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回扣练 十一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86866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回扣练 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础回扣练 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础回扣练 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础回扣练 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回扣练 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回扣练 十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生活与哲学:从实践观与真理观角度掌握十一、生活与哲学:从实践观与真理观角度掌握 一、静悟自查(一)实践观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二)真理观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3认识具

2、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二、考前押题1荷兰物理学家领导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实现了首例可同时解决探测漏洞和通信漏洞的贝尔实验,证实相距 1.3 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 ,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为未来实用化的全量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技术支撑。这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规律是可以被创造和利用的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

3、无限性A B C D答案 D解析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消灭,也不会被创造,不选;真理是有条件的,不选。2超导是物理世界中最奇妙的现象之一,它的发现已有百年历史。1968 年,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计算推断,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不能超过 40K(约233),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以赵忠贤等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团队经过无数次科学实验,发现了转变温度 40K 以上的铁基超导体,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温度。这说明(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真理性认识有时包含谬误成分 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真理性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 B C D答案 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说法错误。3目前我国空间

4、科学先导专项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硬 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也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卫星的相继发射,意味着( )人类通过空间科学探索不断获得空间认识 人类的需要决定了空间知识的不断发展 空间科学的发展要经历不断反复的过程 人类对空间的真理性认识还没有真正形成A B C D答案 A解析 夸大了人的需要的作用;不符合事实。4传说,鲁班曾经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班自以为至巧。然而,墨子却评曰:“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

5、,不利于人谓之拙。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巧”与“拙”都是相对的 “巧”与“拙”的评价受价值观影响 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才谓“巧” 违背客观规律可能会弄“巧”成“拙”A B C D答案 A解析 鲁班和墨子对“巧”的理解各不相同,不符合题意。5占宇宙 95%以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2015 年 12 月 17 日,我国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 “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够收集高能宇宙线粒子和伽马射线光子,通过能谱、空间分布分析来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可见(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认识工具

6、决定人类认识的发展 客体的复杂程度决定于主体的认知度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实践的检验A B C D答案 C解析 夸大了认识工具的作用;夸大了主观的作用。6 庄子里有一个故事:养猴人要给猴子吃果子,先说“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 ,猴子听了,怒形于色;他于是改口说“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 ,猴子听了,转怒为喜。庄子对此评价为:“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这一故事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主体差异性B要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C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应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答案 B解析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没有本质的区别,应选 B。7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找到了操控小鼠特定

7、记忆的方法,他们用激光光束照射小鼠脑部,触发神经细胞,既能删除其现存记忆,也能植入原来没有的记忆。但是,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此由可知(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认识的反复性 记忆因为能够移植其内容具有主观性 认识指导作用的实现受客观条件制约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接受实践检验A B C D答案 A解析 表述错误。8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提到的青蒿让屠呦呦找到了方向,但提取物药效并不明显;东汉葛洪著治寒热诸疟方中提到的“绞汁法” ,使其再受启发,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从而避免了青蒿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而大获成功。这一过程说明( )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决定事物

8、的发展进程 创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继承和突破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办事情要摆脱原有经验的制约A B C D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的过程中,既继承传统的提取方法,又突破传统,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从而取得成功,这说明创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继承和突破,符合题意。屠呦呦提取青蒿经历多次反复的过程才最终取得成功,符合题意。夸大了认识主体能动性的作用,排除。原有经验也可能是正确的,不一定都要摆脱,说法绝对化。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材料

9、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慎独”和“自省” ,注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比如儒家强调内心的反躬自省, 论语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在内心深处进行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缺乏自省意识的人,不会认识自身的不足,也不可能产生自我修养的愿望和紧迫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慎独” “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答案 (1)实践决定认识。要立足社会实践,把握

10、时代对个人道德的要求,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为慎独自省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要在正确道德标准引领下,严格自律,反省并完善个人实践方式。(3)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反复实践和反复自省、自我改造中,不断深化道德认识,坚定践行道德信念,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境界。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通过“慎独” “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10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阅读材

11、料,回答问题。材料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两翼,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习近平主席关于网络安全的讲话引起共鸣。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的绝对安全。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维护网络安全的双重标准。答案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受主客体因素的影响,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2)真理只有一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维护网络安全上不应有双重标准。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实行双重标准是错误的,不利于维护网络安全。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双重标准,可以从影响认识的因素、真理的客观性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