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96579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标解读一、 识字、写字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册教材,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有这样的阐述:“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 ”这是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每一个学生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把握这一目标的原则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不可降低要求。其实,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他们无疑已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组成新字识字;编个顺口溜识记等,而且已运用了六年。然而,至今我们从每次的考试,如常见的“看拼音写汉字” “选择正确的读音”等题型中,仍然看到一部分学生会有

2、失分的现象。如,上个学期的期末统考中,出错点都集中在了“纤弱”的“纤”学生选择了“qin”的读音;“日寇”的“寇”错写为“冠军”的“冠” ,纠其原因是学生没能准确分辨、识记易混、易错字词。这就不免让我们对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产生了一些困惑:怎样更巧妙、高效地去掌握易混、易错的字词呢?策略:1、用好工具书,理解记忆。2、反复抓,抓反复。1、用好工具书:如在教学本册教材第一课学弈这篇文言文时, “为是其智弗若与” ,面对这个多音字“与” ,书中只有注音而未注释,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呢?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字典,知道“与”字因含义不同有三种读音,然后动脑去分析、理解,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知

3、其所以然后,我们可以马上让学生将“与”这个多音字的注音、组词并朗读。可喜的是,我在第二天让学生作答练习册时,对“与”字的注音除一人出错外,其他孩子全部正确。2、反复抓,抓反复:对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我们就更应该放手并信任他们去自主识字。我们往往会在学习课文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此时,我们可要求学生去随文识字,如果我们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抄写识记,常常会徒劳无功,有时动动脑子,识字就会变得如此轻松。如有不明白的可以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等途径进行识字,识记后,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听写,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随时都可以了解自己识字的情况并可做到有的放矢。如第一单元的词语的听写:“挪移”学生熟

4、练写出,写一遍即可,第二个词“蒸融”写时不流畅,便马上多写一、两遍,加强记忆。到第二天上课时,我们再次去听写,互批,互改,再次记忆。与此同时,当天晚上的第一个作业也就产生了:全对的同学,本课字词可不写;错的少的,将错词改会即可;错的多的,先改 2 遍错词,然后再听写一下,自批,自改。第三次的听写将是由学习小伙伴互相听写错词来完成,再次查漏补缺。其实,现在的孩子是很聪明的,这样的分层作业试行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发现:如果第一次识记生字时,下点功夫,就不会有第二天再次书写的作业了,何乐而不为呢?久而久之,可促进孩子们形成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二、 阅读课标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

5、求共提出 11 项,通过学习研究,我们认为如下四个要求是最能突显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1、 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 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 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 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针对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学生在考试答题中的情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总是不尽如人意。困惑:如何较为完整地去理解、概括词句的含义呢?策略: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出体会。如匆匆一文中,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的理解。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朱自清先生把自己过

6、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为极小极小针尖上的一滴水,当滴在时间流里,日子显得是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无奈的心情。此时,我们还要适时指导学生再将对句子的理解引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个性化的阅读,有的学生说:“此时,我深切地感触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真正含义,时间往往就会在我们玩耍时、写作业时、吃饭时、睡觉时不经意间流逝,且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 。还有的说:“我认为虽然时光流逝匆匆,但我们也不必去过分的伤感,只要我们抓住时间,珍惜时间,同样可以在有限的日子里,学到无限的知识,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 ”等。只有这样的理解与概括,才是较为完整的。而其方法的训练需要我们立足

7、教材,立足课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了多理解,多动手去练习概括。三、 习作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 40 分钟内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并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发表个人独特的感觉。 ”且重点还是“写好纪实作文”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也不愿做作文。困惑:如何能让学生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自己独特感受的文章呢

8、?经过我们老师的分析、讨论,纠其原因主要表现为:1、 积累太少,词汇贫乏。2、 脱离生活,内容空洞。教学策略:1、 积累语言,鼓励运用。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捕捉课文的空白处,让学生仿写,如学习匆匆一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三段,结合生活实际写几句话。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 ,也许正是这刻意而又不经意的练习,会成为日后某次习作的素材。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是自己喜欢的部分,并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从课外阅读中采撷喜欢的或同类的内容,丰富语言系统。 如,学完匆匆这课后,我们可指导学

9、生背诵本文,深切地感受时光的流逝之快且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与惋惜。并鼓励学生从课外去搜集,采撷有关时间的诗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等;名言“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再如词语、优美语段、格言等。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题材,内容不限,去抒发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2、 贴近生活,激发情感。“欲筑室者先建基。 ”习作之“基”就是情感。情动而辞发。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动态而有意识地选取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使他们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如,一个寒假过去了,开

10、学初,我们便可和孩子们聊聊天,可以聊寒假怎么过的,聊过年,聊压岁钱,学生越聊,热情越高涨,恨不得把心里话一股脑地说给老师、同学听,他们有了“不吐不快”的激情。我们便可“顺水推舟” ,嘱其提笔,干脆给他们个机会,选择自己最想说的“一吐为快”!可想而知,学生定能写出有内容,有思想的习作。 (读例文) 。所以,学会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看到生活表面之外更深刻更多的东西,并能形成习惯,就能让学生自觉动笔,有话可写,多积常写,常写常新,亲近并爱好习作。四、 口语交际高年级教师肩负着学生升学的重任,只重视读写,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因而大部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在所难免,第三学段, 课标在口语交际方面

11、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困惑: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创设情境,是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发交际的欲望。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主要做法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珍惜资源中,课前我们让学生在学校、家里或是马路上去留意各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12、鼓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短剧表演,各组轮流演。看哪一组能真实再现并在交际时,指导他们以假设情境中的不同身份的人的口吻来说话。观看后,鼓励学生现场采访,并围绕“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展开积极讨论。课末,学生再次用精炼的发自自己内心有感而发的标语为那次口语交际课,刺耳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 “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这种富有语言实践性的口语交际课,激活学生语言的思维,且丰富了说话表情。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其交际的兴趣。2、挖掘教材,双向互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可见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一大特点。因此,

13、我们要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双向互动交流传递信息的模式。如在口语交际教学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中,我把学生分成正反方,围绕“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和“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展开辩论。学生首先联系实际积极讨论。接着,双方展开唇枪舌战,各执一词。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充分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说话清楚流利,又能认真倾听对方的话,不断完善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在教材中专门编排一些口语交际课。但仅靠这些远远不够。高年级教材中有大量内容丰富、文情并茂的课文,这些都是有待我们开发的丰富资源。于是,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

14、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解惑和开展争论。这些都能使学生在双向互动中训练口语交际。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中,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 “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我”不想帮助他们了吗?我没有回答,而是让大家一起讨论。有的说“我”会帮,只是想看看他们会不会自己能救出小狐狸;有的说, “我”没必要帮了,看来老狐狸是非常聪明的.大家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理,我就给予鼓励,以增强其交际的信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肯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搭建平等交际的平台,学生是很乐意投入其中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五

15、、 综合性学习本学段课标为我们的综合性学了更高的要求“会策划简单的活动,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叩问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在实践中,我们有时就轻易偏离了方向,很容易就上成了其他学科的探究课,我们的教学怎样就突出了他的语文味呢?困惑:1、 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更突出语文味呢?2、 面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如何去应对,该掌握些什么呢?教学策略:亲自策划、实践,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归纳、反馈。一位教育家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所以,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就像教练一样,把球踢给学生,让他

16、们在“游泳中学游泳。 ”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中,我们可先带领学生浏览本组“阅读材料”及“活动建议” ,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计划:主要是进行分组(注意老师要调控好分组均衡:优、中、差学生的一种科学搭配)和确定开展哪些活动(如,搜集诗歌,并按一定的类别分类;采撷诗歌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走近名家名诗,如杜甫、李白) ;然后,是学生课外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上网搜索等途径,开展小组实践活动;接着,小组在充分的活动时间内积累到所学后,便可举办诗歌知识竞赛、诗歌知识朗诵会、诗歌推荐赏析、手抄报展览、将自己所创的儿童诗汇编成小诗集等多样的活动形式,展示自己综合实践中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一种展示、汇报。最后,完成简单的活动总结。这样的活动,可较好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同时,要注意在活动的过程和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本组必须识记的知识点,整理、归纳、并理解、识记。如“阅读材料”中的六首诗诗经.采薇 春夜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