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团家教教教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81930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团家教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吴团家教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吴团家教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吴团家教教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吴团家教教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团家教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团家教教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学校教案家长学校教案:爱学习比高分数更重要爱学习比高分数更重要吴团父母的最大魅力在于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学会求知是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之首。求知的“知”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的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求知、追求真理的过程。毫无疑问,爱学是学习好的第一特征,只有爱学才会真正的主动学习。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的最大魅力,便是引导孩子热爱学习。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是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然而,让父母心痛的是,许多孩子从心里不爱学习,甚至厌学成了

2、普遍的现象。我们需要看到,如果要让孩子乐学,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则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有四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要加以特别重视: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真复习。要让孩子爱学、乐学、学好,父母务必要重视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相关知识:人的四种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状况受到学习动机或学习需要的直接影响。一般来说,人有四种学习需要,即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报答需要、竞争求胜需要。(1)认知需要是以学习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用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话说,认知需要是“要求知道和理解(事物),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并

3、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是说,认知需要是直接指向学习或知识本身的。(2)发展需要主要反映学习是自我发展和自己成长的需要,是除认知需要外,学习的主要动力,它使那些难以直接给学习者带来认知快乐的学习活动可以坚持下去。(3)报答需要反映了学习以知识报答父母、报效祖国的愿望,但这是一种类似欠债还钱的信贷关系。在这种需要驱使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更多的往往不是学习的乐趣,而容易产生因无法使父母满意所导致的焦虑。(4)竞争求胜需要主要反映了学生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从而提高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需要。竞争求胜需要的存在,是自尊不能满足的结果,如自身接纳程度低、伙伴关系不和谐、在家庭中感觉不良,不能受到父母的理

4、解与尊重,得不到老师的欣赏等等。显然,从学生的前途和幸福着想,应当鼓励和表扬认知需要,认可和鼓励发展需要,反省报答需要产生的原因,争取消除产生竞争求胜需要的根源。因为认知需要是最稳定的学习需要和内在动力,更主要的是,认知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生活的快乐源泉之一,是其他任何满足都无法替代的。一、爱学习是万善之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高分数更重要父母们一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考高分,得高名次。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孩子的名次能够一直保持在班级前面,他将来升学甚至考大学希望就大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际上他的学习习惯比他的分数更可靠,比名次更重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三个女孩子读高三了,在高考的当天

5、她们拒绝参加高考,离家出走,躲起来了。三家的父母急坏了。事后三个女孩子很后悔,父母也很后悔,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父母都犯了多数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有一次,某个女孩子好不容易考到了 95 分,回家满心欢喜地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这次考了 95 分。她以为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她,这 是第一次啊!没想到她爸爸眼睛一瞪:95 分你就翘尾巴了?为什么只考了 95 分而没考 100 分?冷语过后,学业低下,高考无望,选择了躲考。诸如此类的质问使孩子丧失了信心。在她心里,她尽最大努力也不一定达到父母所要求的理想水平,她怎么能不沮丧呢?有这样心理状态的孩子,学习能学好吗?1993 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教

6、授霍华德加德纳以其划时代的学术专著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拥有八种智能,八种独立而又平等的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人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的智能、自我认知的智能、自然的智能。比方说有的孩子对数学非常敏感,对解题特别有兴趣,这一类的孩子就属于数学逻辑智能发达;有的孩子对解字谜很感兴趣,对于优美的句子记得特别牢,对于好文章特别爱读,特别愿意讲故事,这一类的孩子就属于语言智能发达。比方说同样的一批孩子,都没有受到过舞蹈训练,但是有的孩子上来一表演,动作就比较协调。一般说来动作协调的人就是身体运动智能比较发达,比如舞蹈家

7、、运动员。因为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决定了有的孩子在有些方面可以表现很突出,但是有些方面很努力,成绩也会不如意。所以,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他可能尽到最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达到您的要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好好反思!反思什么呢?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热爱学习!我们赞成这样两句话: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孩子只要爱学习就有希望,而且爱学习的孩子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够持久地学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你们要真想让孩子好好的学习就要保持一个宽松的环境。就是说孩子只要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行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比分数重要。孩子

8、只要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只要热爱学习就一定能够发展下去,认知需要就是说爱学习这是他最重要的、最稳定的内在动力。聪明的父母、有远见的父母都不要计较孩子偶尔的得失,而是鼓励他去善待生活,去发展自己的兴趣,这将使孩子能成为一个长期奋斗、不懈努力,向着自己理想目标前进的孩子。父母如何让孩子爱学习呢?指导意见:(1)改变观念,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会有好的成绩,而且是取得好成绩最稳定的因素。因为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靠着很多的习惯来支撑。习惯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它就是学习好的最重要的保证。所以父母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习惯,比方说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

9、真复习;写字坐姿要正确;作业要干净;能够采取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包括利用各种现代的工具,这些都是优良的习惯。(2)了解孩子的智能特点。作为父母要特别关注自己孩子的智能特点,比方说有的孩子如果他的数学逻辑智能偏差,怎么办呢?你可以给他通过补习,通过好好学习能达到一个一定的水平,比方及格或者是再好一点,但是你不能要求他拔尖。孩子在他强项的学科里面,他可以尽量地往前冲使他充满信心,使他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水平。但是他的弱项要适可而止,只要尽到努力了就好。我们对孩子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制造冤案,不要逼迫孩子,否则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可能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说最好的方法是采取扬长补短,父母要帮助孩子体会学习

10、的快乐,让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3)教会孩子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父母除了创设良好宽松的环境,指导孩子体会学习中的快乐,帮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还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自己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相关知识:人的八种智能(1)语言智能,就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在诗人、作家和演说家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2)数学逻辑智能,就是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譬如,数学家、会计师、侦探、数据专家等人才,在这方面的能力就是出类拔萃的。(3)空间智能,就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水手、工

11、程师、外科医生、雕刻家、画家等都具有高度发达的空间智能。(4)音乐智能,从事音乐创造、演奏和其他舞台表演的人,通常在这方面比较突出。(5)身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舞蹈家、体育运动员、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6)人际关系智能,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教育家、心理医生、宗教领袖、政治家、推销员、经纪人等等具有这方面的长处。(7)自我认知智能,这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体验自己灵魂活动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由于这种智能的隐形性,如果观察者想探知的话

12、,需要有来自语言、音乐或者其他显性智能的证据。一般来说,文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神学家、音乐家都是便于显现自己的自我认知智能的人。(8)自然智能,如达尔文等人的发现自然的能力就是 一个证明。自然智能是多元智能一书出版后的新发现。二、懂得预习者才是主动者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我们都知道养成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懂得预习者才是主动者,因为他可与老师“同频共振”。“同频共振”是声学中的一条规律,就是指一处声波在遇到另一处频率相同的声波时,会发出更强的声波振荡,而遇到频率不同的声波则不然。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主动寻找共鸣点,使自己的“固有频率”与别人的“固有频率”相一致,就能够使

13、人们之间增进友谊,结成朋友,发生“同频共振”。在课堂教学中,“同频共振”是指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时,师生间就会产生认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共振”或“共鸣”,会出现师生双方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如果具体地针对于上课前预习这个情况而言,也就是说,懂得预习者才是主动者,他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与老师实现“共鸣”。在学习新课之前,孩子如果已经有所预习,就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那么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会有所侧重地听讲,而且思维会一直跟随老师,注意力会很集中,这样的听课效果就很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有

14、了准备就能更好地学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因为我们也当过学生,都有很深的体会。有的时候孩子贪玩,根本没看书,进了教室还不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老师进来之后才摸出书来,老师讲什么这个时候才开始听,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自制力稍差的话,玩心没有及时收回,很容易开小差。那结果是听课一知半解、接不上茬、稀里糊涂,那么一堂课一堂课稀里糊涂下去,学习成绩必定下滑。如果你在课前做了认真预习,你发现了疑点,你提出了问题,你已经做好了听课的一些准备,这样你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因为你是带着问题来上课的,你是来向老师提问的,你是有意地要听老师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而且孩子还都有天真的表现欲,都有这样的心

15、理,如果今天在课堂上能提出一个问题,而且提出一个高水平的问题,会感到特别的自豪。要知道,这样的学习状态就是非常适合于学习的状态。带着问题上课,他就能提前进入角色。相比之下,别的学生可能是心不在焉,而由于你注意力非常集中,上课所讲的知识你都能掌握,会产生学习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就能转化为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在今天,课前的预习尤为重要,为什么?因为教育部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现在新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呢,题量减少了,上课的创造性给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动脑筋才能发现问题。因为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就能不断地思考问题、发

16、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养成一种探索的精神,这将会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中指出,21 世纪是学习的世纪,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通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来实现。其中提出的学会求知就是要求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索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丰厚的人文精神等。总之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说我们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适应我国当前崭新的教育教学背景,适应世界教育的潮流,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但在现实中,许多父母并没有对这个习惯加以重视,也就忽略了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一般说来,许多父母认为,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作业都是一件十分头痛的事情,何谈预习呢?没有时间与精力呀!怎样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指导意见:(1)父母要认识到预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不仅自己要清楚预习是学好知识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还要让孩子也知道,做好预习,是他能上课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