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到哪里去了(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40501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到哪里去了(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盐到哪里去了(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盐到哪里去了(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盐到哪里去了(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盐到哪里去了(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到哪里去了(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有趣的变化有趣的变化 18. 盐到哪里去了盐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4.了解溶解的定义。5.能设计分离混合物体的方法。6.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2.初步了解溶解的现象。3.能设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和动手做一做。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1.适量的沙、盐、锯末、白糖、铁粉。2.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铁架、磁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明

2、确任务。一、课题导入,明确任务。1. 齐读课题。2. 教师导入,引起悬念,明确本课教学任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一种或多种物体混合在一起,例如糖水、炒菜等,那物体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混合后又是否能再分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了。二、物质的混合和实验结果。二、物质的混合和实验结果。1.让学生认识各种物质的原型。 (沙、盐、锯末、白糖、铁粉)2.请同学们发挥大胆的设想,如果在等量的物质上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呢?3.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并小组完成下表中“预计的现象” 。 (适时指导学生做好预测现象)加入水中的物体预计的现象实际的现象水的变化 沙铁粉

3、食盐 锯末白糖5.动手做一做。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做一做。但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必须注意:(1)发挥合作精神,小组分工合作,有序不乱。(2)每只烧杯放入等量的水和固体。(3)搅拌的次数要相同。(4)认真观察出现的不同现象,做好实验的记录。 (67 页表)如下表加入水中的物体预计的现象实际的现象水的变化 沙 铁粉食盐锯末 白糖 5.学生动手操作求证,教师随堂指导。6.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注意引导学生在汇报时使用规范科学用语,如“沙和水混合后,沙子,水。 ”三、根据混合物的不同现象设计分类标准,了解溶解的现象。三、根据混合物的不同现象设计分类标准,了解溶解的现象。1.根据同学

4、们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学们能设计分类的标准对这几中物体进行分类吗?请同学们讨论分类的标准,并对五种物质进行分类。 (完成 68 页表)如下表: 分类标准分类结果标准 1标准 22.让学生汇报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教师对各种分类标准要心中有数,如“物质消失与不消失” 、 “物质悬浮与下沉” 、 “水澄清与浑浊”等,适时给学生引导并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分类标准。3.盐和白糖在水中不见了?他们到哪里去了?(让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发明创造往往源于大胆的设想。 )4.认识“溶解”的含义。溶解就是物体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只要水不少,它就不会自己沉降出来,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5

5、.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够溶解?注意与“融化”相区别。 (融化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液态,是一种物理变化,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咖啡、奶粉、味精、药.)四、探究不溶于水混合物的分离。四、探究不溶于水混合物的分离。1.请同学们想想能否把这些混合物分离出来?2.介绍常用的两种分离方法。 (沉淀、过滤)3.设计其他分离方案。 (注意物体与水混合后出现的不同现象,浮、沉和悬浮)4.汇报不溶解物体分离的其他方法。 (打捞、磁铁吸附)5.分组实验,学生选择自己想做的分离活动,先确定分离的方案,再实验,并完成表格。混合物分离方案实验结果 锯末和水沙和水铁粉和水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A.滤纸折成圆

6、锥型,紧贴漏斗壁。B. 漏斗固定在铁架上。C. 三靠:玻璃棒靠在漏斗内壁;混合物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上;漏斗嘴紧靠干净的烧杯。D.倒混合物时动作要慢,漏斗内尽量不存积溶液。6.小组之间交流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结果。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且独特,师生一起总结分离不溶于水混合物的方法。 (沉淀、过滤、磁铁吸附、打捞)7.为下节课铺垫。溶解在水里的盐和白糖能从水里分解出来吗?能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回家查阅资料或思考分离的方法。五、科学与生活联系,利用分离的方法实施环境保护。五、科学与生活联系,利用分离的方法实施环境保护。不溶混合物的分离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河面漂浮物的打捞等。你们讨论以下,这些分离方法还能用在那些方面呢?(小组讨论、汇报,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六、小结六、小结看来今天同学们的收获也不少了,大家总结一下,这一节课,我们做了什么,学 到了什么科学实验的方法,得到了什么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