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2548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汉语科幻一词是科学幻想的简称,概指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文学创作,属文学艺术创作范畴。如同科学称谓一样,科幻小说一词对我们来说也是舶来品。它原产于美国,英文称为“Science Fiction“。据有人考证,解放前我国称其为科学小说,解放后,受前苏联的影响,遂改名为科幻小说,沿用至今。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有人开始翻译移植国外的科幻小说,但中途多舛,一直未能发达起来。近年来国内出版界出现科幻热,外国科幻译作排峰叠浪滚滚而来,已然形成潮观。科幻小说自其发微,经过近两百年的演化,踪迹遍及全球,其影响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干及人们对世界、对未来乃至对科学技术本身的看法,

2、作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我们是无法无视它的存在的。此外,科幻小说毕竟与赛先生沾亲,与科学宣传多有牵涉,并且早已形成一种文学流派,堂而皇之地在文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因此就更有必要认真地对待它,了解它。而要了解它,首先就应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对它有个概括性的认识,这就是本文的初衷。说到科幻,我们脑际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然而今天当西方人提起科幻时,他们经常要加上一个 Fantasy(姑且译作奇想小说)。它确实与科幻小说有关,是本世纪 70年代从科幻小说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分支。科幻小说和奇想小说虽系同宗,但各自有着完整的体系(创作内涵,品评根据等)和不同的界说。我们在引进或欣赏这类作品时,应当注意

3、区别。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理论专著对二者的定义颇为拗折,不甚简明;按照通俗的说法,大概可以这样解释:即科幻小说是以未来为舞台、以科学原理为准则、以技术应用为道具而进行的遐想,一般是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太借重传统意义上的怪力乱神;奇想小说也是以科学原理为依据,但现代技术手段不占重要地位,时间背景是过去没有发生过的某个历史场景(叫做2alternative worlds,另一种世界;比如,假设拿破伦没有战败,希特勒打败了同盟国,世界会怎么样),多涉及荒诞的外力,如巫术和咒语,有极浓的恐怖成分。所以有人说科幻小说是在可能性中寻不可,而奇想小说则是于根本不可能中求可能。目前国外对这两类创作的解释说

4、法不一,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未成曲调,先弄拨弦之声,为的是使读者能从大处着眼,对当前国外科幻作品的分野有个较为明晰的概念,这将对阅读欣赏科幻作品有所裨益。科幻作品(在此我们将上述两种创作视为一体)如同我国的武狭小说,是一种土特产,不过它是西洋的土特产,有关这个土特产的内涵特征,国外已经有了至为详尽的研究和总结,作者在此只不过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总其大概,略加梳理,旨在得出一个粗泛的轮廓,以便于记识。本文以 1818 年为分界线,前一部分溯源,后一部分叙流;全篇以时序为隐线,以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为缀珠,重在表现历史流程和转折节点,不论当今的发展状况和各家风格。下面试将对科幻文学流派的形成

5、与发展做一概要的介绍。 一经过几十年的争论与探讨,国外对科幻作品的发端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它的起始点当推英国作家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 又名现代普罗米修斯,有汉译本),时间在 1818 年,正值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发生时期。一种文学创作总有本源可寻,科幻小说也不例外。科幻小说最早的源头有人追至公元前 2000 余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这似乎已经到了尽头。溯源就从这里开始。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阿卡德人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欧洲各民族的文学形成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据说旧约圣3经中大洪水诺亚方舟的故事

6、即取材于这篇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半神半人式的英雄人物,他曾制服过猛兽,战胜过魔怪,在神的启示下躲过了洪水大劫难。最后他去追求长生不死的仙药,神祗怜惜自己荫蔽的子民,告诉了他取药之法,结果他却无功而返。这是一部古老的英雄史诗,反映了上古人民与自然搏斗,探求自然规律、生死奥秘的过程。在后来出现的希腊神话故事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民间传说等故事中均可见到它的影子。大凡神话,民间传说,英雄故事都反映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过程,反映了人类为摆脱某种束服而做的努力,表现了人类求得驾驭自身命运的愿望。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得赛可算是此类作品中的经典。史诗中的伊塔刻国王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率部归乡,历经十年海上漂泊,遭逢

7、各种险怪的磨难,但他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气顽强地与厄运做斗争,终于得以返回家园。故事中的种种险象,无疑是在向人们昭示未知世界的恐怖,告戒人们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危及人类安全的险境,但它同时也在告诉人们,人类依靠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求得胜算。月亮是地球的伙伴,它离实在我们太近了,几乎伸手可触,有关它的传说是一支支古老的歌。公元 2 世纪生于叙利亚萨莫撒塔(Samosata)的卢奇安(Lucian)写过两篇关于月球旅行的故事,其中一篇称为真实的历史(The True History)。故事中的主人公乘船从地中海出发,后遇彪风,被升举到空中,随后演化出主人公如何到达月球之上,目睹月球人与太阳人进行的

8、大战。作者以极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上天世界中种种奇异现象。自卢奇安之后,西方登月的遐想就一直在如丝如缕地唱叹着一个美好的梦。飞向月球,在人类尚缺乏能力和手段的古代,简直就是妄想,可是就在不久以前的现在,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实现了人类这一古老的愿望。神话传说,英雄故事都带有幻象的色彩,它们记录了人类早期探索自然的活动,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躲避灾难、冲破束缚的信念。从这一点看,科4幻小说可 以说是与其一脉相成的。科学幻想小说的源头已经追溯得很久远了,但这还远不是它的全部。从近代科幻作品不难看出,科幻小说与早期的游记故事传说还有着密切的联系。14 到 16 世纪,欧洲大陆上掀起了一场彻底改变世界面貌的

9、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不但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思想革命,造就了欧洲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它还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15 世纪末,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拉开帷幕,不久,人类便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球体猜想,世界地图的面貌从此发生了迅速的变化。此后天文学、医学、数学、物理学相继得到迅速发展。新的地理发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探险者从外域带回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奇闻逸事,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好奇心。有关大西洲的记载,使人们相信地球的某些地方一定还存在着未知的世界,这就是所谓的 Lost Worlds(失落的世界)。到了 17、18 世纪,许多在科学和文学领域曾做出过卓越贡献科学家、文学家都写过有关游记题材

10、的作品,如德国的天文学家凯普勒写了梦(Somnium, 1634,介绍月球旅行),英国的文学家笛福写了鲁滨逊漂流记(1716),斯威夫特写了格列佛游记(1726),挪威的路德维希霍尔伯格(Ludwig Holberg)写了地下世界之旅(A Journey to the World Underground ),法国的伏尔泰写了米克罗梅加斯(Micromges, 1752,太空旅游)。这一时期的作品已明显带有近代科学的印记,考证科幻发展史的史学家往往把这一时期出现的作品称之为早期科幻作品(Proto Science Fiction)。游记题材小说对后期科幻小说作家的影响最为显著,直到 20 世纪仍

11、有大批的科幻作家在兴致勃勃地对失落的世界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他们有的钻入地下空心世界,有的潜入海底,有的窜迹于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喜马拉雅山之雪谷、冰天雪地的极地,设想着一个个形态各异,一直与我们隔绝而独立存在的社会群体。游记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许多文学体裁共有的源头,不过科幻小说似乎对它独有情衷,一旦乘乎其上,便5得以肆意扇动那自由畅想的翅膀。科幻小说的另一个源头是乌托邦文学。在继承乌托邦文学的体钵的同时,科幻创作又衍生出非乌托邦体裁,即 Disutopia。乌托邦雏形的出现可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到英国的托玛斯莫尔始对乌托邦有了较为祥细的描述,这一称谓从此就以他

12、的论著乌托邦定下名来。此后还有德国人托玛索康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的太阳城(City of the Sun, 1623),弗朗西斯培根的新亚特兰蒂斯(The New Atlantis, 1624)等。这些原本大多是哲人们的一种政治理想,旨在探索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式,但科幻小说家与此并不相悖,他们所关心的也是人类整个种族的命运。不过他们并不总是显得很乐观,所以才在他们的笔下创造出了非乌托邦式的社会。乌托邦可以说是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而非乌托邦则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讽刺,对未来的一种警示,告戒人们如果人类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世界就有可能会变成地狱。作为科幻小说的源头,乌

13、托邦小说与游记小说并非是泾渭分明,不相容与,相反它们往往同时表现出这两种属性,如培根的新亚特兰蒂斯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十八世纪前后现代科学伴随工业革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历史上被誉为科学时代。与此同时文学创作进入了繁荣阶段,显露出勃勃生机。诞生于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其否认权威,崇尚理性思维的精神在欧洲诸国再度引起一次思想革命,对这一时期及其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般认为科幻小说的直接来源是哥特体小说,即科幻小说是直接从哥特体小说脱胎而来的。哥特小说是十八世纪中叶的产物,因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而得名,开山鼻祖是英国的沃波尔(Horace Walpole, 1717-1797)。这种体裁的小说具

14、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科学与神话相结合的特点,重在表现自然情感的宣泄,崇尚自由,不迷信权威,富含想象、神秘、恐怖的成份,故事地点多发生在布满各种机关暗道的中世纪古堡中,情节与鬼魂、谋杀等奇6闻相缠结,当时曾在英国风行一时,是中产阶级用以消闲的读物。自哥特小说出现后,许多著名作家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创作,如英国的狄更斯,勃朗特(Bront?)姐妹,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霍桑等,直到 20 世纪仍能见到它的踪迹。历史的脚步终于迈入 1818 年,这是极其普通的一年,一个年轻的女子做了一件极其普通的事,她发表了一本书,名字叫弗兰肯斯坦。160 多年过去了,一种文学流派终于

15、发展成熟。当人们开始认真寻找它的起始点时,人们于是找到了她。二1973 年,英国的文学评论家布赖恩奥尔迪斯发表了(Brian W. Aldiss)百万年的狂欢(The Million Year Spree, 后于 1986 年又修订再版,改名为 The Trillion Year Spree, 亿万年的狂欢)一书,专门论述了科幻小说的形成及发展,力主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为科幻小说之第一部,并以此为界碑划出一条分明的界限。他的观点现已为理论界所认可,俨然已成定论。然而弗兰肯斯坦毕竟是 19 世纪初的产物,作者根本不会意识到她是在进行新体裁小说的创作。她只不过运用了当时流行的技法和模式,进行了富有

16、浪漫色彩的大胆想象。很显然这部小说仍旧属于哥特体。但与以往的作品不同之处是,这部小说在做浪漫畅想时,第一次引入了现代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在此之前的神话传说,英雄传奇,游记及乌托邦文学虽然不乏浪漫和丰富的遐想,但都不具备充分,成熟,可靠的现代科学依据,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的出现均在现代科技产生之前。这就是说科幻小说是伴随现代科技的出现来到的,其根本特征是特定的历史原因形成的。这是值得首先明确的一点,也是科幻小说分界线的根本所在。历史上许多人物生前不会想到自己会给后人带来多大的影响,会在历史上占有什7么样的地位,雪莱夫是人断然不会想到的。然而当今天人们追述科幻流派的形成根源时,她已成为人们首当唱颂的仰观人杰。雪莱夫人是英国大诗人雪莱的第二位妻子,全名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雪莱( 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y),1797 年生于英国伦敦,卒于 1851 年,出身书香世家;父亲名叫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是位小说家和自由哲学家;母亲名叫玛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