面防护工程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

10、质条件,审核设计工点采用的边坡防护类型及结构形式、边坡坡率、边坡平台及截水沟、分级防护高度等是否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是否与环境协调,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C、软土及松软土路基根据工点地基土物理理学指标、路基设计参数、工期安排,审核评价路基稳定检算方法、安全系数取值、总沉降及工后沉降估算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要求提供针对软土、松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碎石桩及 CFG 桩)总沉降及工后沉降检算的设计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说明。根据沉降计算评价地基加固措施的可行性,从施工工期、施工工艺、环境保护、工程经济性等方面,审核评价工程措施是否经济、合理,是否

11、满足本线的工后沉降、沉降速率和差异沉降控制要求。D、季节性冻土路基沿线季节性冻土分布比较普遍,结合工点特点,审核季节性冻土工点采用的设置隔断层、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铺设保温材料、设置防冻胀护道等措施的适用性和技术可行性。在冻胀性地基上填筑路基,必须满足路基的稳定和变形要求。路基高度应大于季节最大冻深。路基冻深范围必须采用非冻胀性填料填筑并加强相应的隔排水措施。E、支挡工程挡土墙工点,主要审核在列车行进情况下动土压力是否考虑,如何设计计算,挡土墙的结构型式是否合理等。桩板墙或锚固桩、U 型槽路堑等工点,主要审核选取的物理力学指标,顺层工点采用的顺层力学指标,计算推力或土压力方法,结构设计计算方

12、法,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否合理,工程措施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耐久性设计要求;防排水措施、临时支护、施工顺序及注意事项等技术要求是否交代清楚。要求设计提供支挡工程设计计算采用的参数、理论计算方法、计算清单,以及结构形式设计详图、设计说明书等。F、岩溶路基岩溶地段路基,审核工点设计是否根据岩溶地表形态、地表径流、地下水活动情况、隐伏岩溶分布的大小、形状以及地面坍塌成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岩溶地段路堑,施工开挖至路基面后,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勘察,详细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岩溶率大小,优化岩溶处理措施。G、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结合路基工点审核排水设计,排水设施的结构图,对路基排水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13、按系统设计要求,审核路基面排水、路肩排水、边坡排水、地面排水、地下排水系统衔接的合理性。H、地震地区路基地震区地基处理,审核液化土地基的评判方法,地基加固设计计算方法,地基处理的必要性。评价所采用方案的可行性及参数的合理性;并提出液化土地基加固措施的建议。地震区挡土墙设计,审核考虑地震附加力的作用是否符合现行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I、相关工程根据电缆沟漕、电气化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综合地线、过轨电路工程的结构尺寸、布置形式、施工方法及工序,审核路基横断面综合布置方案、道旁设备安装位置预留等;审核附属工程不同工程类型过渡段纵向过渡方案布置形式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建议。(3)不良工程地

14、质地段工程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4)路基设计的主要设计原则;(5)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的经济合理性、可靠性及优化的可能性;(6)雪害地区路基防护等措施的可靠性及合理性;(7)风沙地区路基边坡及路基两侧防护措施的合理性;(8)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及路基边坡防护等措施的合理性;(9)盐渍土地段路基地基处理及边坡加固等措施的合理性;(10)路基填料来源、填料质量、压实密度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工后沉降能否得到控制;(11)高填深挖尤其是顺层地段路基的边坡稳定性以及防护加固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程度;(12)不良地质地段及高烈度地震区活动性断层附近线路局部方案优化的可能性;(13)审核路基工程数量,

15、并与初步设计数量进行对比。(14)审核设计所采用的路基工程设计标准是否能满足设计速度目标的要求,能否满足以设计速度安全行车及旅客舒适度的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满足结构安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出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的意见。(14)审核路基基床结构以及各部分填料的性质、强度、刚度是否满足要求。(15)审核路基工程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以及控制措施是否满足要求。(16)审核路基填料以及细粒土、软岩的改良工艺、审核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加固措施、审核路基稳定、沉降计算以及安全系数取值是否满足要求。(17)审核土石方调配原则,审核不合格填料改良与合格填料远运的经济合理性。(18)审核深路堑边坡、危岩落石加固防护

16、原则,审核路基稳定计算以及安全系数取值是否满足要求,审核考虑周边环境工程等安全施工的措施。(19)审核路基与桥、隧、涵等结构物,以及路堤与路堑等过渡段设计是否满足要求;研究进一步优化桥桥、桥隧之间短路基(小于 150m)的可能。(20)审核电缆沟槽、电气化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等综合布置对路基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21)审核路基排水系统设计是否完善以及其对路基耐久性的影响。(22)审核地质条件复杂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路基支挡防护结构设计是否满足要求。(23)审核路基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可行。(24)检查各专业设计接口是否衔接适当,确保施工图设计的总体性、系统性及文件的内容、深度满足施工需要。(25)对通用图及结构大样图、路基设计采用的基础资料准确性进行审核。(26)对边坡防护型式、措施是否满足稳定性及绿色防护要求进行审核。(27)对路基沉降及变形监测设计进行审核。(28)对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检测要求进行审核。(29)对路基抗震措施设计进行审核(30)对过渡段设计图、排水系统设计、支档结构设计图纸进行审核。(31)审核路基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