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89766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映的摹写性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 主;邓小平理论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人的世界观人的世界观: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看法和把握。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2、是思维思维和存在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物质: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是标志 客观事实的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运动: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 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 复返。空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果。3.质变和量变是互相渗透的。 肯定因素:肯定因素:维持现存

3、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否定因素:促使现存实物灭亡的因 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前进性:每 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进到新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掐你一 个周期的终点就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曲折性:体现 在恢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 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毛泽东指出:毛泽东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 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如此实践,认 识,再

4、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表面认 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沿着 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在认识的指导下沿着合理性方向不 断深入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发展,往 往充满了曲折以至反复,因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矛盾: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同一性: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 相存在为前提,并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

5、.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 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 统一行使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 发展 2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 展 3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 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

6、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 过渡的决定力量。 认识:认识:毛泽东进一步阐发了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 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感 觉觉,知觉知觉和表象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 性材料的基础上,打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的规律性 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如联想,想象,猜测,直觉,顿悟

7、, 灵感等。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 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的反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 性质和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 方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2)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 生产力(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体现出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 生产力: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

8、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 物质力量。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 料生产。 人民群众及其作用:人民群众及其作用: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 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是商品的内部矛盾。 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 一般的抽象劳动。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 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

9、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货币:货币: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认识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

10、他社会关系, 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劳动力: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 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 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 动所创造的。 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资本主义生产的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生产的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11、:1.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三个基 本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2.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资本: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生产更多剩余价值:生产更多剩余价值: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绝对价值生产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 社会价值。 劳动价值的最低界限:劳动价值的最低界限: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12、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 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议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上层建议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 改变。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 础服务的。不适合自己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3)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 由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它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 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不是从

13、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自认经济的对 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 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阶级,就是 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不同,在社会劳动 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 不同。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

14、济的基本矛盾: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 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 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 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 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1.彼得格勒起义开始的时间: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十月) 。2.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3.结果:攻 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4.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 1/6 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 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