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99439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课 题:位置时 间: 年 月 日 主编:何周昌 审核人:莫启纺 学生_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 P2-P3 页。思考:(1) 、行与列的意义。(2) 、数对的意义。(3)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4)、数对的书写方法。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学习教材 P2 例 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我知道了:1) 、行与列的意义:通

2、常我们把竖排叫做( ) ,横排叫做( ) 。2) 、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确定第几列一般是(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 )数。按照此方法可以数出张亮在第( )行,第( )列。3)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数出物体所在( ) ,再数出物体所在( )4) 、数对的书写方法:用( )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或字母括起来,用逗号把代表列数、行数的数或字母隔开。如:张亮的位置是2、学习教材 P3 页例 21) 、用数对表示图上已有场馆所在位置。数一数:数一数:数出图上各场馆在第几列,第几行的交点上。写一写:写一写:写出表示各场馆位置的数对,先写列,后写行。猴山: 大象馆: 熊猫馆: 海洋馆:比一比

3、:比一比:比较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位置的数对特点。大象馆( ) 海洋馆( )看一看:看一看:看图,两个场馆在同一横线上,即同一行上。比较小结:比较小结: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的后一个数对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 ) ,如果两个数对的前一个 数对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 ) 。2) 、根据所给数对,在平面图上标出相应场馆的位置。找一找:找一找:找出所给场馆的数对在平面图哪一列,哪一行。飞禽馆(1,1):在第( )列、第( )行交点处;猩猩馆(0,3):在第( )列、第( )行交点处;狮虎上(4,3):在第( )列、第( )行交点处;画一画:画一画:依据上面找出的位置,在平面示

4、意图上画出它们的位置。三、学以致用:1、想一想,填一填。1) 、小红和小军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小红的座位在第二列,第四行,简记为(2,4) ;小军的位置简记为(3,5) ,则小军在该教室的位置是( ) 。2) 、电影票上的“4 排 9 号” ,记做(9,4) ,则 7 排 11 号记做( )3) 、将点 A(4,3)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点 A 的位置是(7,3) 。4) 、学校组织看电影,小刚在 8 排 3 号,许明在 7 排 3 号,秦月在 9 排 3 号,小文在 8 排 1 号。 则小刚的前面是( ) ,后面是( ) 。2、看图填空。1) 、请你说一说棋盘中每个棋子的位置。2)

5、、右面是儿童乐园的示意图。(1) 、写出各景点的位置。假山( )迷宫( )游艇( ) 骑马( )过山车( ) 碰碰车( )摩天轮( )(2) 、公园东门在(8,4)处,南门在(4,0)处,卡丁车在(3,8)处,请你在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课 题:分数乘整数时 间: 年 月 日 主编:何周昌 审核人:莫启纺 学生_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

6、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1、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 P8-P9 页 2、想一想,填一填1) 、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2) 、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3) 、 + + =( ) ( )表示( )个( )相加。4) 、 4 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3、

7、看图填空。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例、例、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人跑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 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例、例、 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例、例、 思考:你有什么技巧?小结: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三、学以致用:三、学以致用: 1、填空 1)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 )和整数相乘的积作( ) , ( )不变。 2)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 求( )的简便计算。 3) 、 表示(

8、)或表示( )4) 、 个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 3 = 8 =3、列式计算1) 、6 个 相加的和是多少? 2) 、 的 5 倍是多少?4、解决问题 1) 、一辆汽车每分钟行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 、李师傅加工一个零件 小时,加工 24 个零件需多少个小时?5、附加题 1) 、计算 2 =2)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课 题:分数乘分数(一)时 间: 年 月 日 主编:何周昌 审核人:莫启纺 学生_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 个数

9、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 P10 页 2、计算 4 = 5= 8=497 159 203、我能辩对错。 (对的打“ ” ,错的打“ ” )1) 、求 的 5 倍和求 5 个 的和列式都是 5。 ( )1 61 61 62) 、分数乘整数是求

10、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3) 、3=4= ( )4 213214 74) 、2 根 米长的铁丝比 1 根 1 米长的铁丝长。 ( 1 4)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例 1、工人师傅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小时粉1 51 43 4刷多少呢?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例 2、 千克的 是多少千克? 小时的 是多少小时?4 51 27 124 7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例 3、0.5 = =1 721 515小结: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小数乘分数,先把小数化成( ) ,然后按( )的方法进行计算。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先

11、把带分数化成( ) ,然后按( )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以致用: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1) 、 表示( ) ;2 31 4 表示( ) ;5 6232) 、分数乘分数,应该 ( )乘( ) , ( )乘( ) ,能约分的可以( )再乘。3) 、一根木棒长 米,它的 是( )米。7 82 74)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 米,长是宽的 2 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3 7平方米。 2、列式计算1) 千克的 是多少千克? 2) 、 24 的的 是多少?2 53 45 121 53、解决问题1) 、要修一条长 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 ,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3 41 82) 、一个正方形

12、的边长 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4 5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课 题:分数乘分数(二)时 间: 年 月 日 主编:何周昌 审核人:莫启纺 学生_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熟练进行计算。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掌握积与因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两者之间 的关系进行正确判断。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挑战自我。 重点: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 难点:因数与积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 P11 页 2、计算:3、填空:1) 、 6 表示( ) ; 表示( ) ;2) 、一根绳子长 81 米,剪去 ,还剩这根绳的 ,还剩( )米,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例例 1、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每分钟可飞行 千米, 分钟飞行多少千米?5 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思考:你想到了几种计算方法,有什么技巧?小结: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例例 2、比较大小。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当一个因数大于 1 时,积( )另一个因数(0 除外) ; 当一个因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