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66474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及财政政策选择摘 要: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取得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作为率先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应促进低碳发展的渐进转型。在分析低碳经济特性的基础上,论述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并针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提出相关的财政政策建议。关键词:低碳经济 财政政策 庇古税2003 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的题为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了低碳经

2、济(low-carbon economy)概念。作为率先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期,发展低碳经济有益于缓解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依据,并针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提出相关的财政政策建议。1 基于庇古税理论,减少企业碳排放量的税收政策产品具有外部性,表现为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在没有外部性时,私人成本就是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所引起的全部成本。当存在正外部性时,由于某一厂商增大碳排放量,导致另一厂商为了维持原有产量,必须增加一定的成本支出

3、(如安装减排设施) ,这就是外部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与外部边际成本之和就是社会边际成本。假如完全竞争厂商的私人边际收益为 pmr,私人边际成本为pmc,社会边际成本为 smc,由于厂商增大碳排放量所引起的外部边际成本为 xc,那么,smc=pmc+xc,这种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偏离可以用图 1 表示。图 1(a)和(b)的区别在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代表性厂商的私人收益 pmr 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并且是水平的;在不完全竞争下,代表性厂商的私人边际收益 pmr 处在需求曲线之下,并且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在没有环境污染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量决策按照 pmc=pmr 的原则确定,即 e1

4、点所决定的产量 q1水平下。由于厂商增大碳排放量导致了 xc 的外部成本,使边际成本曲线由 pmc 移向 smc。这时,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决定应按照 smc=smr 的原则来确定,即图 1 的 e2 点所决定的产量 q2。可见,由于负外部性的存在,使完全竞争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 q1 与按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 q2的严重偏离。 (q1-q2)的产量就是企业增大碳排放的低效率产出。这部分产出既不符合效率最优的原则,又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基于上述情况,需要针对企业的碳排放量征税,以减少企业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具体分析如下:图 2 与图 3 分别是完全竞争条件

5、下和不完全竞争条件的征税模型。 (a)图用来表示供求均衡的变化, (b)图用来表示定产决策的变化。图 2 与图 3 的唯一区别在于代表性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pmr)的斜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代表性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落在需求曲线下方,并且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由于征税,边际损害成本(mdc)事实上由厂商以付税的方式支付。由于厂商考虑到税收并因此而衡量损害成本后,厂商的产量决定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 q0(根据 pmr=pmc 的原则而定)减少到 q1(根据pmr=smr 的原则而定) 。厂商产量的减少导致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发生变化,即由 p0 上升到 p1。在新的均衡价格 p1 处,生产者和消费者支

6、付的货币数量足以抵补全部资源成本和厂商造成的损害成本。q1 数量的产出是有效率的。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供给曲线就是单个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的总和,这意味着行业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抬高了均衡价格。并且,2 基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出等财政补贴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府补贴一般表现为多种形式,如设立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时的资金支持,产出环节的成本补贴(有时亦被称作价格补贴)以及消费环节对消费者的补贴等等。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鲜明的正外部性特征,但在现实中,常规能源的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并未计入其产品最终的成本核算;相反,可再生能源在产生社会性环境益处的同时,其高额

7、的初始成本却由个别企业承担,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两种外部性效应的鲜明对比使得可再生能源产业往往居于劣势,影响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国家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对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提供政府补贴是必要的。政府补贴实际上是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有益补充。新能源价格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价格的激励机制,国家利用价格杠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充分地实现激励作用,从而引导资金流向刚起步的新能源产业,鼓励企业投入、参与;(2)价格行为的规范机制,国家通过规制不正当价格行为,从而有效地发挥价格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保护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展新能源最终是为了节约甚至替代传统能源并降低碳排放量,发

8、展低碳经济,从而保护环境。因此,新能源通常是负载于一定的技术之上,以不同的产品形式体现,并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效益,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实践中,如利用一定的技术通过新能源发电,从而产生了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等,而由于这些发电的技术手段不同,因此它们最终以商品形式表现出来的价格也就有所不同。然而价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所谓价格即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那么在其中,有学者对市场作出了精到的评价,即“在价格理论中,竞争市场的平衡

9、被设想在这样一种时候出现:很多各自推进他们自己利益的人相互让步,以便他们能最好地一起让步得到他们最想要的回报。 ”价格主要由成本、税、费以及利润空间组成,其中,相关的税、费由国家制定,同种产品在生产企业无特殊税费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可假定此种产品的价格将直接决定于成本。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与变量的条件下,成本的高低与市场需求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价格的形成。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需求法则不容忽视,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则需求的数量会增加。以常规能源为例,尤其是用于生产能源的自然资源,由于受到“市场失灵”的影响,通常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如石油、天然气等一些

10、可能具备不动产特征的资源,在缺乏政府监管时,这些特征妨碍了一定的市场供应。而电力和天然气输送的其他行业的结构决定了公司具有对消费者施加市场支配的力量。当市场中缺乏竞争时,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恢复有序的市场竞争。新再生能源所遭遇的境地却恰恰相反,例如,太阳能发电与风电相比,它的成本较高,成本问题成为了制约太阳能发电推进的最大制约因素。新能源的发展所面临的是技术的相对滞后、成本较高、市场竞争不充分,这使得从事新能源生产与经营的主体不仅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更缺乏市场发展所带来的正效应。如果仅依价值规律调整,则生产主体入不敷出、消费主体也无力承受,市场培育更无从谈起,因此,为了最终能够实现

11、以市场调节进行资源配置的目标,政府补贴实属必要。3 基于产权理论的低碳经济政策3.1 产权理论产权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明确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激励,产权界定不清是产生“外部性”和“搭便车”的主要根源。在产权经济学家看来,权利无非是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确定规章制度,降低社会的交易费用,从而改善资源配置和福利分配,促进经济增长。如果能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产权制度,使产权从低效率人的手中转移到高效率人手中,那么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大

12、大提高。这种有效的产权制度建立的关键是解决产权明晰、交易费用和产权保护问题。3.2 碳排放交易的产权理论科斯认为在处理外部性问题中的庇古传统是不够的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是错误的,市场失灵是与产权紧密相联的,社会最优化的实现依赖产权的分配与界定。基于这种理论的排污权交易(或可交易许可证 tep)有助于消除环境“公共物品”外部性特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效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排污权交易项目就是基于京都议定书跨国间的碳排放交易,根据议定书温室气体减排“三机制” ,即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ed, ji)、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和“碳

13、减排”贸易(e-missiontrade, et)。率先履行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允许采取以下减排方式: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欧盟排放交易系统在 2005 年 1 月 1 日正式挂牌营运,为现今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配额型交易市场,涵盖超过 12000 个固定源,约占欧盟 25 国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45%。另据国际性的非盈利组织气候集团(the climate group)报告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in the black: the growth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指出,2006 年全球碳交易项目总金额高达 300 亿美元。参考文献:1 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7.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r.中国发展观察,2009(8):13-15.3 (美)安东尼b阿特金森,(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经济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