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同步测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940021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同步测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一、积累运用。 (16 分)1.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4 分)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敝日,浩()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艰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深的峡谷。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

2、来?(1)改正文段中书写有误的字,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2 分)(2)请根据语境给文中 A 处选填合适的语句() 。 (只选序号) (2 分)a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b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c 你遭受了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d 你遭受了多么大的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啊?2. 默写古诗文。 (4 分),乌衣巷口夕阳斜。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 (李清照武陵春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3、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 (李之仪卜算子 )3. 请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2 分)答:4. 品析句式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续写一个句子。 (2 分)如同赞美每一个温馨的早晨,我赞美太阳递给我的第一缕晨曦。借助晨曦,我看见庄严上升的国旗,看见大海激动的波涛, 。我要给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以心中的祝福:早安,中国。答: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2 -A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B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

4、合、创新的过程。C 为了防止体育活动时间里不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教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D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6.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8 个字) 。 (2 分)本报讯(记者董晓勋)昨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鲁本麟教授向记者提供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武汉市中学生视力低下率高达 63.5%,高于全国水平的 5%。武汉市 120 万中小学生中,有 76 万多人视力存在问题,中度或视力低下的学生占 50%以上,鲁本麟教授解释说:视力低下是指裸眼视力小于 1.0 者,是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极大影响。近

5、年来,由于对青少年视力低下的危害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青少年视力低下问题日益严重。专家呼吁大家都来“救救孩子的眼睛!”二、阅读理解。 (44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 (8 分)植物有记忆吗? 如果有人说,植物也像动物那样有记忆能力,很多人听了都会摇头不信。但在不久前,科学家们在一种名叫三叶鬼针草的植物身上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结果证明,有些植物不仅具有接收信息的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这项实验是法国克莱蒙大学的科学家计划的。他们选择了几株刚刚发芽的三叶鬼针草,整个幼小的植株,总共只有两片形状很相似的子叶。一开始,科学家们用 4 根细细的长针,对右边一片子叶进行穿刺,使植物的

6、对称性受到破坏。过了 5 分钟后,他们用锋利的手术刀,把两片子叶全部切除,然后再把失去子叶的植株放到良好的环境条件中,让它们继续生长。大约 5 天之后,意想不到的有趣情况发生了:左边(没受过针刺的一边)萌发的芽生长很旺盛,而右边(受过针刺的一边)的芽生长明显缓慢。这个结果表明,植物依然“记得”以前那次破坏对称性的针刺,没“忘记”针刺给它带来的痛苦。以后,科学家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发现了更多有关植物记忆的证据,他们甚至已经知道植物的记忆力大约能保持 13 天。植物怎么会有记忆呢?科学家们解释说,植物没有大脑,也没有中枢神经,它的记忆当然与动物有所不同,也许是依靠离子的渗透补充而实现的,但这仅仅是

7、推测。应当说,关于植物记忆的问题,目前还是一个没有被彻底解开的谜。- 3 -7.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介绍了说明对象什么特征?(2 分)8. 选文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 分)9. 修改选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 分)10. 第段中加点词去掉行不行,为什么?(2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5 题。 (13 分)一窠八哥的谜 牛汉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

8、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墙上用绳子缒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墙面上已经有一些朽烂成窟窿,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墙上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登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

9、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洪亮起来了,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不可知的远方。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

10、他看见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河那个方向飞走了,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伤心地扒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我为它们担忧。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的蜂小心地收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的屋顶上。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 4 -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得很远。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现八哥的踪影。它们究竟飞到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

11、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的。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注窠():鸟兽昆虫的窝。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往下送。笊篱( ):一种工具。11. “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2 分)答:12. 在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2 分)答:13. 第一段对小八哥作了哪些

12、方面的描写?简单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2 分)答:14. 结合全文,谈谈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 分)(1)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答:(2)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答:15. 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3 分)答:(三)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 (11 分)江山之助据记载,隋代僧人书法家智永, “闭门习书三十年,写得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所退笔头五簏,埋作笔冢” 。智永历来被视为勤学典范,心如古井的寺院生活,使他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离,沉浸在青灯黄卷,晨钟暮鼓的事佛环境里。古今确有一些书法家,适应于室

13、内的寂寞生活,离不开邮票般大小的家园。书法本来就是寂寞之道,临摹古帖,遥追古人,都是独自在宁静中进行的。室内的苦练遂成美谈,似乎,书法学习就是室内的产物。其实书法家艺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游山玩水。山水之乐同样是书法家的本性, “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 ,是何等的!山水之乐洗去了书斋枯- 5 -坐的寂寞,场景转换了,心境也为之一变。老子曾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在山水间徜徉和在书斋中勤奋,感觉是不一样的。山水对学书者好像是无所言、无所教,但人在周游目览中能“以悦为安” 。王徽之称:“散怀山林,萧然忘羁” ,山水美景洗去了琐碎杂念,使人能享受到回归天性的精神自

14、由。像著名的竹林之游、兰亭修禊、西园雅集,文人都带有休闲交流的宽松。走出书斋,优哉游哉,一些佳作也在游山玩水间产生了。山水无语,处处都有玄机,滋润着书法家的性灵。譬如荷池的萧然远俗之美,在书法家眼里就构成了清幽脱俗的韵味。书法家对于景物有着天生的喜爱。王羲之爱鹅,支道林爱鹤爱神骏,王徽之爱竹,都钟情于清雅高洁的审美性格之物。它们传递着鲜活的信息,足以引发书法家遐想神游,使人脱略形迹而重精神享受,从而影响到书法之理、之趣。天地万物,品类繁盛,从不同的方向开启着书法心灵的通道,让书法家获得书斋无法给予的生命体验。很多书法家正是由于山水游历而得笔法章法,得形态神韵。这在外人看来,真是荒诞不经,但事实

15、却一再证明着。怀素“观夏去随风变化,顿有所悟,遂至妙绝” ;文中“见道上斗蛇,遂得其妙” ;黄庭坚“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这些都是美妙的例证。(作者:朱以撒选文有改动)16 思路分析表示文章的转折、标示本文由此而分为两大部分的一个词是:(1 分)17. 文题揣摩从全文内容看,本文标题“江山之助”的含义是:(3 分)18. 观点提取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2 分)19. 语境品味“兴高采烈、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得意忘形”四个成语中,最适于用在第三段横线上的一个是:。 (2 分)20. 笔法探究文章开头不提观点,却从智永“闭门习书”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3 分)(

16、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1-25 题。 (12 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 6 -2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 分)公将驰之()望其旗靡()三军可夺气()朝气锐()22.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