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诗地图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77557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古诗地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古诗地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古诗地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古诗地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古诗地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古诗地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古诗地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古诗地图中怎能少了吴家海棠诗!市第五次党代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 重庆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 映。重庆日报推出“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吴家 的海棠诗是海棠诗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少了吴家海棠诗,真还称不上完整的 重庆古诗地图 。 一,子良治隆 说起海棠诗还得从子良治隆谈起;子良暨陈子良(公元?-632 年) ,吴人,在隋 朝时,任军事统帅杨素的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 。入唐后,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 徳言、廋抱同为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学士。子良著有文集十

2、卷, 两唐书志传于世。 公元 627 年玄武门事件中,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他被贬到普州隆地当县主薄。在入蜀 途中写有入蜀秋夜宿江渚诗一首,诗中写道“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水雾一边起, 风林两岸秋。山阴黑断叝,月影素寒流。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 ”这个人是著名的文学 大家,在仕途受到影响时对文学和游览特别喜欢。来到隆地后,他经常到吴家花园游逛, 发现吴家花园以及这一方的山水非常有灵气,这一方的人非常俊杰,于是在城边办了一所 文昌书院,专门为这里有才智的人提供读书机会,并亲自挑选教本,亲自检查教学效果。 吴海棠及吴棣棠以及周围的有志青年都进入了这所文昌书院学习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 以及后来他们

3、的子孙们都受益于这所书院,成为知识渊博、武艺高强、文武全能的豪门子 弟。更可贵的是,还办起了幼儿教育班,让不少的孩子从幼儿就开始接受教育,这是世界 上最早的幼儿教育诞生地,铸就了这儿人才辈出的基石,使隆县的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 长,不但在普州冒尖,在朝廷也有声望。 在公元 631 年,吴地有一福门才子叫吴公芾,他擅长旅游和诗词,经常外出游览并写 下一些游记和诗词作品。这年,他沿长江一路西进,来到了蜀地,当他来到普州后就闻着 满城欣香扑鼻的花香味,他向当地人了解才知道在城中有一家吴家花园直销行,商店里的 花就是这种香味。他赶紧来到直销行,一股直袭鼻息的馨香让人激情难抑,欣慰之极,急 于向商行了解

4、是什么花,来自何方。当他得知花名叫海棠花,是隆县城外吴家花园所产的 时候,他的心早已情不自禁地飞向了隆县。第二天,他收拾行李早早地出发了,马不停蹄直往南下奔赴隆县。到了隆县找了一家中心客栈“永康客栈”住下,刚把住宿安顿好,就急忙出门打听种植海棠花的吴家花园的地址。事情也真有那么奇巧,正好遇上住在吴家花园旁边的吴泽民,吴泽民把情况介绍了给他,并主动带领他去吴家花园玩赏海棠花。到了吴家花园,吴公芾第一次观赏到了如此规模宏大的海棠花,花色艳丽醒目,味道馨香扑鼻,色彩斑斓耀眼,空气清新宜人。顿时使他神清气爽,心胸开阔,情志愉悦。便欣然吟诗海棠康肃一首;“海棠元自有天香,底事时人故谤伤。不信请来花下坐,

5、恼人鼻观不寻常。 ”这个吴泽民也是当地一位颇有学识风度的人,他听了吴公芾的吟海棠康肃诗后,也回吟一首永康海棠 ;“仙花海棠植永康,自有天香万里芳。庸夫俗仔总不顾,惟君能嗅馨仙香。 ”吴公芾听了吴泽民的回吟诗后,了解到他也是诗词爱好者后又吟了一首和泽民寻海棠 ;“君是诗中老作家,笑将丽句换名花。花因诗去情非浅,诗为花来语更嘉。须好栽培承雨露,莫令憔悴困尘沙。他年烂漫如西蜀,我欲从君看绮霞。 ” 看了海棠花园后回到城中,他又看见街上有卖海棠花的,他内心感到很怅然,因此他 又写了一首见市上有卖海棠花者怅然有感 ;“连年踪迹滞江乡,长忆吾庐万海棠。想得 春来增绝丽,无因归去赏芬芳。偶然檐上逢人卖,犹记

6、樽前为尔狂。何日故园修旧好,剩 烧银烛照红妆。 ” 后来吴公芾了解到隆县的县令陈子良就是吴地本乡人后,作为老乡,又有喜欢诗词写作的同道志趣,于是两人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玩耍了几个月,也一起去观看了吴家花 园的海棠花,并写了和陈子良海棠四首 ;“春来人物尽熙熙,红紫无情亦满枝。正引衰 翁诗思动,举头那更得君诗。花开春色丽晴空,恼我狂来只绕丛。试问妖娆谁与比,一株 胜却万株红。雨后花头顿觉肥,细看还是旧风姿。坐余自有香芬馥,不许凡人取次知。十 年栽种满园花,无似兹花艳丽多。已是普(谱)中推第一,不须还更问如何。 ”很明显这里 说的海棠花在此地种植的时间是十年栽种,从吴善思接到天降仙花,唤着海棠花

7、栽种时开 始,到 631 年将近十年了。在普州之中当推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在整个华夏大地 上也是当推第一的。应该说这是最早写海棠诗的,因为在公元 631 以前,没有见到有写海 棠诗的。 在吴公芾和陈子良一起玩耍了几个月后,吴公芾要启程回吴地了,因为他们既是老乡, 且又情趣相合,所以分别时都难舍难分,依依惜别。分别时陈子良写了一首送别 ;“落 叶聚还散,征禽去不归。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后来几个月,不到一年后,因为陈子 良极度的思乡,仕途不利,长期的“穷途泣”悲伤郁闷,致使身体严重虚脱衰老,最后在公 元 632 年,在极度的悲愤中死于任职之中,弄回老家吴地葬埋。隆县经陈子良兴起的学习

8、 之风传遍千家万户,使这里学习风气隆盛,特别是开创的幼儿教育,让这里的文化底蕴源 远流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文昌书院修成了文昌宫, 还塑有他的象。这几首海棠诗被宋朝沈立收入海棠谱 ,与陈子良的身平断定,显然吴公芾不是吴公讳芾或吴府讳芾,何况诗词的标题从来也不这样写,吴公芾与诗人大家们说的吴芾不是一人,因时间相差几百年,同时也证明最早的海棠诗出自隆县(吴家)。 隆地,前身为永康。据普州誌记载,公元 575 年分资州置普州,同时因为在汉朝元封 二年(公元前 109 年)永康的盐滩井三口盐井就进入了朝廷工业历史档案,所以被设为永 康县。管辖地为西至资州太平、龙江,北至安

9、岳兴隆、天林、李家等片区,南至隆昌天华, 东至玉龙山一带。公元 691 隆地吴家花园的海棠花被引入皇宫,受到李隆基溺爱,公元 712 年李隆基将其改为普康,公元 758 年解析为静南,明朝初年改为新桥里,清时称为吴 家铺,现为吴家镇。 二,贾岛吟静南海棠 唐元和年间,有一位早年出家为僧的人,叫贾岛,号无本。元和五年(810 年)冬, 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于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 。垂老之年,贾岛才出 任长江县主簿。这儿离静南不远,该县常有游客去静南游览,回来后也对静南海棠的艳丽 芳香传为佳话。至到唐开

10、成五年(840 年) ,贾岛 61 岁三年考满,才迁任普州(今四川安 岳县)任司仓参军。此时静南已经从普州分出来 82 年了。静南的海棠花经过武则天的推荐 和移栽京城,再由李隆基溺爱和宣传, “静南海棠独香实”, “海棠香国”等美誉传遍天下。这 时的文学大家贾岛咋到普州,加上在长江县作主薄时,就曾经听过游览过静南观看过海棠 花游客们的美好传言,怎么也克制不了要来静南看看海棠花的冲动情绪,于是毅然来到静 南。当他一看到静南如此宏大的海棠花场面,欣然令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海棠诗; 昔闻游客话芳菲,静南城头几万枝。纵使许昌持健笔,可怜终古愧幽资。 以推敲著名的大诗人贾岛,在这首诗里也运用了推敲手法,把

11、“静南城头”反复推敲后 改为“灈锦江头”。这是贾岛喜欢用江、河、溪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特殊感情,比如在 普州登南楼诗中“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他不说岳阳城,也不说普州城, 而说岳阳溪。城是人工打造之景,而江、河、溪、山则是天造地设的自然形成的景观。所 以最后的诗则是;“惜闻游客话芳菲,灈锦江头几万枝。纵使许昌持键笔,可怜终古愧幽资。 ”意思是,很早以前就听了到静南来游览过的客人们谈论静南海棠花的艳丽和芳香,现在亲 自来观看到了静南城外始龙溪经过城区的一段河灈锦江头栽满了海棠花,气势恢宏, 让人惊讶。即使许多昌州以外的其它州县投入了丰健的资金和繁重的劳力来栽种,可是到最后来还是愧

12、对这些财力和人力,无法与静南相比啊。在古时候的始龙溪经过静南城区的 一段河称为灈锦江,即盐滩井到燕子坝入赤水溪口这一段,而在盐滩井及白杨湾这带,是 属于灈锦江的起始段,所以称作灈锦江头。 在昌州成立之时,静南海棠花早已在全国独领风骚,海棠花的广泛种植几乎普及到每 家每户,州治置于静南后,所管辖的昌元,大足,永川也开始种海棠花,并且不惜一切代 价致力于种花,这也是在全国的大背景下。在这个时候,大诗人贾岛来到普州上任,当然 禁不住要来静南看看,写下这首诗,表现出静南海棠花的宏伟壮观,以及昌州各县都在种 海棠花的现状。 三,薛能随恩师来静南 咸通四年(864) ,年届知命的薛能以节度副使的身份随恩师

13、李福到了剑南西川道治所 成都。李福,字能之,李石弟,陇西人。太和七年(833)登进士第,累辟使府。石为宰 相,自荐弟于延英,言福才堪理人,授监察御史。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 郡 斋读书志 、 唐诗纪事 、 唐诗品汇 、 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 汾阳一带)。 ”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 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薛能到成都 后不久,他被国人疯传的昌州海棠香国所迷住了,约了恩师李福一起来到静南,立于长岩 领下,放眼灈锦江头,全是艳丽彩霞一遍,立即为之震撼,随即吟出海棠诗七律

14、一首;“四 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晴来使府低临槛,雨后人家散出墙。闲地细飘浮净藓, 短亭深绽隔垂杨。从来看尽诗谁苦,不及欢游与画将。 ”他和李福一起,弄回一些海棠花树 苗回成都插柳栽棠,种植好后,和付出辛勤劳作的佣工及府内官衙们痛饮一通,他又吟了 一首五律长诗以示其功。 第二年咸通六年(865)末,薛能摄知嘉州刺史,在成都分别时,李福无诗相赠而是一 句话:“兄台,青山绿水中作风月主人,嘉州之谓也。 ”一年以后,咸通七年(866) ,他游览 了嘉州各有名的山山水水后,又写了一些诗,闲来无事之时,就将这些专门写海棠的诗整 理成了专辑并加注序言,唐薛许昌能海棠诗并序;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工

15、部子美于斯 有之矣,得非兴象不出殁而有怀何天之厚,余获此遗遇仅不敢让,用当其无因赋五言一章 二十句,学陈梁之紫妍,汉魏之朱,不以彼物择其功,不以陈言踵其趣,或其人之适,此 有若韩宣子者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又花植于府之古营,因刻贞石以遗吾党将来君子业 诗者,苟未变于道无赋耳。咸通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叙(866 年) 。咸通八年春,李福升迁 到朝廷授监察御史。随即,薛能离任的日子也到了,走吧,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 “几 日监临向蜀春,错抛歌酒强扰人。江楼一望西归去,不负嘉州只负身。 ”走之前,他又留下 了一首诗。大概是对嘉州的纪念吧。毕竟,嘉州给他的远比他给嘉州的多,远非他说的“不 负嘉州只负

16、身”。四,郑谷奔西蜀 僖宗广明元年(880 年)黄巢入长安,郑谷奔西蜀,对静南也作了一首海棠诗。乾符 五年(878 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 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 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 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郑谷(约 851 年-910 年) ,字守愚,唐末著名诗人。郑谷 7 岁能诗, “自骑竹之年则有 赋咏”。父史,开成中(公元 838 年左右)为永州刺史,与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同 院,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及冠,应进士举,凡十六年不第。僖 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郑谷奔西蜀。他乘舟入蜀,先到川东写了一首江上景色的 【东蜀春晚】 ;“如此浮生更别离,可堪长恸送春归。潼江水上杨花雪,刚逐孤舟缭绕飞。 ” 因为黄巢十二月中旬兵进长安,郑谷逃到川东刚刚进入春天,所以写了刚迎春归,江上雪花绕船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