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82001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摘 要:一个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保持和增强其自身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处于股份制改造和实行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嬗变进程中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辨析其与世界一流商业银行的差距,找出制约其盈利水平提高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尽力、尽快提高其盈利能力,才能达到最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商业银行的愿景。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能力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盈利能力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盈利能力应该说,自 2003 年底启动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截止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除还未实施股改的农行盈利能

2、力仍显羸弱,盈利水平差强人意外,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均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工、中、建三行的经营绩效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在逐年增强,盈利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详情见表 1: 通过对表一的简略解读,就可直观清晰地了解工、农、中、建四行近三年来盈利能力大致增长脉络和具体变动状况,尤其是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工、中、建三行,样本分析的可比性更强。2005 年,四行资产总额比 2003 年增长 42434.98 亿元,年均增长 21217.49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 12.56%;贷款总额比 2003 年增长 17893.79 亿元,年均增长 8946.9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 9.7%。但四行在特色各异的经营发展战略导向

3、下,贷款增速呈现较大差异。 2004年,工、建两行贷款增幅分别为 9.21%和 11.85%,相差不大;而农、中两行却分别为 14.18%和 7.83%,相差将近一倍。2005 年,工、中两行增幅在四行中最低,分别为 5.85%和 4.23%,这与两行近年来着眼于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经营收入结构的转型、信贷结构的优化以及资产质量的改善,有意控制信贷业务的过快增长有关。同年,农行增幅虽然还比较大,达到 9.24%,但同比下降的幅度也很大,下降了几乎近 5 个百分点;而建行的贷款增速不仅明显高于工、中两行,而且也略高于农行,是四家中唯一增幅超过 10%的行,为 10.2%。其主要动因可能是上市后盈

4、利压力加大、资本相对过剩及传统的规模扩张惯性,推动了信贷业务的快速增长。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即上述格局和趋势很可能在2006、2007 两年发生转变,上市后的工、中两行贷款投放有望增速,信贷业务增长可能加快。在盈利能力中的税前利润指标上,除农行 2005 年较 2004 年,中行 2004 年较 2003 年分别下降 7.1%和 10.36%外,其余年份和其他各行皆呈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长,在总体上显示盈利水平的稳步小幅提高;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在香港上市已经一年的建行明显高出一筹,2005 年、2004 年分别为 1.11%、1.31%和 21.59%、25.86%,比较接近欧美银行

5、的平均水平。2005 年中行资产利润率 0.72%,高于工行的 0.59%,但同年工行的资本利润率为 13.30%,略微高于中行。在成本收入比这一世界各国用来衡量商业银行盈利和竞争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上(营业费用营业收入),仅建行一家 2005 年、2004 年两个年度均表现为较大幅度的下降;中行 2004 年略为上升后,2005 年则小幅下降;工行 2004 年虽达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 2005 年又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总体上来说,除农行 2005 年、2004 年分别处于 66.15%和 62.53%的高位运行外,工、中、建三行成本收入比基本上都处于银监会所要求的监测范围之内(35%至 45%

6、)。至于事关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工、中、建三行均大大超过 8%的最低标准,建行甚至以 13.57%跨入了世界一流银行的行列。只是由于农行还未实施股改,没有进行财务重组,其资本充足率、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在各年度的年报中均未予以披露,无法进行相应的类比分析,略显缺撼。至此,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盈利水平究竟处在一个什么层面,近两年来盈利能力提高程度如何,通过上述纵向比较和简略分析,可以说我们对此有了一个基本了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分析样本之所以取始于 2003 年,主要原因是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起始时间相适应。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7、改革起始时间的不一和进程的阶段性不同(目前,工、中、建三行业已完成股改,成为上市公司),要把四行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同一个平台和层面上进行比较是相当困难的,某些指标的可比性并不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也失公允,但反之它也不无一个好处,即通过相应的比较既可以对四大银行盈利水平和能力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也可以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紧迫性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并通过对各行盈利水平和能力的分析,探寻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创新之路,为将要启动的农行股改提供有益的借鉴。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盈利水平和增强盈利能力的制约因素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盈利水平和增强盈利能力的制约因素现实情态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达

8、到提高盈利水平,增强盈利能力的预期,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和障碍。1.经营收入结构转型难以短期见效。银行的利润来源可分为两块:一是利息收入;二是非利息收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结构在整体上是建立在利息收入基础上的,盈利水平的提高高度依赖于三个层次的利息收入,一是存贷利差净利息收入,二是同业往来净利息收入(包括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三是有关债券投资利息收入。目前,利息收入平均约占工、农、中、建四行总收入的 90%左右。从近三年纵向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依赖利息收入的程度在整体上均是历年递增的,这一结果表明,其多年来的经营收入单一畸形的局面不但没有改观,反而略微有所加重,这在近年来工、农、中、建

9、四行收入结构变动趋势中可得到印证。2005 年,工、中、建(农行占比数据无法获取)三行非利息收入平均占比不到 10%,为 9.49%;其中,中国银行因占有国际结算优势,是唯一一家占比超过 10%的银行,为 13.47%。这与国外大型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程度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40%-60%的水平差距太大。FDIC 报告显示,美国花旗集团非利息收入占其总收入的 70%,英国巴克莱银行更高达 73%左右,瑞穗、汇丰、美洲及渣打四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为 41.17%,即使是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周围的东南亚国家也达到了 30%的水平。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起步较晚,并在起步之初就受之于

10、严格的分业经营限制,许多领域不能触及,发展的空间相当狭小,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的许多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则是从事的禁区,这一首要问题很难指望在一两年之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得到根本性解决。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伊始,往往又以无偿服务的形式出现,以此来巩固传统业务,所以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收益率低,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2.传统的业务发展方式一时难以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采取的是以资产规模扩张为主要手段,以信贷资产为主要产品,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外延粗放型业务发展方式,不仅导致了资本充足率的严重不足、资产质量的极其低下、风险水平的持续

11、走高,而且导致收入结构的传统单一和进一步增长的乏力。虽说这种业务发展方式,已难以应对变化的市场,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信贷资产仍然是四行最重要的资产,其存贷利差收入仍然是四行最主要盈利来源,尤其是工、中、建三行上市后盈利压力加大、资本充足率达标后贷款意愿普遍较强,成为推动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使传统的业务发展方式一时难以转变。3.渐行渐近的利率市场化趋势导致利差的不断收窄。自 1998 年起,央行对利率的严格管制开始逐步放松,尤其是 2004 年 10 月 29 日放宽贷款利率的上限浮动区间和存款利率的浮动下限,放开同业存款利率,加之此前已经放开的外币利率、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至此,

12、涉及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相关价格的管制已基本放开,其支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结构三个层次的基石已发生了动摇。尤其是 2005 年 1 月央行发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报告,计划于银行业全面开放前后,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以及于同年 9 月下发的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规定自 9 月 21 日起,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将由按年计结息改为按季度计结息等。特别是 2005 年 3 月中央银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由原先的 1.62%调低到现行的 0.99%,并有继续下调的趋势,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将会大大降低,依赖利息收入的收入结构将会受到影响,利润来源将会进一步减少

13、。这一系列强烈的信号预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将加快。而利率市场化的直接表现:一是商业银行在贷款尤其是优质贷款上的利率定价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在激烈竞争的存款市场上对存款利率的定价则同样是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种正反两相双被动的结果,最终将缩小和收窄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这对于目前仍以过分仰赖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金融运行态势的变化和成本波动中势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二是同业存款利率的放开,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偏好进行资产方和负债方的定价,显性的是同业往来利息收入的利润压薄;三是利率市场化的渐次推进,将会使以债券市场为主的资本市场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隐性的是商

14、业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利率风险加大,极有可能导致债券价值的缩水,继而减少商业银行第二大来源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如果说在实行管制利率的情况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既有的盈利方式能够得到维持,盈利水平不会受到威胁的话,那么在渐行渐近的利率市场化的今天,利差不同程度的收窄,将会使市场利率一路走低,收益对利率波动的敏感度提高,抵御经济周期的能力减弱,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挑战。4.公司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实施到位。建设严格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不论是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先后成为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中、建三行,还是正在进一步酝酿股改方案,不期启动股改进程的农行,在引入

15、和实施现代法人公司治理结构中,运行机制跟过去相比可以说是有了一些变化,但也仅仅是一些管理方式和形式上的变来化去,并未在组织制度创新这个根本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三、简要结论三、简要结论综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因势而变,在实施严格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同时,积极转变传统业务发展方式,弱化对信贷资产和利息收入的高度依赖,努力扩大资金占用比例低、收益率高的非利息收入比重,改变经营收入结构失衡的现象,实现由利息收入主导向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经营收入结构转型,降低传统经营收入结构对经济周期变化,特别是部分行业景气程度的敏感性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夯实资产质量的基础,创新业务品种,更新盈利模式,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应对今后将持续出现的利差收窄的困难局面,才能增强和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参考参考文献文献 (1)工、农、中、建 4 家商业银行网站公布的相关年度年报及 2006 年中期报告。(2)何勇:“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6 年第 10 期。(3)何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结构转型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6 年第 2 期。(4)马素红:“2006 年全球 1000 家银行排名述评”,中国城市金融2006 年第 10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