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2565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 森林体系摘 要:以生态为主要功能的上海城市森林,需要营造“近自然”森林体系,使其健康生长并达到自身的平衡,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笔者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及特点,上海的立地条件特点,可借鉴的近自然森林群落以及近自然林营造的实例,探讨了近自然林经营模式,最后提出上海营建近自然林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上海;近自然林业;经营;城市森林体系;生态城市 上海在过去十年中比较重视绿化林业建设,并注重湿地的保护,形成了绿地、林地和湿地相配套的生态格局。但目前上海森林覆盖率仅达到 11%,约为国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森林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树种种类

2、单调、群落结构简单,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有害生物危害严重;城区大部分绿地突出景观功能,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养护成本很高,这些都不利于城市植被的恢复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上海在未来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生态城市的建成取决于两方面基础:(1)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产业业态的定位,即耗氧需求量与废弃物包括废气等的排放量的控制;(2)绿化林业的建设和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即氧气的释放量与废气的吸收量之间的平衡。随着城市绿化林业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绿化的生物多样性及自然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地区潜在自然植被为参照的“近自然森林”建设将逐渐成为城市绿化林业建设的重点,也是优化城市环境,提

3、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2一、近自然林业经营的概念及特点 1898 年,Gayer 的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出:“生产的奥秘在于在森林中一切起作用的力量的和谐。 ”他认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在永恒的组合中互栖共生的诸生命因子的必然的结果”。 近自然林业理论基于利用森林的自然动力,也就是生态机制,其操作原则是尽量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近自然林业理论阐述了这样两个道理: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与立地也就越适应,产量也就越大。当森林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即使在纯林中或在少林阶段时,许多立地也会呈现出自然现象。 关于近自然林业的原则,林学家们作了这样的解释:“接近自然”

4、,指在经营目的类型计划中使当地群落主要的乡土树种得到明显体现。它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自然植被”关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够进行接近原生态的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 近自然林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乡土树种为主要经营对象,以保持林地生产力,保证不出现早期生长衰退和爆发性病虫害等不可挽回的灾难;二是在较小面积上,实现林分的天然更新;三是以森林完整的生命周期为计划时间单元,明确不同群落的经营周期;四是根据立地环境、森林演替阶段和潜在原生植被来确定经营的不同阶段的目标森林,并按目标设计调整林分结构的经营措

5、施;五是标记目标树并对其进行单株木抚育管理;六是采用单株木择伐作业,基于对林分结构和竞争关系分析确定抚育择伐的具体目标,通过采伐实现林分质量的不断改进;七是尽可能分析各种经营措施的生态和经济后果,并保证设计体系是全局最优的体系。 3二、上海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的思考 (一)关于立地条件 城市作为人类高度聚集生活的生态系统,原来的有生命的子系统不能够满足它的需求。在保护城市自然植被的基础上,营建更多的森林是解决诸多城市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由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城市森林建设的落脚点,即营建城市森林的土壤与气候等环境因子。 上海境内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 4m

6、 左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上海年平均气温 15.8,1 月份平均气温 3.7、极端最低气温-12.1,7 月份平均气温 27.8、极端最高气温 40.2。年降水量 1 145.1mm。气候的总体特征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较多,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土壤除少量为山丘风化形成的残积型黄棕壤外,广大平原均由沼泽潜育土、草甸土和盐渍草甸土所构成。大部分地区为中性偏碱,地下水位偏高。 基于这种环境条件,上海城市森林建设要求的技术程度比很多城市要高。夏季的高温、冬季的低温、高的地下水位、土壤的粘重和盐碱、台风与海风等诸多因子的影响,使立地条件调整的难度与适宜树种的选择更加困

7、难,需要考虑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 pH 和含盐量,排水与灌溉,树种的抗风性等因子。 (二)关于近自然的森林群落 营建近自然的植物群落,可借鉴的上海市内和周边的森林群落很多,如佘山森林群落、大金山岛森林群落、天童山森林群落,还有许多历史较长的公园和绿地。引进国外树木种类,要了解原产地的群落组成,与乡土树种的近缘种的协调配合与种植。总之,群落的组成不但要与气候、土壤相协调,也要植物种类之间相协调。41.江湾机场落叶阔叶林群落 上海市江湾机场占地面积 9km2,于 1985 年停止使用后,遂被弃置。通过自然更新,形成自然植物群落,可作为上海营建近自然林很好的参考。 在江湾机场出现的落叶阔叶林可以

8、分为刺槐群落、朴树群落和枫杨群落等 3个类型: (1)刺槐群落。优势种有刺槐、构树。灌木有女贞、胡颓子、朴树、野蔷薇、构树、桑树。该群落分布在小土坡上,两面有水,土壤潮湿,土层较厚。 (2)朴树群落。优势种有朴树、构树、女贞、桑树、榔榆、合欢、忍冬,并且有木防己、鸡矢藤、乌敛莓、圆叶鼠李。灌木层有丝棉木、榔榆、构树、野蔷薇、胡颓子、木防己、忍冬、棕榈、女贞、长叶冻绿、圆叶鼠李、香樟。该群落分布在小土坡上,两面有水,土壤较潮湿,土层较厚。 (3)枫杨群落。优势种有枫杨、构树、乌桕、朴树。灌木层有圆叶鼠李、朴树、构树、木防己、长叶冻绿、细柱五加、忍冬、野蔷薇、小蜡树。该群落分布在位于保护区域池塘边

9、平地,人为干扰少。 2.上海大金山岛森林群落 上海大金山岛位于上海西南角的杭州湾中,是上海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在上海的地带性植被研究和城市森林建设模式的确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金山岛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大金山至今仍保存着上海地区早已绝迹的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岛上主要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局部地区也有一些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中木本植物主要建群种是日本野桐、花竹,其次是毛竹、青冈、红楠等;草本植物主要是异叶天南星、十蕊商陆等;蕨类植物主要有两色鳞毛蕨、红盖鳞毛蕨等;共生的树种还有普陀樟、豆梨、麻栎、舟山新木姜子、海5桐等。 3.天童山森林群落 天童林场(天童森林公园)位

10、于浙江省鄞县东南部,距宁波市 28km,总面积668hm2。从 1958 年起由天童林场管辖,1981 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该地森林由于历史上受到天童寺的保护和林场的管护而发育良好,是浙江省东北部保存较好的亚热带北部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森林植被除以木荷、栲树、米槠占优势的常绿阔叶林外,还有南酸枣、薄叶润楠、披针叶茴香等构成山谷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脊、山麓分布次生落叶阔叶林、马尾松、杉木、金钱松、毛竹林以及落叶灌木丛等。 主要树种有木荷、栲树、米槠、枫香、香樟、冬青、马尾松、杉木、映山红、继木、白栎等。 4.佘山森林群落 分布于佘山的地带性森林群落为苦槠群落,由于修建盘山公路

11、,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仅几株大树及林下少量的幼苗残存。目前森林群落主要由白栎为建群种的林分,混生有榉树、白檀、美丽胡枝子、算盘子、糙叶树、冬青、紫金牛等,分布于佘山的岭南石栎已经非常罕见。 三、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的探讨 “近自然林业”经营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力,以减轻森林经营中的盲目性和无谓的资金消耗,节省了人力财力,降低经营成本,保证了森林面积的恒定和永续利用,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明显的生态效益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如何进行“近自然林业”的经营,可以借鉴以下模式: (一)非地带性顶极群落保持模式 上海城市森林的建设主要以沿海防护林

12、、水源涵养林为主,由于人为干扰严重,6不可能全部恢复到近地带性顶极群落。根据森林的功能与特点,人工干预群落演替过程,明确群落更新周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与社会服务功能。 (二)地带性顶极群落恢复模式 顶极群落是一个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平稳的群落,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因子相适应,因而是稳定的。地带性森林群落的保护与恢复,是上海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上海的地带性森林群落结构,更新地带性建群种和乡土树种,恢复地带性顶极群落。 在经济合理评估之下,构筑林间水系,形成丘陵、土坡时,可采用宫胁法进行近自然林的营建。在自然演替过程中,演替前期的群落为演替后期的群落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最后达到顶

13、极群落。这种由裸地演替自然地到顶极群落的过程需要数百年时间。宫胁法则是基于生态学中的演替理论,采用改造土壤,控制水分条件,收集当地的乡土树种种子进行营养钵育苗,可在较短时间内建立适应当地气候的顶极群落类型。 四、上海近自然森林营造的实践 (一)海湾森林公园近自然森林的营造 海湾森林公园是在上海环境建设的大背景下,将森林引进城市的大型人工城市森林建设项目。该项目地处北纬 3049、东经 12140,位于奉贤区五四农场与燎原农场交合处。历经五年的实施,完成了首期 6.1km2 的主体森林营造工程,森林景观已经初步形成。 在海湾森林公园近自然林的营造实践中,目前已呈正常演替状态的森林群落类型主要有两

14、种: 7森林群落类型。 (1)乔木层:榉树、榔榆、香樟、黄连木、朴树、乌桕、女贞、青檀、椤木石楠、红叶李等; (2)灌木层:桂花、海桐、枸骨、蚊母树、紫荆等。 森林群落类型。 (1)乔木层:重阳木、乐昌含笑、珊瑚朴、云山白兰、女贞、青冈栎、麻栎、舟山新木姜子、红果冬青、大叶冬青等; (2)灌木层:火棘、海桐、石楠、岭南柞木、八角金盘等。 (二)宫胁法在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群落建设中的实践 王希华、达良俊等人应用宫胁法(生态型绿化法)在上海浦东城市区营建了近自然城市森林。经过几年的生长,现已基本成林,初步形成了近自然森林,但还需进一步观察。 他们综合上海地区残存的地带性植被及浙江天童山、江苏宜溧山

15、地的植被类型,确定在上海地区重建稳定的近自然森林时,选择如下物种: (1)乔木层:青冈、红楠、木荷、苦槠、土肉桂、紫楠、石栎、白栎、黄连木; (2)灌木层:柃木、紫金牛、海桐、滨柃、格药柃、冬青、枸骨、胡颓子、四川山矾、五加、布鳖木、小叶女贞、映山红、马银花、连蕊茶、乌饭树、山胡椒等。 五、上海营建近自然林应注意的问题 纵观欧洲园林,除一些皇家园林外,似乎没有现在概念上的“精品”,无论市内、郊外,均是自然的森林草地、成片的乔木林,人群穿行其中非常和谐。例如,德国森林其“精”在于自然、生态、野趣,基础设施完善而不豪华,保留自然落叶,维护8良好土壤质量,倡导多功能融合。各处森林风貌可以有所不同,但

16、自然、野趣应是城市森林的共同“特色”。所以,上海在运用近自然林经营思想构建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群落模式,最终形成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是上海绿化和林业建设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品种的多样性与树种的选择 历史上上海地区有近千种本土树种,随着城市的建设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而递减。近五年上海城区绿化和郊区造林的树种(品种)由五年前的五百多种发展到八百多种,但更多的是以乔木为主,灌木和地被增加不多。预计到 2010 年世博会可以发展到 1200 种,到 2020 年建成生态城市发展到 1500 种。除考虑多开发本土乔木树种外,应从生态、景观、城市森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即城市森林特有的经营管理内涵角度去考虑,增加特别是耐阴性强的灌木和地被及引源植物,以树种多样性奠定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受沿海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含量重、台风影响大、年度内和年度间温差变化剧烈等相对复杂的自然立地条件影响,城市森林建设所采用的品种,除要求适地适树包括耐盐碱耐水湿外,还要求抗台风(抗倒和抗折),耐高低温特别是冬末春初的倒春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