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生产安全注意事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89939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季高温生产安全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夏季高温生产安全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夏季高温生产安全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夏季高温生产安全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夏季高温生产安全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季高温生产安全注意事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季高温生产安全注意事项目前,已进入盛夏高温季节,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生产安全,各企业负责人、安管员要重视以下几项重点安全事项,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培训:1、各员工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禁止疲劳作业,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办公室应配置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2、对员工工进行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员工掌握中暑症状和紧急救助措施。3、户外作业严禁赤膊和穿拖鞋上岗,应佩戴草帽等劳保护具,避免高温日照曝晒。为防止高处坠落,身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准进行高处作业;外脚手架、脚

2、手板、安全网未同步跟上即安全条件不具备时,不准上高空作业。4、遇高温、大雨、雷电和六级以上大风时,严禁在高处作业。5、定期对生产设备用电进行检测,每天下班专职安全员拉断电源,并巡查生产车间。6、办公室每天收集未来三至五天天气情况,以对户外作业进行合理安排调整。7、驾驶员在身体不适和身体疲劳时应主动提出,严禁带病和疲劳作业。驾驶员出车时需遵守交通规则,严禁穿拖鞋背心出车。每天出车前应检查车况,避免因高温引起的车辆自燃。8、各员工严禁私自下河、下水库游泳。一、高温季一、高温季节节防中暑注意事防中暑注意事项项1、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

3、和高处作业工作。2、避免独自一人在恶劣条件下作业。3、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多喝茶水、绿豆汤(一二三单元集控室有)和含盐浓度 0.10.3%的清凉饮料,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 300 毫升。4、加强个人防护。选穿浅色衣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防止阳光曝晒。做好防晒措施。露天施工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舒适透气的安全帽、衣着宽松。二、二、发发生中暑的表生中暑的表现现及及应应急措施急措施1.中暑症状的表现(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

4、会超过 37.5 度。(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体温上升到 38.5 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之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 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2、发生中暑的应急措施(1)有中暑先兆及轻症者: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休息,松解衣服,饮用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2)重症或高热型者需进行急救:a.迅速降温,置病人于凉爽通

5、风处,解开衣服。b.可在病人头部、两腋下、腹股沟区等处放置冰袋。c.用冰水、冷水、酒精擦身或喷淋。最终使体温降至 380C 左右,并防止温度复升。d.按摩四肢,防止血液淤滞。(3)中暑的人忌大量饮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 300 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4)热痉挛者除上述处理外,给予饮用含盐饮料,有条件的静滴 5001000ml 生理盐水。(5)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立即动用各种手段,尽快把病人送往医院。三、如何三、如何预预防中暑防中暑1、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尽量采用轮换或者间隙作业;2、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3、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4、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5、不饮用烈性酒。6、随时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不要多吃冷饮,以免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